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现状及产业定位

 昵称37581541 2023-10-30 发布于江苏
文章来源:《磷肥与复肥》2022年第6期






【出版源】张 杰.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现状及产业定位[J].磷肥与复肥,2022,37(6)7-9.




图片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现状及产业定位

张 杰

(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阐述新型肥料的生产原料基础肥料和助剂的种类及发展情况。介绍我国新型肥料的产品类别、存在问题,提出新型肥料的发展方向。从产业劣势-威胁战略分析的角度提出新型肥料的产业定位: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应兼具互动互补作用,而非一味地强调替代效应,随着农业机械化肥料助剂与传统肥料的结合方式将多样化,从而延伸了新型肥料的定义。

关键词新型肥料;发展;定位;肥料助剂

图片

狭义的新型肥料是将基础肥料与以增加肥料养分有效性、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为目的的物料(俗称增效剂)结合的产物。普适性的肥料增效剂多以与氮肥、磷肥和复合肥等配合为主,更高附加值的肥料增效剂多与水溶性肥料结合,近年来还出现了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管理体系的肥料助剂结合或配合的产品。在“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发展过程中,新型肥料在肥料助剂的支撑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近3年来,根据我国主要上市氮肥、磷肥与复合肥企业年报数据以及相关企业评估、评级报告估计,我国新型肥料产量占比为33% ~40%。

经过10 余年快速发展,新型肥料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随之而来的是其内涵的提升与外延的拓展,以及与传统基础肥料产品间的关系定位等问题。不断推进新型肥料产品换代升级、正确把握市场定位、科学把控增效剂的添加是新型肥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新型肥料的原料

1.1 基础肥料

1.1.1 氮素原料

氮素原料主要来源于尿素、液氨、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我国合成氨、尿素、硝酸铵产能过剩,硫酸铵产能逐步释放,市场供应充足。其中合成氨、尿素价格受原料、新工艺以及国内外市场供应影响较大。

近年来,我国产煤气化氨合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成果显著,以烟煤、褐煤为原料的新型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已超过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间歇煤气化合成氨产能,进一步拓宽了我国煤炭资源的适用范围。合成氨、尿素已呈现市场需求饱和、成本低而产量大、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的生命周期特征。硝酸铵作为危险化学品在贝鲁特港口爆炸等事故后监管进一步趋严,而硫酸铵受产能增长过快的影响,未来几年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将凸显。氯化铵受复合肥市场影响较大,而在纯碱市场行情相对较好的情况下,氯化铵供求关系则偏好于买方。

1.1.2 磷素原料

磷素原料主要来源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硝酸磷肥、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等。我国磷肥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产能在2016年达到顶峰(P2O5 2 470万t)。在供给侧改革、资源环境约束及市场需求作用下,2017—2019年我国磷肥产能年均递减3.1%,2020—2021年磷肥产能P2O5稳定在2 100万~2 200万t/a。湖北省由于具有明显的磷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运输优势,磷酸一铵产量保持全国第一;磷酸二铵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北和贵州。我国生产的重过磷酸钙大部分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伊朗等国家。硝酸磷肥是指用硝酸分解磷矿所生产的含有氮、磷元素肥料的统称,是国际上主要的复混肥料品种之一,我国硝酸磷肥生产相对集中,主要生产企业有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1.1.3 钾素原料

钾素原料主要来源于氯化钾和硫酸钾等。我国现阶段所开采的钾资源主要是从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的卤水中获取,资源储量相对较少,对外依存度在50%左右。国际钾肥贸易价格受地缘政治、区域冲突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1.2 肥料助剂

肥料助剂主要指针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微环境改善的功能性助剂,其发力点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增加生物刺激素等功能,涉及肥料与农作物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

1.2.1 作用于肥料物理、化学过程方面

缓控释材料用于包裹肥料,旨在延长、改变肥料养分释放周期,使养分更充分、高效地被农作物吸收与利用。螯合剂类肥料助剂主要用于液体肥料,旨在增强肥料的稳定性、均匀性,以减少沉淀形成。悬浮剂类肥料助剂一般为复合型助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液体肥料的浓度,因具有流动性,使用时易于溶解与分散。表面活性剂类肥料助剂用于降低肥料在叶面的表面张力,更易于其附着于叶片,促进其高效率吸收。抑制剂类肥料助剂功能类似于肥料颗粒防腐剂,能有效延缓土壤中微生物对肥料的分解进程,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1.2.2 作用于肥料生物过程方面

此类助剂主要集中于生物刺激素类助剂,主要效果体现在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等方面。此类助剂包括氨基酸类,如游离氨基酸、聚合氨基酸以及动植物源水解产物等;多糖与寡糖类,如海藻提取物、甲壳素、壳聚糖、植物源多糖、糖脂类;还有腐植酸、生物炭、木醋液等复杂有机物,以及微生物菌剂。这类肥料助剂可以与传统肥料混合一体后使用,亦可根据作物对各类生物刺激素的需求以及机械化情况脱离肥料单独喷施、灌根或滴灌使用。

1.2.3 植物生长调节方面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肥料助剂属于农药管理范畴,按照现行规定需要具备肥料与农药双证才能流通上市,目前主要涉及植物生长促进剂类产品,鲜有植物生长延缓剂及抑制剂产品。

2 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情况

2.1 产品类别

目前,我国新型肥料需要在农业农村部进行登记,主要有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肥料增效剂、缓释肥料,以及各类含微生物菌剂肥料,还包括农用硝酸溶液和土壤调理剂等。其中,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登记产品3 750 余个;有机水溶肥料登记产品600 余个(其中包含聚天门冬氨酸、聚谷氨酸、海藻酸以及壳聚糖等助剂产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登记产品3 400余个;抑制剂类肥料增效剂登记产品8个;缓释肥料登记产品38 个。此外,自2020 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取消登记,改为备案管理制度开始,这3种产品登记数量增加了12万余个,有效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绿色发展水平亟待增强

