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光绪帝死亡之谜:到底谁才是害死光绪帝的元凶?

 人文之光 2023-10-30 发布于辽宁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秋季,光绪帝驾崩。按照清廷官方的说法,光绪帝是因为重病不治而过世的。不过,即便如此,在当时的民间,依旧有传说声称光绪帝是死于慈禧太后的谋害。不过历史研究其实和刑侦破案一样,都需要实锤的证据,捕风捉影的话术不能当真。毕竟,历史和文学是不一样的。

所以长期以来,主流历史学界认为光绪帝确实是病死的。但直到本世纪初,随着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的过程中,赫然发现光绪帝是死于砒霜中毒,关于光绪帝过世的真相,也终于在一个世纪以后,得以水落石出——而根据这一点来回看光绪帝死后,社会上关于光绪帝被害的传说,可以判断出:当时这种流言,看来是有根据的,甚至很可能是宫里知道光绪帝被害内幕的人透露出来的。

不过,虽然流言声称害死光绪帝的人是慈禧太后,那么,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

1、三个嫌疑人

其实在民国时期,随着清朝的崩溃,关于清朝宫闱秘史的文艺作品,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光是光绪帝的故事,就有光绪和珍妃的传说。甚至民国时候的地摊小报(算是现在自媒体的祖师爷)还杜撰出慈禧太后其实是汉人的传说,并言之凿凿声称慈禧太后是缠小脚的女人。当然这些都是鬼扯,经不起推敲。

而关于光绪帝之死的分析,在民国社会也存在过热议。而关于谋害光绪帝的凶手,一般认为存在三个嫌疑人:

第一个,当然是慈禧太后。

第二个,是李莲英。慈禧太后身边的心腹太监。民间传说认为李莲英经常给光绪帝脸色看,而且害死珍妃的事情,李莲英也是深度参与者之一。而光绪三十四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年事已高。而随着慈禧太后的过世,光绪帝必然亲政,到时候如果清算李莲英,李莲英可一丁点招架之力都没有。所以李莲英本着先下手为强的想法,毒死了光绪帝。

第三个是袁世凯。话说戊戌变法那会儿,袁世凯起初表示愿意服从光绪帝的号令,支持光绪帝变法,但是在关键时刻,袁世凯选择了背叛光绪帝、出卖维新派。所以光绪帝对袁世凯深恶痛绝。而且,有传说认为,光绪帝在人生最后几年,一直念念不忘杀袁世凯。因此袁世凯也不敢让光绪帝活到亲政那一天。所以,袁世凯也本着先下手为强的想法,害死了光绪帝。

1992年,香港电视剧《危城争霸》的编剧,参考了以上这三种说法,并加以糅合,杜撰了这样的剧情:眼看慈禧太后日益年迈,袁世凯担心光绪帝打击报复,于是袁世凯去吓唬李莲英,告诉李莲英:等将来太后没了,皇帝肯定饶不了你,同时暗示李莲英去害光绪帝。而李莲英于是去慈禧太后那里造谣:说自己听光绪帝念叨,等自己亲政以后,要给慈安太后报仇。这消息让谋害了慈安太后的慈禧太后心中有了杀机。于是慈禧太后本着先下手为强的想法,派李莲英毒死了光绪帝。

话说这部电视剧是小编在1999年看的,距今二十多年了。因此很多细节可能有些模糊,但大概是这样的。

2、分析

其实小编之所以提到《危城争霸》,当然不是认为文艺作品可以作为历史分析的依据,而是想说,因为文艺作品的影响,导致很多人对光绪后期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误判,所以,才会迷茫于光绪帝之死的真相。

首先李莲英毒死光绪帝这一点可以排除。首先,虽然李莲英得到慈禧太后的信赖,但是李莲英能在宫里从草根太监混成主管,其认知能力是不低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光绪帝再怎么落魄,那也是主子,自己再怎么威风,也是奴才。奴才再大,也不敢对主子不敬。因此哪怕光绪帝成了废帝,李莲英也未必真敢对光绪帝不敬。毕竟,即便是光绪帝死了,光绪帝还有兄弟(即后来宣统帝的生父,宣统时代的摄政王)在世,他兄弟如果打算给大哥报仇,杀不了袁世凯,难不成还杀不了一个太监?李莲英不傻,因此对光绪帝一直很尊敬。既然两个人之间没有恩怨,自然而然,李莲英也没有杀光绪帝的动机。

而且,如果李莲英擅自毒死光绪帝,消息一旦走漏,慈禧太后也饶不了李莲英:毕竟,李莲英不经自己指使去毒死皇帝,这样的胆子,铁定是一个大隐患。因此李莲英的嫌疑可以排除。

再说袁世凯。袁世凯确实很担心光绪帝亲政后会清算自己。因此袁世凯肯定巴不得光绪帝早点死。但是在明清体制下,袁世凯这样级别的官员,想要谋害当朝皇帝,而且是下毒手法,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作案动机方面袁世凯是有的,但是作案条件他是没有的。而且,如果皇帝被毒死,尸体不可能一点中毒迹象都没有。所以清廷肯定会追查,这可是袁世凯玩不起的。所以袁世凯的嫌疑可以排除。

而不论是从动机还是条件,慈禧太后都具备毒死光绪帝的可能性。

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光绪帝的确是慈禧太后害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