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灭亡这么大事,商朝为何只字不提?考古:商朝不叫夏朝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10-29 发布于日本
2023-10-08 13:43·黛眉读史

夏朝灭亡这么大事,商朝为何只字不提?考古:商朝灭的不叫夏朝

关于商汤灭夏这段历史,我们至今仍只能从西周以后的文献中寻觅蛛丝马迹。毕竟布帛和竹简这两种载体难以保存数千年而不被破坏。而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虽然保存完好,但关于夏朝的记录寥寥无几。

为何商朝的文献中如此少提及前朝夏代呢?是因为当时的甲骨文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没有必要涉及已经逝去的政权吗?

在古代的甲骨文中,我们总是能见到一些神秘的名字,如“成”、“唐”、“大乙”和“天乙”。这些名字背后,隐藏的是商朝的神话与传说。商汤,那位被多次提及的尊贵君王,他的事迹对于我们而言仿佛被薄雾笼罩,难以窥见。不止是他,商朝其他被高度尊崇的君王,我们也只能从祭品的数量和规格,去揣测他们的显赫地位。

因为甲骨文的字数和篇幅都很有限,它更像是一种简短的记录方式,无法像后世的历史书籍那样详细描写每一个事件。这也让我们在探索商朝时,对于其前代夏朝的了解变得更为困难。

但历史总是留下一些微妙的线索。古书《礼记·表记》中描述了商朝对于神的崇拜方式。商人非常尊重神祇,他们会将夏朝的君王视为神灵,担心他们会因为被推翻而向商王复仇。因此,对夏朝的祭祀变得尤为重要。

一些历史学者,如蔡哲茂和王宁,他们在甲骨文中都寻找过夏朝君王的踪迹。虽然“夏”这个字出现在甲骨文中,但它的意思是烈日下的人,并不指代夏朝。

然而,另一个词“西邑”在甲骨文中频繁出现,它不像其他的方向名词那样直接指代某个地方。反而,从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来看,“西邑”似乎更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一个政治实体。

不久后,清华大学的学者对战国时期的楚简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提到了“西邑”。这些古老的简牍与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保存了原始的历史信息。通过这些简牍,我们可以推测,“西邑”极有可能是指代了被商朝推翻的夏朝。

在寻找古代文明的记忆中,甲骨文及《清华简》为我们提供了窥探之窗。从中,我们看到了“西邑”的字眼,在梳理历史的时候,它与我们了解的夏朝似乎有了某种联系。

时光流转,商朝的势力逐渐崛起,但他们对推翻的夏朝并未置之脑后,反而经常提及“西邑”。这种称呼,似乎是对夏朝的另一种称谓,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也可能是对昔日对手的警惕。

然而,夏朝的统治者们会称呼自己的王朝为“西邑夏”吗?这确实不太可能。作为昔日的霸主,夏朝的统治者们无疑将自己视为中土的主宰,不可能将自己称为“西方之邑”。当时的政治中心,总是希望强调自己在天下的中心地位,因此,“大邑夏”似乎更合适。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掘出的遗迹,可能是夏朝晚期的都城。这片土地上的遗迹,与《清华简》中所描述的与“西邑”有关的历史有所契合。而从地理上看,商城确实在二里头的东方,称之为“西邑”也未尝不可。

但考古工作并没有为我们揭示夏商交替的直接迹象。从发掘出的资料来看,二里头在某一段时间内,人口正在增长,宫殿的规模也在扩大,仿佛夏朝的霸权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而当商朝的城市建立时,二里头依然兴盛,两地之间并无明显的冲突迹象。

这令人想到,历史往往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线性发展,夏与商的交替,可能并不是一场明快的决战,而是一种逐渐的、交织的演变。这种复杂性,正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不过,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解读,使得对夏商交替的研究充满了吸引力。对于历史的追寻,我们从未停止脚步,每一个细微的线索都可能揭示真相的一部分,而我们,就是那些渴望解读和连接线索的人。

在古老的伊洛平原,两大文化曾交汇重叠,如同湖泊中的水草,相互探寻、缠绕。二里头文化,一度为这片大地赋予灵性和活力,而后来居上的二里岗早商文化,则渐渐掩盖了二里头文化的光芒。

郑州商城,那坐落在中原地带的巨大都邑,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逐渐崭露头角。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旧文化与新文化交融,每一个砖石、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厚重。新城的建设,意味着古都的荣耀逐渐凋零,那些曾繁华的城市、那些昔日的辉煌,仿佛被风轻轻掠过,留下的只是片片回忆。

传统的说法告诉我们,商汤一剑封喉,直接灭掉了夏朝。但考古的发现,又似乎在告诉我们另外一个版本。那段历史,并非简单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是一段时光里的斗争和融合。

古书中提到的夏桀,他并非只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暴君。他也许有着自己的壮志与梦想,或许他希望通过有仍之会,向天下诸侯展示夏朝的雄厚基业。但命运弄人,他率军攻打有缗的过程中,背后的王都遭到攻击,那一刻,他是否泪目,是否心如刀割?

北方的学者曾说,夏朝可能拥有多个都邑,那么当夏桀听闻西邑被攻,他的内心是否五味杂陈?他领军南下,最终沦为流亡。而那片他曾深爱的土地,逐渐成为了商文化的中心。商汤并没有选择一味打压,而是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这种智慧和包容,也许成为了商朝日后长盛不衰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