目前缓控释类肥料的包膜材料以及肥料用抑制剂(如矿物包裹油、树脂类)还存在毒性与降解的问题。一方面,此类肥料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更迭,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不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有必要制定绿色产品的评价标准以规范助剂的生产与应用全过程,其技术标准亦应与国际接轨,且具有生态友好性。

2.2.2 需求导向型肥料的供应体系还需完善

目前,市售新型肥料配方众多,但能契合作物、区域气候、土壤需求的产品不多,仍集中于控释肥料以及专用肥,大部分肥料采用普适性配方,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2.2.3 水肥药械一体化适应型肥料有待开发

目前,适配于机械施肥、种肥同播、飞防用肥,以及适用于各类水源的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的新型肥料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2.2.4 产品的名称与标准体系还需规范

目前,新型肥料规范性标准的制定滞后于产品的发展,市场对新型肥料的命名需要规范统一,产品及检测标准需要切实可行。

2.3 发展方向

2.3.1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型肥料的发展应注重实现产业技术的绿色升级,应用无毒、可降解新材料,推动新型智能肥料发展,同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与机构推动相结合的绿色循环经济推动机制,建立新型肥料产业清洁生产体系,增加绿色产品比重。

2.3.2 推动专用肥料发展,助力精准施肥

肥料的高效利用是实现行业“双减”与“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实现气候-土壤-作物的匹配,推动区域与作物专用的新型肥料,进一步促进肥料利用率提升。

以抗病抗逆、增产提质为目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气候、不同种植模式,结合各自研发重点,针对目标市场的土壤肥力及农作物对养分需求规律,开发区域新型产品,参考配肥站等操作模式销售,配套研究其独立使用方案,制定相应的农化服务机制。

2.3.3 推动新型肥料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延展适应性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物质技术基础,适用于现代化农业机械与水肥一体化的新型肥料是提高农业施肥精准度的主要推手。应着力发展与水肥药械一体化相适应的新型肥料,如适用于种肥同播且养分释放可与作物需求同步的智能包膜材料与缓控释类肥料,适用于水肥一体化的悬浮肥、超高浓度液体肥料助剂,以及水溶性生物刺激素类叶面肥、滴灌肥等。

2.3.4 推动行业协会在新型肥料管理方面的引导作用

推动新型肥料规范性标准及产品、方法标准的制定与落地,推进新型肥料质量追溯系统的推广应用,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规范市场销售、宣传以及技术服务行为。

3 新型肥料产业定位

过去十多年,新型肥料在传统肥料的基础上,依托于功能性肥料助剂,经过快速增长期,进入产品成熟期。“十四五”期间,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多方面,无不给予新型肥料以产业赋能,将是新型肥料发展的换挡期。新型肥料改善了传统肥料的理化性质,赋予了传统肥料生物刺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功能,增加了产品的差异化,给市场增加了活力;但新型肥料较高的生产成本以及较低的转换成本使其对传统肥料的替代性并不显著,且其价格受传统肥料价格的影响。2021 年下半年以来,氮肥、磷肥、钾肥受国际地区冲突、地缘政治、贸易限制,以及能源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价格大幅度上涨。在国家强有力的保供机制下,我国氮肥、磷肥价格虽仅为国际贸易价格的60%左右,但相较于2019 年仍达到了相对较高水平。市场调研发现,新型肥料的产销量明显低于前期水平,这也是新型肥料行业外部主要威胁之一。

从产业优势-威胁战略分析的角度,新型肥料仍将是有力的差异化利润点,具备规模经济、资本成本、分销渠道以及区位、技术、资源等结构性优势的大型肥料企业,应加大投入,努力创新,引领新型肥料行业提升内在绿色技术水平,在新材料与智能材料领域有所突破以化解目前新型肥料产品效果趋同的走势,从而换挡进入新的增长期。

从产业劣势-威胁战略分析的角度,需要明确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产品的关系定位,二者应兼具互动互补作用,而非一味地强调替代效应。另外肥料助剂与传统肥料的结合方式将随农业机械化而多样化,从而延伸新型肥料的定义,全面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基础肥料与新型肥料在未来肥料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定位取决于新型肥料作用的特点,肥料企业应调整自身产品的布局,使新型肥料与传统基础肥料互促增长,降低新型肥料对基础肥料价格的敏感性。

4 结束语

化肥产业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新型肥料在农业领域“双碳”与“双减”的作用,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行业企业,需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并通过战略规划系统优化自身产品结构,明确新型肥料在企业单元中的定位,同时推动新型肥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引擎。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f new-type fertilizer in China

ZHANG Jie
PetroChina Northwest Chemical Sales Compan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The types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fertilizers and additives as the production raw materials of new-type fertilizers are summarized. The product categor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ew-type fertilizers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w-type fertilizers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disadvantage threat strategy analysis, the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f new-type fertilizer is put forward: New-type fertilizer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er should both interact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rather than blindly emphasize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he combination methods of fertilizer additives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er will be diversified, so as to extend the extens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new-type fertilizer.

Key wordsnew-type fertilizer;development;orientation;fertilizer additives

中图分类号TQ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6220(2022)06-0007-03

[收稿日期]2022-04-16

[作者简介]张 杰(1972-),男,河北保定人,公司销售部营销总监,长期从事化肥营销与战略研究工作。E-mail:32356707@qq.com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