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三分之一用于养藩王,明朝政治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北斗维斟 2023-10-29 发布于贵州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汉家王朝,也是中国由盛转衰的王朝。因此明朝的历史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明朝之所以会让中国由盛转衰,和明朝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明朝绝不能忽视制度带来的影响。明朝灭亡后,清朝在政治体制上又延续了明朝,所谓“清承明制”,使得明朝的制度前后存在了500余年,影响深远。

那么明朝的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想要仔细,我十分推荐朱永嘉先生的《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得失》。朱永嘉(1931—2023)是中国有名的历史学者,对秦汉史、三国史、明史有深入的研究。关于明朝历史,除了《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得失》之外,还有《从万历到康熙—:一次历史周期律的典型剖析》为代表,两书可以视为姊妹作品。

朱永嘉先生

之前我们所看到的明朝相关的史书都只是简单介绍明朝的政治体制,并未深层次讲解明朝体制的影响。而《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得失》不仅“上溯其渊源,下析其演化”,还对其进行了剖析,解析其深远的影响,最终垂训后人,以达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效果。

朱永嘉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制度大变化的时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宰相、分三司,设锦衣卫,朱棣又设内阁、东厂等。为了让明朝的制度得以传承不变,朱元璋特意颁布《皇明祖训》,让子孙世代遵循。

朱永嘉在书中从“明代的立国建制”、“东宫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皇明祖训》与朱元璋后继子孙的作为”五大方便去介绍明朝的制度。本文则选择其中的立国建制、东宫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进行简单介绍。

在“立国建制”方面,主要介绍明初废中书省,以及内阁、二十四太监机构的形成,并深入探讨了双方的关系。由于中书省被废除,六部就直辖于皇帝,皇权空前膨胀,皇帝的政务也空前繁多。因此皇帝用太学生批阅奏章,提供建议,形成了内阁。而朱棣之后的皇帝懒政,又让司礼监(宦官机构)代自己答复奏章,最终使得奏章的“批红”权被宦官掌握。通过此演化过程,朱永嘉提到“可靠的制度设计,不决定于设计者的主观愿望,它只能是实际决策习惯的流程的法制化”。

太子的选择、培养问题,一直以来都关系着王朝的存亡。朱永嘉在书中将历朝历代的东宫制度和问题娓娓道来,讲述了太子选择、废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让人觉得历历在目。明朝建立后,便吸取历代东宫制度的经验教训,例如东宫的专有的幕僚集团被废除了,以避免皇帝和太子之间两大幕僚集团的冲突。

为了教育太子,朱元璋将东宫建成了一个大型的图书馆,让太子终日读书。然而,这样教育出的接班人基本上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他们平时亲近的人就是宦官、宫女,缺乏社会历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帝王,只能是庸庸碌碌平常之辈,或者成为深溺于女色、游戏人生的人物。”明朝中期以来,能够专权的宦官基本都是太子的玩伴,例如王振、曹吉祥、王直、梁芳、刘瑾,明朝宦官专权的形成和东宫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

在讲东宫制度之时,朱永嘉又深刻剖析了明代的分封制度。明初朱元璋恢复分封制,以图拱卫帝室。然而,由于东宫制度的缺陷,导致朱允炆难以在驾驭藩王,最终引发了“靖难之役”。而此后,明朝就剥夺藩王兵权,将藩王养起来。“唐代处理诸王的问题……是采取养起来的方针,结果是养了一大堆废物,明代后来的藩王实际上也是如此。”“明代的藩王是养在各个封地,最终同样没有任何活动的自由,只会奢侈靡费劳动者血汗,最终成了农民起义军杀戮的对象。

在军制方面,朱永嘉先介绍历朝历代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重点讲解了中央集权和武将统兵之间的矛盾。到了明代,朱元璋力图吸取历代之教训,于是采用了唐前期府兵之法,以达到兵农合一、减少开支的效果,又采取宋代兵将分离的政策,以实现强干弱枝。但此政策加重了农民负担,军屯制很快就趋于瓦解,以至于土木堡之变的惨败。此后,明朝又实行募兵制,但担心将领专权,重蹈安史之乱的覆辙,于是处处以文官制约武将,最终导致明朝兵多的战斗力不足。朱永嘉最后还讲述了清朝军事制度和民国军事制度,一直到新中国。

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朱永嘉同样先讲历朝历代地方和中原的关系,从而牵扯到地方制度的演变。如果一味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就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一旦给予地方地主权,也容易形成军阀割据。因此,地方和中原的关系也是非常难以处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削地方权力,就将明朝的“行省”拆分为三个平行的机构,类似于北宋的“四路”,使得地方相互牵制。但这种分散机构的做法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老问题重新出现。到了明朝后期,又不得不将三司合并,派遣总督巡抚来管辖地方,实际上又重回元朝的状态。

中国地域广大,一个统一国家要管理那么广大的区域,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不得不采取宝塔式的层级结构。从管理效率上讲,层级少、二级式的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结构最理想,但那么多行政区域中央管不过来,不得不演变成多级的甚至是复式的层级管理体制,加上地方行政权力机构的分立和互相牵制,都不断地削弱管理上的客观效果,加强控制的代价是失去效率。——朱永嘉

在本书的最后,朱永嘉先生写了一些值得玩味的话“从制度层面看,共和国的制度接收的是民国时期的制度,而民国时期虽然没有帝制了,但在许多层面仍然保留着过去历史的印痕,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印痕。有许多东西,不同历史时期只是名称不同,但无论从正面还是负面看,骨子里仍然有不少相通的地方。”

上溯渊源,下析演化
复旦已故老学者明史研究扛鼎之作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所有在本店购买图书的朋友将获得一份含有5000本电子书的压缩包
购买者加本人微信(BDWZ1990)领取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增补本)
朱永嘉/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胡杨文化 
2023年8月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