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文化诗词擂台赛

 耕耘者1955 2023-10-29 发布于河北
(一)七律·稻悯

六月田中暑气蒸,挥锄洒汗盼丰登。
一箪食谢金千两,八斗才当米五升。
莫问廉颇能饭否,应师子路奉亲恒。
谁怜岁岁秋禾熟,天下农夫苦病仍。

(平水韵,仄起入韵)

注:1.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子路负米,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甘之如饴。后来子路的父母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为官,待遇优厚,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地感叹,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二)七律·黍悲

莫作长歌叹黍离,千年兴废倩谁悲?
骨横野草亡秦鹿,碣满苍苔隐汉碑。
故国山川今尽在,前朝竹帛事难追。
古来多少英雄恨,留与西风日夜吹。

(平水韵,仄起入韵)

注:1.秦鹿,指秦国的帝位。鹿,喻帝位。
2.竹帛,用竹帛书写文字,指书籍、史乘。



(三)七律·粱赞

一遇农皇难秘藏,青纱帐里淡梳妆。
除污自欲承箕帚,解意何妨化杜康。
愿为苍生营饱暖,相投世味送甘香。
此身誓与民同在,富贵无非枕熟粱。

(平水韵,仄起入韵)

注:1.农皇,即神农氏 ,传说中教民稼穑,鞭药尝百草,定五谷,养禽畜。
2.箕帚,亦作“箕箒”,畚箕和扫帚,高粱杆所制,皆扫除之具,亦借指妻妾。
3.杜康,传说中的“酿酒始祖”,亦指酒,传闻最古老酒为高粱酒。
4.黄粱一梦,或作“一枕黄粱”、“梦熟黄粱”,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而大彻大悟,三生浮屠。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场,短促而虚幻。


(四)七律·豆隐

藏金拥翠玉结团,能佐贫家眼下餐。
煎泣豆萁怜子建,交融水乳谢刘安。
浮生每羡田畦老,世事何如意物闲。
不信归来君自看,高情逸气满南山。

(中华新韵,平起入韵)

注:1.子建,三国时曹植字子建,曾作《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煎豆泣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
2.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曾封为淮南王,传说他发明了豆腐。水乳交融指豆腐。
3.种豆南山,西汉时杨恽离开官场后,他回到故里,添置产业,结庐种田,过着普通的农家生活,亲自耕田种地。“种豆南山”这一典故,形容唾弃富贵,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闲适生活。



(五)七律·咏玉米

草莽雄心万里途,百年恩泽满江湖。
贫家亦可餐三顿,令节还添酒两壶。
未必生民安社稷,何曾济世惜头颅。
自从留得真名姓,不愧人间大丈夫。

(平水韵,仄起入韵)

注:1.玉米原产地在美洲墨西哥和秘鲁一带,我国引进栽培大约有400多年。



(六)七律·咏土豆

浑然质朴涩无光,不染浮华土里藏。
春种方开三亩地,秋收可抵半年粮。
非求美誉传千古,肯惜微躯泽一方。
厚德由来卑自牧,时人只道是寻常。

(平水韵,平起入韵)

注:1.卑自牧,指自我调养,自我修养。出自《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孔颖达疏:“恒以谦卑自养其德也。”



(七)七律·咏番薯

春来种薯南窗下,百日耘锄渐长成。
翠叶摇青逢好雨,红茎透紫煮新羹。
牵邀老伴同欢赏,饷与邻家共细评。
且喜粗茶随淡饭,身闲无事亦何争。

(平水韵,平起)



(八)七律·咏麻

胸襟磊落负英姿,到死谁嗟壮盛时。
万木有荣空至老,千年无过久凌迟。
刀裁棒打颜长好,水煮池沤志不移。
但得苍生能饱暖,此身何惜一层皮。

(平水韵,平起入韵)

注:1.麻布的制作过程,是在把苎麻收割以后,沤在水里, 刀削棒打,除去表皮,抽出纤维,晒干,然后搓捻成线,再织成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