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石板砚

 一鉴斋 2023-10-30 发布于湖北

《汉书》云:“宣帝微时,少与张彭祖同砚席书。”

《汉书·薛宣传》云:“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

今“研”通“砚”,为一物。汉代的研与砚,是什么样的呢?砚,从石,从见,见亦声。研,本意是细磨,从石从开。从字面上来理解,汉代砚即指砚石板。研本意指用研子(研钮)研磨,泛指研子(研钮)。

国家博物馆藏汉代石砚

国家博物馆藏汉代石砚研钮

东汉应劭《汉官仪》卷上记:“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隃麋墨,即下图这类丸墨。西汉至东汉中早期,墨为药片大小的丸墨。将墨丸放在砚(砚板)上,用研(研钮)碾碎,调水成墨汁使用。

广东省博物馆藏汉代丸墨

广东省博物馆藏汉代石板砚研墨

汉代石板砚常见者分为圆型石板砚与方形石板砚两类。下图为一鉴斋所藏汉代圆型与方型石板砚。







西汉早期的板砚,研石(研钮)为圆柱形、方形、梯形。至西汉中、晚期,研石(研钮)则出现了上圆下方的造型。至西汉晚期及东汉,后者这类研石(研钮)成为主流,并在东汉发展出雕琢动物、文字等形态的研石(研钮)。

汉代时期的石板砚,应当还配有砚盒。下图这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汉代板砚,就带有漆器砚盒。

汉代带研钮的石板砚,是由战国、秦汉石质的圆形板砚改良而来的。而后者是承袭了早期研磨器原理发展而来。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使用有磨盘和磨棒组成的研磨器来研磨粮食、药材和颜料等。而战国、秦汉石质的圆形板砚,就是承袭了早期研磨器原理发展而来的。


石板砚发展到后期,出现有足石砚,砚足、砚盖也有了更多的修饰。

望都汉墓壁画中的三足砚

开封博物馆馆藏 尉氏县出土汉代砚

发展至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制作工艺更为复杂的松塔墨。


随着墨锭形体的增大,以及制作工艺上的变化,研墨方式从砚板加研钮碾压研墨,变为直接将成型的墨锭在砚上研磨。新的研墨方式下,研钮失去了使用价值而消失,研与砚得以统一,随之砚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请参阅:

砚式的演变你知道多少

箕形砚源流与发展

宋代抄手砚源流

三足青瓷圆砚

久远的木质家具(一) --- 从湖北省博物馆看春秋战国时期木质家具

久远的木质家具(二) --- 窥探两千年汉代漆木家具的盛世

久远的木质家具(三) --- 从正仓院看唐代木质家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