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历史奇闻趣事1——华夏起源

 与春天同行 2023-10-30 发布于青海

汉族的形成和发展确实以华夏为主体,并融合了其他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漫长历程中,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互相交流和渗透,最终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即华夏民族。在今天的中国,所有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都被称为华夏民族。

华夏的起源

然而,关于“华夏”的起源,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传说中,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否真的有黄帝这个人存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关于黄帝陵的位置也存在争议,全国共有七处黄帝陵,但哪一个是真正的黄帝陵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尽管我们常常以自称为“华夏民族”或“华夏子孙”为荣,但对于“华夏”的起源和相关历史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学术争议。这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华夏”的由来

黄帝和蚩尤逐鹿中原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说说另外一个关于华夏由来的传说,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大禹历经数年成功治水,并被舜选拔为继任者。之后,他开创了一个清明的历史时代。因此,在当时,夏后族以禹为代表,在华山作为他们的活动中心,独领风sao,成为盛极一时的氏族部落。由于他们的活动中心在华山,所以人们称之为华夏族。这也解释了为何禹的儿子建立的第一个王朝称为夏。

如今,对于华夏由来的争论仍然不断。一些专家学者将众多观点归纳为两类。第一种观点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他们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华夏族定居在华山周围的夏水之旁,故而得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一个庞大民族。尽管她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以一个核心民族为中心,逐渐地融合和同化其他民族,形成一种“单元性的多元化民族”,即今天的中华民族。在先秦时代,她被称为华族或夏族。而“华”指的是居住在华山,以玫瑰花(华)作图腾的“华族”,“夏”则指的是居住于长江中下游的“夏族”,“夏族”的祖先是夏后氏。华夏民族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对于华夏由来的争论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华夏”并不是特定民族的称呼,而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根据这个观点,远古时期的中华民族分为三个主要集团,即华夏、东夷和苗蛮。在争战竞争中,黄帝最终取得了主导地位,华夏集团成为当时的文化和政治主流,而东夷和苗蛮则被迫纳入华夏文明范围。

另一种解释是,远古时期命名以文化高低为准则,周礼地区文化高的称为“夏”,而另一个文化高的民族则称为“华”,两者合起来便构成了“中国”的统称。相反地,周围文化较低的民族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随着华夏的不断壮大和融合,周围的民族多数接受了华夏文化,纳入了传统华夏文化的范畴,华夏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代称。

虽然至今我们仍未完全解开华夏之名的由来之谜,但我们坚信“华夏儿女”将永远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称呼。

华夏第一都——夏都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早期的人类到原始氏族社会,这片土地上有着我们祖先的足迹。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经过尧、舜、禹三代之后,禹的儿子启废除了统治权禅让的传统,建立了父子相承的国家——夏朝。夏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然而,对于夏代的了解相当有限,我们只能从少数文献中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虽然通过商都殷墟的发现,我们对商王朝的文明状况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但夏代却仍然是一片空白,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要是能够找到夏朝的国都遗址,我们就能够解开夏代的迷茫。然而,夏都的具体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历史学家的难题。

有人认为夏都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夏县。根据传说,我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在这里建都的,因此夏县被称为“华夏第一都”。夏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被称为“禹都”,传说中是嫘祖养蚕和大禹建都的地方。然而,至今在夏县还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夏代文化遗址。

还有人认为夏都应该位于今天许昌市西部的禹州。禹州市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为“夏伯”。大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在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也被称为华夏第一都。然而,目前仍无法确定夏都是否位于禹州。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开始了对夏都的田野考察。从夏人据说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经过一番努力,考古队将目光锁定在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并集中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自此,中国考古学界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夏文化的时期。

尽管夏都的确切位置尚未确定,但对夏文化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相信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夏代的历史和文化。

传说人物——黄帝

炎黄二帝

黄帝被称为“黄帝”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没有统一的定论。其中一种说法认为,黄帝是神话传说中的雷电之神,后来成为中央黄帝。据说他长有四张脸,能同时观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无论何处发生事情,他都能察觉。他战胜了东、西、南、北四个天帝,建立了自己的神国。黄帝和炎帝停战后组成了统一的部落联盟,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因此,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另一种说法认为,黄帝是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他可能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的事迹,描述他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他在幼年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成年后统一了诸侯,征伐暴虐的诸侯,为百姓谋福利。

关于为什么称他为“黄帝”,有一种观点认为,黄帝是五个天帝中负责管理四方的中央首领,专管土地。中原地区的土地是黄色的,因此他被称为“黄帝”。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黄土地的崇拜,黄色也成为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因此,历代帝王穿的龙袍、马褂都是黄色的。

虽然关于黄帝的记载在中国的历史典籍和神话传说中很多,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说法无法得到确证。然而,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地位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轩辕黄帝陵在哪里

关于黄帝陵所在的具体位置,确实存在不同的说法和争议。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这里提到的桥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指陕西北部的黄陵县桥山之巅,另一种是指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

在陕西黄陵县的桥山,有历代政府保护的黄帝陵古柏,有祭祀活动和宣扬礼制的痕迹。山顶有一座石碑,名为下马石,前面有黄帝祭亭,上有“黄帝陵”三个大字。这个陵冢位于山顶平台的中央,周长48米,四周环绕着古柏成林。

而河北省涿鹿县也声称自己有黄帝陵。涿鹿县的桥山也有关于黄帝的传说和遗迹。据考古发现,涿鹿县的桥山上有文物和黄帝祭祀的痕迹。但是,涿鹿县的桥山并没有像黄陵县的桥山那样有明确的古代文献记载。

第二种说法是黄帝陵应在今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根据《魏土记》的记载:“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字被于浦上。”《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谨水篇》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也记载有此处为“桥山”的介绍。涿鹿县的桥山,在今河北省涿鹿城东南20千米,它以山顶上天然形成的一座拱石桥而得名,海拔981米。在桥山附近的一道山梁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四方石桌,传说是祭祀黄帝时用于摆设祭品的。石桌右侧有一峭壁,壁面平整,像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布满与象形文字一样的图案。传说这是古人刻石记事而留下来的遗迹。我国古代许多帝王都曾到桥山举行祭祀活动。

第三种说法是黄帝陵在北京平谷区。明《顺天府志》卷一上记载:“(北京)平谷区东北十五里,传为轩辕黄帝陵,有轩辕庙。”黄帝当时曾在北京附近河北涿鹿一带建都,死后又葬在这里。唐代陈子昂的诗说:“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李白亦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诗句。南宋爱国丞相文天祥诗曰:“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区文化文物局组织中国社科院、历史博物馆、北京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曾到平谷区山东庄村实地考察这个村西的轩辕陵,并确认这座轩辕陵即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不过认为这个陵和陕西桥山的黄帝陵一样,是黄帝的衣冠冢。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7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哪一个是真的黄帝陵呢?轩辕黄帝陵到底在何处?这同黄帝的其他传说一样仍然没有答案。

对于黄帝陵的争议,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专家学者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和考证。他们通过文献研究、地质勘察、考古发掘等方法,试图找到更多的证据来确定黄帝陵的真实位置。然而,目前尚未有定论。

无论黄帝陵的真实位置在哪里,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存在和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他的传说和故事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激励着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团结。无论黄帝陵的位置如何,人们对黄帝的崇敬和纪念都是真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