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丨从三国的角度解读巴以冲突

 冬窗事发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曾经有一座废置已久篮球场,大妈们年复一年的在这里跳舞,直到有天,小伙子们抱着篮球回来了。

荆州,就是这样一座“球场”。

话说前期的刘备仰人鼻息,先后寄居在陶谦、吕布、曹操、袁绍账下,直到他来到荆州,刘表出城迎接,给予上宾之礼。

在荆州,包括诸葛亮等豪杰前来投奔,刘备集团初见雏形。

然而荆州乃四战之地,这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只得携民渡江,期间甚至丢掉了妻儿。

不过,刚入主荆州的曹操屁股还没坐稳,就在赤壁惹了把火。

赤壁的胜利,其实是孙权集团凭一己之力达成的结果,所谓孙刘联军值得考证,因为大部分时间里,刘备都在隔岸观火。

当孙权占据荆州后,他开始提防刘备,因为实在不知道这家伙想干什么。

刘备是汉朝宗室,皇帝十分倚重这个皇叔,肯定不希望孙权在荆州独大。

即便天下大乱,朝廷该发话也得发话,当时刘备在江夏,他上表奏请小弟刘琦为荆州刺史,朝廷很快就批准了。

此事意在通知孙权,你虽然占据了荆州,但朝廷还是倾向让刘备来管理。

没等孙权缓过神来,刘备就以刘琦的名义出兵荆南,毕竟有朝廷撑腰,四郡望风而降。

不久刘琦病死,朝廷就顺理成章加刘备为荆州牧,他的治所在公安。

孙权也不甘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南郡是荆州重镇,治所在江陵,与公安隔江相望。

刘备与孙权,两股势力同在荆州,大致上刘备占有荆南四郡,孙权占有南郡和江夏,他们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东汉荆州全图

当时,孙权集团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激进,像周瑜,他主张趁早消灭刘备。

另一派温和,鲁肃提议暂借荆州部分土地与刘备,等他日后有了去处,再归还不迟。

恰逢周瑜病故,鲁肃接任,所以接下来就上演了“借荆州”“要荆州”的戏码。

谁知,那刘备从此就赖在了荆州,即便拿下了益州。

人家也有话说,自己是朝廷册封的州牧,占据荆州还不是天经地义?

至此孙权也看明白了,只好兴兵讨刘,这便又有了“白衣渡江”“走麦城”之事。

综上我宣布。

荆州,对应今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在位置,即迦南地。

刘备团队,对应今天的以色列,即犹太人。

孙权团队,对应今天的巴勒斯坦,即阿拉伯人。

曹操,对应罗马帝国(拜占庭)。

携民渡江,对应在罗马大屠杀之后。

赤壁之战,对应阿拉伯帝国战胜拜占庭。

东汉朝廷,对应今天的联合国。

白衣渡江,对应中东战争。

鲁肃,对应法塔赫。

周瑜,对应哈马斯。
白色区域为以色列 灰白色区域为巴勒斯坦

大约在公元前十四至十三世纪,犹太人经过多年辗转从埃及来到了迦南,在此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一千年间,迦南先后遭遇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等多个势力入侵,直到罗马人在当地进行屠杀,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

在全盛时期的罗马,迦南改名为巴勒斯坦。

后来罗马分裂为东、西两国,巴勒斯坦在西边的拜占庭帝国治下。

巴勒斯坦就是迦南,迦南就是巴勒斯坦,不过,这里早已不见以色列人。

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国从拜占庭手中夺走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后来,即便被花剌子模、蒙古、奥斯曼等势力征服,阿拉伯人也没有像犹太人那样大规模“离家出走”。他们认为,巴勒斯坦是自己凭本事夺来的,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怎能说走就走呢?

转眼到了二十世纪,世界在经历了两次大战后重新洗牌,那些被迫离开,如今散布各地的犹太人陆续回到巴勒斯坦(迦南),他们复国的理念越来越强。

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变得拥挤,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处一地,两拨人因为历史、宗教、领土等矛盾时有纠纷。

一九四七年,联合国为化解矛盾,提议在巴勒斯坦境内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其中,阿拉伯人以占三分之二的人口仅获得了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他们显然会拒绝这个方案。

而犹太人实则占了个便宜,他们以占三分之一的人口获得了百分之五十五的土地,于是立即在故土上复国,国名仍为以色列(犹太国)。

巴以冲突,因此加剧。

从以色列(犹太国)建国的第二天开始,以巴勒斯坦(阿拉伯国)为首的诸阿拉伯国家先后对以色列发动了五次中东战争。只不过,巴勒斯坦并没有像孙权集团一样赶走刘备,反倒被以色列揍得够呛。

可是,“孙权”如果能团结一下呢?

按联合国最初的规划,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疆域由约旦河西岸、加沙两个地块组成,相对来说,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冲突,位于加沙的哈马斯则高举武力大棒,双方相互掣肘。

本期闲谈,杠就是你赢。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