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坦克装甲车辆整合无人机/巡飞弹的若干问题

 limao164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关键词

  • VIPER Hovering Loitering Munition - Viper悬停巡飞弹

  • MCL(Multi Canister Launcher)Viper - Viper多管发射器

  • Hero-120巡飞弹

  • ATC(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

近期以色列SpearUAV公司推出新型无人机/巡飞弹的消息引发了本公众号的思考。VIPER300胶囊巡飞弹(或者Viper悬停巡飞弹)和(便携式)Viper多管发射器是SpearUAV公司的最新产品。该公司的产品确实很有特色,不过本公众号由此联想到:装甲车辆整合无人机/巡飞弹是否像该公司展示的那样简单?

图片
图片

众所周知,坦克装甲车辆的态势感知难题由来已久,更是远程打击的能力基础。即使是遍布光电/红外、激光和雷达传感器的新型信息化坦克装甲车辆,在车载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传感器探测视野和距离,以及地形地物遮蔽的限制下,也只能保证十米级驾驶观察,百米级车辆周围态势感知,和千米级武器系统观瞄。

图片

本公众号曾在较早的内容中简单讨论过利用“空地一体无人作战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类似VIPER300无人机/巡飞弹的出现,无疑为大幅扩展坦克装甲车辆态势感知和远程打击能力提供了系统级硬件基础。但在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后,本公众号认为,要想提高装甲车辆使用无人机/巡飞弹去“开地图和送温暖”的效率,来充分发挥出1 1>2的效果,就必须关注以下4个系统整合的考虑事项。

图片

(1) 指控问题。这里指的不是使用手持控制终端或者涉及数据链天线的通信指控,而是无人机/巡飞弹的控制终端由车组里的哪个乘员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因为装甲车辆的2/3/4人车组的人员分工明确,交战状态下各司其职非常紧张忙碌,除非加人,否则无法兼顾无人机/巡飞弹的操作。例如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KF51坦克原型车,由于增加了巡飞弹和无人机,就不得不考虑增设1名无人机操作员来控制。至于车组内部以及各车之间如何高效沟通共享无人机/巡飞弹提供的额外信息和作战指挥,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图片

(2) 无人机/巡飞弹的运动跟随和回收风险。虽然有少数车辆选择使用系留无人机提高态势感知能力,但位置暴露的风险较大,还存在运动限制和无人机被剐蹭的风险。因此目前的主流选择是无线遥控无人机/巡飞弹,但无人机/巡飞弹的稳定高度跟随/盘旋,仍存在一定暴露的风险。如果设置自主低高度隐蔽跟随飞行,必要时再跃升侦察,则无人机/巡飞弹就要不断机动避障,对续航的影响较大。另外,发射/释放车辆回收无人机/巡飞弹,既比较复杂,还有暴露目标的风险,由第三方辅助车辆回收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图片

(3) 态势感知/远程打击的任务选择。鉴于无人机/巡飞弹始终存在续航和载荷的矛盾。仍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KF51坦克原型车为例,由于4枚Hero-120巡飞弹和发射架过大,以致于占用了弹药舱空间,使主炮备弹数量降低到10发。以此判断,装甲车辆内置无人机/巡飞弹寻求大威力远射程可能与其他主武器存在系统矛盾。车载无人机/巡飞弹的任务优先级排序应是:车辆态势感知>中远程ISR>远程打击。这样,当无人机/巡飞弹发现超出射程和毁伤能力的目标时,就传递信息呼叫其他手段打击;当目标在无人机/巡飞弹和车辆的能力范围内时再直接摧毁。

图片

(4) 大量车载无人机/巡飞弹的空中交通管制问题。假设车载无人机/巡飞弹成为制式系统列装,则意味着战场上无人机/巡飞弹的密度将大幅增加。绝大多数ISR无人机和察打一体巡飞弹的飞行高度和任务航线都高度重合,只要在1-2km的战场正面有超过1个车组在操作无人机/巡飞弹执行不同的任务,那么它们空中相撞的概率就会增加n倍。因此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必须提前考虑空中交通管制问题,至少要预设航线协调和高度层划分的解决方案。

图片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众号认为,如果保持现有装甲车辆的基本构型和人员配置不动,要想实现无人机/巡飞弹的简易系统整合,建议考虑:将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巡飞弹,以不同数量配置到不同级别的基本作战单位,来适度降低系统整合的难度。例如,为4车坦克排的排长车配备少量折叠多旋翼/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巡飞弹,用于排级态势感知、近程ISR和消除轻量级威胁;为装甲连的连长指挥车配备数量稍多的固定翼无人机/巡飞弹,用于连级态势感知、中远程ISR和远程精确打击;为4车两栖突击/运兵车排配备1-2套固定翼巡飞弹,用于中远程ISR和滩头火力点压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