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变化,就是在这些差异里面悄悄完成的

 mandy53wiuq5i6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所有人喜欢宋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的文人地位高,可以跟皇帝面对面争论,可以拉着皇帝的衣服不让走,可以把唾沫喷到皇帝的胡子上也不受处罚。

的确,这些都是史料上的白纸黑字,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那些小细节,你就会发现,宋代文人的地位,并非一直都那么高。

今天,我想讲两个小故事,让大家看看,历史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开始变化的。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封禅泰山之后的宋真宗准备再去汾阴祭祀后土,誓要把这一套骑虎难下的流程全部走完,以证明自己不心虚。

他在炮制“天书降世”的时候,龙图阁待制孙奭(音是)就泼他的冷水,说“老天爷说话都不会,怎么还会写信”。而这一次,孙奭说的话更难听。

他上书讲述了祭祀后土的“十不可”,说宋真宗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效仿秦始皇、汉武帝刻石颂德,夸耀后世而已,甚至还在奏折里这样写道:“秦朝徭役繁多,所以刘邦、项羽起来造反;唐代不体恤百姓,所以黄巢要在饥荒的时候起兵。现在陛下你嗜好巡幸,多次加税,你怎么知道天下没有刘邦、项羽、黄巢呢?

即便是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指责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刘邦、项羽是秦朝的终结者,黄巢是唐朝的终结者,如果上纲上线的话,孙奭这样的话是明明白白地把宋真宗比作亡国之君,罪过极大。

即便是奏折里提到的汉武帝,也是因为穷兵黩武下过《轮台罪己诏》的,口碑也相当的不高。

这对于刚刚完成了封禅泰山这种“丰功伟业”的宋真宗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不给面子的。

但是你猜宋真宗是什么反应呢?

他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名叫《辩疑论》,挨着挨着地解释了孙奭奏折里面提出的批评。为了不继续挨骂,他还专门派了一个宦官去安抚孙奭,希望他能够继续直言进谏。

时间来到了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宋哲宗亲政以后一改元祐更化的政策,开始重拾父亲宋神宗的变法措施,自然而然地又在朝廷里引起了一阵讨论。

其中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论殿试策问的时候,引用了汉昭帝变革汉武帝法度的典故,结果一下子就触碰到宋哲宗敏感的神经,他在朝堂之上当场震怒,大骂苏辙说:“你怎么敢用把先帝比作汉武帝!”

苏辙想不到十七岁的宋哲宗要生这么大的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离开自己的位置,下殿站着待罪,其他大臣看见宋哲宗的脾气,都吓得不敢仰视。

这时候,只有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站出来打圆场,缓缓地对宋哲宗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史书上对他没有贬词,苏辙把先帝比作汉武帝,并没有恶意。还有,陛下刚刚亲政,对待大臣,不应该像呵斥奴仆这样无礼。”

有了范纯仁的说情,宋哲宗才稍稍消了消气,但是依然没有原谅苏辙,将他贬去了汝州任知州。苏辙此后的仕途也急转直下,跟苏东坡当起了难兄难弟。

对比一下宋真宗和宋哲宗,再对比一下孙奭和苏辙,你就能知道,北宋就是这样开始慢慢起变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