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宋史全文·卷十一

 一中大语文 2023-10-29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事者,以谓守祖宗成法,独可以因人所利据旧而补其偏以驯致于治此其所得也 至昧者则苟简怠惰,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权,此其所失也。喜有为者,以谓法烂道穷,不大变化则不足以通物而成务,此其所是也;至凿者则作为聪明,弃理任智,轻肆独用,强民以从事,此其所非也。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彦博对曰:“譬如琴瑟不调,必改而更张之。”夏四月壬寅朔,诏新除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上曰:“方今治当何先?”对曰:“以择术为始,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上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极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谓理财无法。丙寅,命司马光看详裁减国用制度。光登对言:“国家所以用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参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别为司,名曰同制置三司条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为异论,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则是为异论之人立赤帜也。”光曰:“安石性不晓事而愎。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耶?”三年三月甲午,光移书安石,请罢条例司,安石答书但言道不同而已。书凡三返。五月甲辰,诏:“近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财利。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光知言不用,遂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上乃从其请。光自是绝口不复论新法。

(节选自《宋史全文·卷十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独A可A以C因D人E所F利G据H旧I而J补K其L偏M以N驯O致P于Q治R此S其T所U得V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指变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B.肆,指恣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相同。

C.更张,改换琴弦,重新张设,比喻变革;与“改弦更张”的“更张”意思相同。

D.箕敛,指苛敛民财;其中“敛”与《促织》中“科敛丁口”的“敛”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于无事的人主张固守成法,喜于作为的人则认为旧法不足守,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B.皇上认为国家之事弊病丛生,非改革不可;文彦博表示支持,王安石则建议从择术入手。

C.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任用善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应节约用度,增加赋税。

D.司马光请求废除条例司,既不被王安石接受,也不获皇上支持,从此闭口不再谈论新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2)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位改革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

1.GMR

2.B   

3.C

4.(1)你要尽心辅佐我,希望我们一同成就尧舜之道 (或“希望我们一同实现这样的目标”)。

(2)主要措施已开始实施,百官只有尽力应对,才能促进变法取得成效。(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 分;“举”“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5.(3分)①心忧天下,匡正时弊;②不避众议,坚持变法。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