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巢“杀气”最重的一首诗,令人惊艳,朱元璋仿写一首,高下立判

 古稀老人赵 2023-10-29 发布于江西

诗人总爱写花,不同的花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怀。

北宋林和靖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成了隐士的代名词。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成了君子的同义词。

而我们常见的菊花,在魏晋风流的陶渊明笔下写成了隐逸悠然的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他之前,自他之后,有很多文人墨客热衷于写菊,可都逃脱不了陶渊明赋予菊花隐逸的性格。

但在陶渊明之后五百年,一位略通文墨的武将却一改菊之隐逸,让其充满了磅礴之势,令无数文人墨客感到惭愧,或为之折腰。

然而,写诗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业余爱好,他的专业是起义,是成为一代帝王。

他就是黄巢。

说来,黄巢最初是像别的诗人一样想去考进士,循规蹈矩走学而优则仕的路线。

大家应该想到,在唐朝敢于去考进士的人,作诗都不会很差的。但黄巢的运气太不好了,或者应该说唐朝的运气太不好,反正他是屡试不中。

没能进入官场的黄巢不得不踏入复杂的社会混饭吃,刚开始的职业是私盐贩子,用来练练手。

随后他转行到自己一直梦想的职业,当一个农民起义领袖。

为什么说农民起义领袖是他一直梦想的职业呢?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他的一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选此诗入课本的人,大概喜欢它的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因为其他诗人咏菊大多都是为了抒发自己品行高洁、与世无争的情怀,黄巢却是替菊花打抱不平,宣称如果自己能当上传说中司春之神“青帝”的话,非得让菊花到春天去和桃花一起怒放不可。

如果说黄巢在《题菊花》中填写的职业志愿还比较含蓄,那么请看他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那秋高气爽的九月初八,百花凋谢了,唯有我菊花怒放。冲天的香气阵阵弥漫了长安,满城的菊花全披上金黄的铠甲。

这也是一首用比兴手法写的托物喻志诗,作者赋予菊花以坚强的斗争性格,用以象征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

前两句比喻一旦农民起义兴兵之后,唐王朝就将像百花凋谢一样,走向灭亡;

后两句寄托着作者的希望,象征将来起义军占领长安后的美好情景。

全诗表现了作者藐视李唐王朝并决心推翻它的豪迈气魄。

这首《不第后赋菊》实在是太有名了,明太祖朱元璋仿照黄巢写下了一首《菊花》诗:

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他说,百花怒放的时节我不动声色,我开放的时候它们全都吓死了。农民起义军遍身披挂黄金甲胄,要和西风大战一场。

这首《菊花》和黄巢的诗高下立判。

虽然有黄巢诗作在前仿照着来写,贫民出身的朱元璋还是写成了打油体,水平比起曾赴京赶考的黄巢差了十万八千里,可见读没读过书还是很不一样的。

有人评论说,这两首诗分明是同一个意思,两位作者的志向也一模一样,只是一个成则为王,另一个败则为寇而已。

但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与黄巢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像黄巢那样滥杀无辜,以至于失去民心。

从公元875年六月起兵,到公元884年六月败亡,黄巢起义历时整整九年。

在这九年里,他辗转大半个中国,攻陷了唐朝的东西两京,创建了大齐政权,企及了他的人生巅峰,同时也把李唐王朝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花开后百花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巢做到了。他确实毁灭了无数人的生命,也确实是无数的鲜血浇灌了他的梦想之花,只不过到头来终究是梦一场。

关于黄巢的结局,官方的说法是败亡被杀,但也有传说他改名换姓当了和尚。

“和尚说”的依据之一,是黄巢一首颇有意思的《自画像》,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味: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细细品味,徒留一声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