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们一起恰漫酒《益阳故事》

 bingyang816 2023-10-30 发布于安徽


在我们益阳话里,把吃夜宵叫作“恰漫酒”,虽然这纯粹是方言的普通话音译,但恰巧也有“散漫地喝酒”的意思,倒也符合本意。漫酒确实喝得很随意,随便在哪里摆张桌子就可以开喝,并且摆桌子的地方越热闹越好,来来往往的人越多越好。

图片

从春末到冬初,只要没有下大雨,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是“吃漫酒”的时候。经营漫酒的都是夫妻俩,老公炒菜,老婆切菜。俩口子配合默契,倒也幸福。吃的都是猪的的各种器官,卤熟后色香味俱佳,安安静静地躺在塑料盆里,供人挑选。客人选中选中之后,老板娘极麻利地切好,老板三下五除二,大火里一阵锅勺的乱响,就炒好了。他们的动作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一到吃漫酒的日子里,只要你身上有几个小钱,又有兴致,就总能找上几个朋友很仗义地陪你。那年头,大家总天无所事事,又精力充沛,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心情,时时刻刻可以陪你喝酒、陪你抽烟、陪你谈人生——现在看来,那时候我们都是三陪人员,失足男青年。叫上几个人,吵吵闹闹来到熟悉的漫酒摊前,在街上支张小桌子,点几个小菜,小风吹着,小酒喝着,——那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图片

醉眼朦胧,酒酣耳耳热之际,我们都不经意地打量起过往的行人来。漫酒摊摆在十字路口,这里是小城的中心,差不多的人都要从这里经过。坐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各色美女之外,还可以看到各种神头鬼脸的朋友,从各个角落鱼贯而出。看见有熟人过来,在坐的都又惊又喜,对着来人大呼小叫,喊过来吃酒。来的也是闲人,并不推托,也大模大样地坐下来吃喝谈论,不一会就脸上就沾满了油水和汗水,很快分不清谁是先来的,谁后来者了。这样呼朋伴,人越来越多,漫酒摊上都没凳子坐了,筷子也不够了,再来的人就要自带板凳和碗筷才能坐着喝酒吃菜谈人生。

我们喝得越热闹,漫酒摊的老板心里越不痛快。为什么?因为我们几十个人点了十几块钱菜,吃了好几个钟头,还没有散的意思。眼看夜深人静了,他们夫妻俩忙碌一晚,就做了我们这笔生意。老板愁眉苦脸,欲哭无泪,对我们絮絮叨叨:你们倒是快点啊,求你们了!我们也不耐烦,大声训斥他:吵什么!吵什么!要急,你先回去好了……!老板感觉很受伤,自恨遇人不淑,不禁仰天长叹:见过黑的,可没见过这么黑的!从此以后,对我们定下了人均最低消费额并限时消费——服务比麦当劳差远了。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手上的钱都不够吃漫酒,只能够吃臭干子、擂茶、嗦螺之类物美价廉的小吃。

图片

臭干子的事就不说了,为这事还掀起过一场“茶杯里的风波”,达必几乎找我拼命,我一世英名,都差一点被他毁了。

就说说擂茶吧。所谓擂茶,就是取芝麻、黄豆、花生、茶叶……等各种食物适量,混合后,擂成糊状,用温开水冲服。

图片
吃碗擂茶很便宜,在街边的擂茶摊子上花上五毛钱,女老板就在一个高而细的陶瓷杯里冲上满满的一杯(夏天是用冰水),再在杯子里撒上一把白白胖胖的爆米花,擂茶顿时便香气四溢了。我们三五成群,各自捧着个杯子,或坐或站,边小口抿着擂茶边谈笑风生边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擂茶摊也摆在热闹的街头,我们照例也能招来一大群人。但与喝漫酒不同的是,喝擂茶要一人一杯,要不,众目睽睽之下,几个人同喝一杯擂茶,那太不雅观了。老板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待我们分外热情,我们每叫来一个人,都象是她久违的亲人:老远就笑脸相迎,忙不迭地端茶递水。

