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的新药项目,投资机构有哪些新标的? | 投资观察

 wupin 2023-10-30 发布于湖北

研发客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截止9月26日)创新药赛道的投融资有179起,与同期相比下降29%。另一个数据是,2023年前8个月的行业并购交易额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与此同时,投资机构也在发生改变。

今后,在中国投资创新药的基金会逐渐减少——这已经成为不少行业人士以及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共识。

先来看一组普华永道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医药行业一级市场融资总额为411亿元,同比下滑了37%,并且单笔融资额也有所降低。IPO收紧和减持新规之后,并购被寄予厚望。事实是,2023年前8个月,行业并购交易39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同样令人唏嘘。

研发客针对创新药赛道的统计,也验证了这个残酷的事实。2023年前三季度(截止9月26日),在创新药领域共发生投融资179起,与同期相比下降29%。研发客留意到,曾是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主力的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已经鲜少出现在研发客统计的投融资名单上;不过,仍有一些投资机构,在潜力赛道逆势出手。时过境迁,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投资偏好和策略变化,组合方式未变

在研发客统计的投融资名单上,过去九个月中,红杉中国仅有的一次出手,是和夏尔巴投资共同领投了丹擎医药的Pre-A轮。而去年同期,红杉中国在创新药领域共投出了9个项目。

对于当前资本环境下可能存在的投资偏好和策略变化,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给出了一些观点。在她看来,“投资这件事情是逆本能的,很多时候要独立地做出判断。”

“从我们的角度,作为长周期的事情,需要耐心,但也需要在迷雾中看清事情的本质,不管是创业企业,还是在资本市场的环境中,最终的本质是要看到这个社会在不断进步,只是在爬坡曲线中,可能会不小心掉到坡下面。只要走势是对的,在坡下的时候挺住,争取能爬上来。有些人可能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掉到坡下就以为是万丈深渊了,停滞不前,或者随波逐流,最终没有机会回到坡上。”

根据红杉中国的统计,过去几年市场上最活跃的几十家投资机构中,40%投创新药,30%~40%投诊断器械类,投数字医疗、医疗服务的占20%左右。

杨云霞表示,红杉中国依然保持乐观,不管今年和明年生物医药、器械、CRO的投资布局如何转换,要取得收益,需要形成组合。高风险的Biotech,拥有高回报,相对低风险的诊断器械,回报跟新药比起来想象空间会小一点,医疗服务可以实现稳健增长,这种组合方式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In China for Global,好标的逻辑未变

悲观的人活在当下,乐观的人活在未来。成立仅三年的阿斯利康中金,今年前三个季度,阿斯利康中金共投出了两笔,分别是:睿跃生物,4000万美元C轮融资;珂阑医药,1亿元人民币A轮。

在完成融资之后,睿跃生物很快与安斯泰来达成研究合作和独家期权协议,以开发多种创新蛋白质降解剂,潜在交易总额将超19亿美元。目前,睿跃的首款靶向蛋白降解剂CG001419已进入临床,启动I/II 期临床试验人体给药。

最近几年,已有多家跨国公司开始探索蛋白降解剂的赛道前景。辉瑞更是斥资24亿美元,与Arvinas合作开发一款靶向雌激素受体(ER)的蛋白降解药物。不久前,辉瑞在中国启动了这款产品的III期临床试验,用于ER+/HER2-乳腺癌一线治疗。

更早之前,BMS已经启动了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评估一款蛋白降解疗法在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斯利康中金此番领投睿跃,显然也是对蛋白降解这个赛道的信心。那么,对阿斯利康中金来说,什么样的企业值才是一个好的标的?

必须是In China for Global,这个逻辑从来没有变过。比如对跨国企业来说一个产品10%~20%的收入来自中国,80%更多来自海外。那么,Biotech的产品如果不能走出国门,绝大部分价值无法体现。我们选择企业的时候,首先看产品能否有走出国门的立足点,如果只是在竞争、内卷,那估值是撑不住的。”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潘晓刚做出这番回答。

回到二级市场,战场改变

自去年领投了格博生物之后,在研发客统计的创新药投融资名单上,再没有看到高瓴资本的身影。这不得不令人确信,高瓴正逐渐淡出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相比之下,在二级市场,医药仍然是高瓴最看重的领域。截止到三季度末,百济神州依旧是它最大持仓。

此外,在二季度的新建仓中,高瓴出手了多家海外新药上市公司。其中,AXSOME 的产品和管线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旗下一款偏头痛产品(COX抑制剂+ 5-HT1受体激动剂)有望在今年上市;ROIVANT的自免产品VTAMA已在去年上市。同样的,ARGENX也有一款已上市新药VYVGART,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三家公司共同的特点是已有产品实现商业化,并且都有着不错的现金流。HOOKpia则是一家还没有盈利的小公司,目前市值不到5000万美元,利用新型专有沙粒病毒载体平台开发下一代传染病和癌症免疫疗法,与吉利德和罗氏都达成了合作。

而从过去擅长的一级市场融资和IPO认购,转向二级市场买入,也折射出当下高瓴在医药领域的投资偏好和策略。

另一种尝试:商业化和创新两条腿走路

如果说2022年的资本市场“血肉模糊”,那么,在没有现金流续命的情况下,2023年的“冬天”将更加难捱。逆势投出超过100亿的康桥资本,过去的九个月里,最大的一笔投资给了海森制药。该笔投资由康桥资本与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共同领投,金额达3.15亿美元。

实际上,目前为止,海森很难被定义为一家纯粹意义上的创新药企业。去年,海森在康桥资本的助力下,以2.3亿美元拿下了武田制药五个心血管及代谢领域成熟药品在中国大陆专有权。今年,海森又完成了对罗氏广谱头孢类抗生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专有权的收购。

但是,仅有这些恐怕还是不够。海森显然不想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只会卖药的商业化平台公司。对于创新药管线的布局,海森也开始有了目标。

心血管与代谢仍是首选。9月,海森与LIB Therapeutics达成协议,获得第三代长效PCSK9抑制剂lerodalcibep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专有权。目前这款产品正处于III期临床开发阶段。而不久前,诺华的PCSK9抑制剂明星产品英克司兰获批在中国上市,每针定价9988元。国产品中有信达的托莱西单抗,君实、康方、恒瑞的产品也紧随其后。

对海森来说,PCSK9的未来并不一定是坦途。而商业化和创新两条腿走路,可能值得一些初创企业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