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问:什么是哲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那么,也许世界不再美好。但现在,我们仍对这三个问题充满好奇。尽管有时忙碌得无暇深思,但这些问题总会在心头徘徊。每次问自己,我从哪来?我要去向何方?我是谁?我与这世界又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这些问题,就如同我们初识这世界时,经历了四个步骤。首先,世界从哪里来?接着,世界将去往何方?然后,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最后,我又是谁?这四个问题,让我们不断地深入探寻。 看看现在的科技进步,如车马、电子信息科技等,都让信息传递更迅速,物质生活也更富裕。这些都是我们对外界的追求,但内心的渴求往往难以满足。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抛开对物质世界的追求,转向内心深处,寻找那平衡点,使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丰盈达到和谐。当我们找到这平衡,那一刹那,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瞬间。 但我们每个人看待的世界都是独特的。因为我们认知的世界是基于个人的思考,真实的世界则是我们共同的认知。没有人能从一个完全客观的角度去看世界,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基于自己的视角。 如果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也必定不同。基于这逻辑,要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看法。期待积极的世界,那就要有积极的心态;若视世界为灰暗,那么你或许就是它的拯救者。你对世界的期待,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 世界既宽广又狭窄,我们探索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回到内心深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