对我们来说,喝擂茶的一个好处是:喝完后除了不能加料,可以无地限制地加水。利用这一便利,我们吃一杯擂茶,就要搭配喝上十几杯白开水,最后喝得肚子发涨,打嗝都泛酸水了,原本和蔼可亲的女老板,脸色也渐渐不好了。这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杯子,依依散去……

另外一种我们常吃的小吃就是嗦螺。

图片
原生态的嗦螺们原本生活在水流平缓的河道里。在那里,它们过着宁静的生活,默默无闻,与世无争,一大群在一起相安无事,自生自灭。但是,有一天,一群贪婪的人类打破了这种宁静,他们涉水而来,不由分说地把它们抓了回去,在清水里静养几天,并不喂食,待它们吐净泥沙之后,用铁钳钳去螺壳的尖,再和干椒、桂皮、生姜等一起熬煮上几个小时,这样就做成了美味的嗦螺,夜市上一块钱一小碗,堆得高高尖尖的,仿佛一只只巨型嗦螺。

吃嗦螺很有讲究,要“嗦”(文言,吸)出螺壳里的肉来,但肉的最末端是肠子,里面有泥沙什么的脏物,这个不能吃。所以这就考验食客的功夫了,“嗦”的力气要拿捏得好,用力太小,什么也嗦不出来,只能吮吮汤汁;用力太大,就把肠子什么的都吸出来了,一嘴的沙子,要赶紧“呸呸”地往外吐——不管怎样,这都是很失面子的事,是我们不愿意发生的。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用牙签剔出肉来,看清楚之后,把肠子什么的剔除,然后放心地吃肉。

图片

然而这样吃嗦螺很慢。当我们一手捍着一根牙签,一手捏着一颗嗦螺,小心翼翼地寻找突破口时,石必如同嗑瓜子一样,一颗接着一颗,直接把嗦螺往嘴里扔,然后飞快地吐出嗦螺的残壳——他吃嗦螺很有技巧,举重若轻,对牙签之类的辅助工具不屑一顾。我们好不容易吃完一个嗦螺,一手一脸的汤汤水水,正准备得意呢,一看,碗里的嗦螺已经被石必吃去了一小半,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吃另一半呢。哥几个你一分我一分凑钱买的嗦螺,分分钱都有来历,好不容易换来的嗦螺,就这么让他吃去了一大半,这让我们情何以堪啊?大家都忿忿不平,后悔莫及。相互告诫“千万别和石必一起吃嗦螺”,后来这句话成了我们的座右铭,流传至今。

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年吃嗦螺的日子,大家都还记得石必大战嗦螺的样子:他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潇洒地吃着嗦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颇有儒将风度。此情此景,让好久不再吃嗦螺的我们不用嘘唏。

那时,我们每次吃东西都少不了王荣。实际上,她是我们的总管,每次哪里新出了什么好吃的,都是她第一个知道,尝过满意后就给我们通风报信。不但如此,她有时还亲自动手,做些嗦螺什么的给我们吃。不久,她参加了工作,竟然就在食品卫生检查站上班,全市卖小吃的老板的饭碗都端在她的手里,谁得罪了她,王荣就可以说他的摊子卫生不合格查封,砸了他的饭碗。

听到这消息以后,我们都相视而笑,觉得真是人尽其才,王荣这下专业对口了。朋友们一起畅想今后的幸福生活:我们和王荣一起在大街上巡视,想吃什么了,就往摊子前一站,望着老板一言不发。看见王荣,老板就吓得浑身发抖,赶快点头哈腰给我们端上吃的。我们一边吃,老板就在一边低眉顺眼地观察王荣的脸色,看见她的表情越吃越严肃,老板吓得哭了起来,哀求王荣:“您就发发善心,笑一个吧!!不好的地方,我改,您老千万别封了我啊!我家上有老,下有小,伤不起哇!”……

王荣没笑,我们都笑得瘫倒在地。

图片
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漫酒,我们都好久没吃过了,因为我们都老了。

(《益阳故事》由印象益阳特别企划,转载请标明来源,谢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