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作者:黄元元《黄袍加身》总1666期2023年296期④

 新京都文艺 2023-10-30 发布于江西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黄袍加身
作者:黄元元


香港有位女善翁,决定赞助咱们“香港四兄弟·美声组合”每人一套演出服。一致同意做灰色立领中山装,也有一个新词儿叫“中华立领”。其实就是民国时期的学生装,三个暗袋的那种。近期国家领导人出访各国就是穿着这种款式。

多年前内陆流行“红歌会”,我曾做过节目主持,为此订制了两套“中华立领”,一套是银灰色,另一套是铁灰色。我建议大家选了与我曾有的立领非常接近面料,这样我就不用再重复做单立领的了,不过我选了是双领四个兜的。

昔日的“国服”套在一米八几的大个身上,我下意识捋顺了大背头。站在天台上“极目楚天舒”,就差手里一支烟卷儿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国服”并没有被法定。倘若每朝每代都用近代史的辉煌来定夺,华夏文化就会屡屡断片,缺乏连续性。时任政府尚未作出定论,属明智之举。

在清朝(1644年~1911年),受剃发易服影响,中国男子都是被迫强制,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建立北洋武备学堂,聘德国教官训练,军服也参用德式,夏用黄卡叽布、草帽,冬用黑呢衣裤帽。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亦仿德制编练自强军,“令其悉照洋法操练,并其行军、应用、军火、器具、营垒、工程、转运、医药之法,亦俱仿之”。与此同时,袁世凯采用德操编练新军,官弁军衣靴鞋均仿德式,颜色一律纯用黑色,“在营军衣均须窄小,尤须大众一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当时的《奏定学堂章程》记载: “各省学堂冠服一端,率皆效仿西式,短衣皮靴,文武无别”。仿效西洋式样的新军军官军服,全国推行新式陆军训练军制改革是清末改制的一项。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欧洲军服,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很多著名人物如蒋 介石、毛 泽东、周 恩来、邓 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 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 装”(Mao Suit)。

令国内外瞩目的“毛 式中山装”实为改良款,国外媒体将这种改良自“中山装”的款式称作“毛式制服”,在国内叫“人民装”,日本人称之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

中山装的起源众说纷纭。今年是2019年,百年前,也就是1919年,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另一说为粤版。说是孙中山1923年任广东大元帅时,以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设计,在自1902年在河内筹组越南兴中会时即追随他的老裁缝黄隆生的协助下,制成了第一套中山装。这一说法大体可信,细节未必可信。

孙氏为粤籍,广东人向来视南洋为第二故乡(陈嘉庚在其回忆录里亦有如是表示),南洋企领文装与广东便服十分近似,因此产生一种广东版的中山装自然比较靠谱。

《北洋画报》1929年5月14日第318期有一篇妙观的《中山装之起源》谈到:“昨晤自南来某要人,为述民党制服之起源,始恍然于所谓代表三民五权等说,均属牵强误会。某之言曰:'昔先总理在粤就大元帅职后,一日,拟检阅军队,欲服元帅装,则嫌其过于隆重不适于时,西服亦无当意者,正检阅行筐中,得旧日在大不列颠时所御猎服,颇觉其适宜,于是服之出,其后百官乃仿而制之,称之曰中山装,至今式样已略有变更,非复先总理初时所服者矣。’云云。某君随侍中山多年,其说当不虚也。”

姑且不谈哪一种版本的真实性。就服装本身而言,“中山装”就是一战的欧洲军服。至今美国海军仍沿用这个调调。我之所以也喜欢这种款式,也许跟尚武情结有关。

晚清曾掀起留学日本热潮,孙逸仙与日本交往甚密,受其影响是正常现象。日本的军服和学生服与德式一样,都是竖领系列为主。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学习德国,如今仍然看得出来两国之间有些近似相同,例如崇尚工匠精神、同样曾经是法西斯战争始作俑者等等。

中山装通常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裤有三个口袋,挽裤脚。由此可见,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中山装的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相信上述对中山装赋予高度的价值取向评说,都是文人骚客的杰作。当然,如今的中山装仍然深受某些国人喜爱。穿传统型中山装已经不再是服装搭配的事,好像已经变成了一种情结或是缅怀吧!对于我而言犹如黄袍加身,仿佛时光倒流在上世纪中叶。


黄元元·己亥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