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中国嘉德2022春拍:笔之在案,筒以束之—文人漫生活专场撷珍

 灯下悦读 2023-10-30 发布于广东

National Day

 

笔之在案,或侧或颇,尤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明·朱彝尊《笔筒铭》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寒窗之苦何人可解?惟有案上佳器,默默陪伴,不舍昼夜。而笔筒作为案上常用之器,形制简洁,历来被文人所珍视。本次春拍《文人漫生活》专场将为大家呈现七件佳器,待与君相逢。

图片

Lot 4514

明晚期

紫檀笔筒

D: 13 cm. (5 1/8 in.),H: 14.3 cm. (5 3/4 in.)

来源:

1.罗纳德·W·朗斯多夫(Ronald W Longsdorf),编号1943;

2.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

笔筒以紫檀整挖,唇口打洼,厚壁,安平底,圈足斜肩外侈,立面打洼作,使得整器更为稳重,工艺考究,且上下呼应。周身牛毛纹细腻,金丝隐现,亦有水波纹,瑰丽多姿。整器线条俊朗,素雅无饰,以美观的器型、静穆的气质、考究的工艺和绝美的纹理取胜。

图片

紫檀木质细腻,经打磨后细润柔美,为了充分展现木质纹理的精致,文人在设计、制作笔筒时不事雕琢,以光素为多,这种作风与明式家具的制作如出一辙,突出强调的便是这种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和书卷气。因此木制笔筒自出现以来,因其大方稳重,古朴典雅的造型和审美特征,深受文人青睐。

图片

图片

Lot 4452

清早期

黄花梨“文王访贤”笔筒

D: 9.5 cm.,H: 12.8 cm.

笔筒以黄花梨整挖,侈口圆润,用料厚实,综合运用周身高浮雕和阴刻技法讲述商周人物故事,姜太公头戴斗笠,长髯随风,身倚山石,右手持杆垂钓,直钩而钓,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神态悠然,是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典故。周文王身姿儒雅,立于不远之处,身后仆从持扇屏,身前亦有两位大臣向戴斗笠老叟作揖,以示尊敬,人物神态各异,而身后远亭苍岩,林木丰茂。

整器皮壳自然,刀法老辣,纹饰深峻,层次分明,人物得其神韵,风姿卓绝,而山石树木浑然天成,可谓案上佳器。

图片

Lot 4472

清晚期

邓石如款黄杨木整挖诗文小诗筒

D: 6.2 cm. /H: 9.8 cm.

释文: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顽伯邓石如”款识。

“淡”“泊”篆书印款。

笔筒以黄杨木整挖,色泽沉郁,近古铜之色,木质坚韧细腻。侈口平唇,直筒身,圈足圆润,底承小龟足。筒身深刻隶书“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己读书,如逢故人”,此句摘自清朝金缨所著《格言联璧》,字口深峻,运刀老辣,隶书结体紧密,笔法斩钉截铁,貌丰骨劲,十分难得。

图片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邓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出生于安徽怀宁,清代书法家、篆刻家。他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代表作有《陈寄鹤书》等。

图片

Lot 4473

清早期

黑漆百宝嵌花鸟纹方形委角笔筒

12.5×12.5×15 cm.

笔筒通体髹漆,漆色沉稳,均匀细嫩,漆表断纹自然古朴,而黑漆略有玄朱之色,更显雅致。

笔筒方形,上侈下收,线条朗俊,委角浑圆,以增柔美之感。底髹里漆,裂纹自然,四角承小足。

图片

筒身以百宝嵌之法,镶螺钿、红珊瑚、绿石等,嵌成四时之花景,色彩斑斓。筒身四面,两面为“翠鸟登枝”,雀鸟身嵌百宝,是为五彩之羽,灵动俏丽,而两面花枝各异,一面为粉嫩桃花,娇嫩欲滴,一面为鹅黄寒梅,凌寒绽放,故此二者分别为春、冬两季之景;另两面为“花间蝶舞”,彩蝶翩跹,一面为白牡丹,花开烂漫,莹白若雪,似“昆山夜光”之牡丹名品,另一面为含苞待放之海棠,花色朱粉,含蓄娇羞,是故分别为夏、秋之景。

较圆器而言,方器更费工料,笔筒整体色泽明艳多姿,春日桃花、夏日牡丹、秋日海棠、冬日寒梅,四时之花,风姿各异,而翠鸟、彩蝶,或栖或舞,更增灵动之感。

图片

参阅: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竹木牙角图典》,紫禁城出版社,第139页,清中期紫檀木百宝嵌花卉草虫图方笔筒。

图片

Lot 4507

清早期

黄花梨百宝嵌笔筒

D: 12.2 cm. /H: 14 cm.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图片图片图片

黄花梨笔筒,木色沉稳,细密坚实,纹理清晰,直身筒形,光素雅致。其上以百宝嵌之法,镶嵌花卉纹饰,草叶丰茂,一枝横斜,枝叶烂漫,叶色或朱或翠,枝干玄色,花骨娇嫩,五色陆离,清丽秀雅。

图片

Lot 4508

清早期

黄花梨百宝嵌花鸟纹笔筒

D: 11.5 cm. /H: 14 cm.

图片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图片

笔筒黄花梨为材,其上髹漆,色泽沉郁,润泽有光。侈沿唇口,筒身由上至下略微收束,底承圈足。筒身以百宝嵌翎毛花卉纹为饰,嵌青金、螺钿等,色彩丰富,斑斓多姿,雀鸟顾首,立于玉兰枝头,玉兰含苞待放,娇嫩欲滴,其下海棠花开似锦,花叶如翠,艳丽娇媚,青金石为山石,一石立姿独秀,余石或横卧,或侧倚,颇得天然之趣。

图片

Lot 4533

清早期

“锲不舍斋”竹雕松荫人物笔筒

D:12 cm. /H:15.3 cm. 

笔筒取竹节为材,皮色红润,平口筒身,底部外侈,下承三龟足。纹饰镂空或陷地深雕,刀法细腻老辣,雕“西园雅集”松荫赏画人物图,一侧苍松挺拔,树冠如伞盖,枝干处多处镂雕,以增空灵剔透之感。松下六人,四位美髯高士展卷品画,高冠者为苏轼,他左手指向画面精彩之处,身旁高士捋髯细品,津津有味,侧立两位亭亭仕女,温婉可人。人物神采各异,惟妙惟肖。此笔筒与故宫博物院藏“周芷岩款竹雕松荫观画图香筒”,人物布局及镂空工法如出一辙。画面尽处下侧浅琢长方形“锲不舍斋珍藏”减地阳文六字篆书款。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图片图片

1926年,八十三岁高龄的吴昌硕应金西厓之请,节录《荀子》中警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三十七岁的金西厓书斋题名——“锲不舍斋”。并书款识“西厓仁兄精画刻,业业孜孜,无时或释,神奇工巧,四者兼备,实超于西篁(张希黄)、蛟门(韩潮)之上,爰摘荀子语以颜其斋。丙寅初冬,安吉吴昌硕老缶年八十有三”。

图片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 周芷岩款竹雕松荫观画图香筒

采编自:中国嘉德拍卖

免责声明:本篇内容采编整理自网络,如有确切最终来源,欢迎告知!

谢谢阅读,喜欢请点亮“在看”,分享请转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