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的力量:揭秘人民大会堂的诞生之路'

 老老树皮 2023-10-30 发布于美国

当你在天安门广场上仰望那座宏伟的建筑,你会被它的气势所震撼。那就是人民大会堂,一个充满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荣耀。这座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的壮丽建筑,于1959年国庆前正式完工,令世人瞩目。

这座大会堂,是毛主席的夙愿,他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个属于人民的大会堂。这座大会堂,也是中国人民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造出了这座比故宫还大的建筑,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在1958年9月,毛主席提出了建造万人大会堂的设想。他希望通过这座大会堂,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的成就。于是,建造万人大会堂成为了“十大工程”的首位。

这项重大的工程由周总理任总指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任副总指挥。在周总理的指导下,设计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审查,最终确定了由北京市规划局设计的方案。这个方案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穹顶形与墙身曲面连成一体,让人感到无边无际的艺术感观。

1959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程正式动工。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大工程,其体积大、结构复杂,但在周总理的领导下,施工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紧锣密鼓的施工期间,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支援这个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近4000间房屋需要拆迁,但世世代代居住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民,听从党的指挥,全力配合拆迁,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一家坐地起价的钉子户。

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多名优秀技术人员来到北京参加工程建设。还有500多家工厂克服各种困难,赶制5000多项建设配件和设备;施工现场上万名建设人员不分昼夜,紧张施工。

毛主席非常关心大会堂的施工进度,施工期间他亲自审查了大会堂的设计方案和模型。历时10个月,1959年7月25日,大会堂整体及各个部位经过了严格检查和验收,确保可以安全投入使用。至此,共和国的红色地标诞生。

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我党七大会议,参会代表只能坐在木条长椅上,会场只能容纳几百人。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将来胜利了,建一个万人大会堂!”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毛主席这一愿望如今终于得以实现。

1959年9月9日凌晨2时30分,在万里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深夜视察即将竣工的大会堂。此时的大会堂内,工人们还在挑灯夜战。毛主席走进大会堂,登上被灯光照射得绚丽多彩的主席台,环视四周,看见工人们正忙着安装电动幕布。

大会堂的观众席有3层,毛主席从大厅乘坐电梯到二层跳台,他坐到崭新的座椅上亲自测试这个位置是否可以看清主席台。每个座位抬头就是满天星斗的天花板,中间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大顶灯,四周呈现出葵花向阳、繁星拱月般的视觉效果。毛主席边看边点头,表示非常满意。

毛主席参观了宴会厅和北京厅,他询问这些厅面积有多大,可以容纳多少人,又详细询问起工程的整体施工有多少人参与。

万里汇报说,大会堂比故宫全部建筑面积还大,而工期仅用了10个月,创造了中国奇迹。万里又说这是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的结果,参与建设的职工就高达20000多名,是他们废寝忘食、日夜奋战才能如期完工。

那时候没有先进快速的掘土机和大吊车,劳动人民靠着手工工具,完成了这项“时间短任务紧”的巨大工程。毛主席听了露出满意的微笑,说这是不为名、不为利的共产主义精神,应该提倡。又风趣地对万里说:“你是日行'万里’哟!施工进度快,好嘛!”

在这么短的工期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参与大会堂建设的同志们,如同上战场一样,干劲冲天,坚决完成任务。

万里告诉毛主席这座大会堂目前还没有名字,周总理讲过,要请毛主席来命名。毛主席询问道:在这之前,大会堂没有正式的名字,人们都是怎么称呼它呢?

万里回答:工人们习惯叫它大会堂工地,工作人员则习惯简称为大会堂或人大会堂。还有人提议叫“人民宫”,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

这些名字毛主席听后摇了摇了头,说“宫”带有封建色彩不合适,太长的名字老百姓不容易记住。他坐下来,思考了许久,这座被期盼已久、见证了“人民”力量与中国奇迹的伟大建筑终于有了响亮的名字。

毛主席说:“它是属于人民的!就叫'人民大会堂’吧。”过去,毛主席曾多次表达了“人民至上”的观念。革命胜利后,毛主席谈论最多的是人民。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主席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典礼上,毛主席向人民挥手致意,喊出: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历时10个月零13天,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9月10日正式竣工。以恢宏的气势,献礼祖国10周年华诞,喜迎八方来宾。从此以后,人民大会堂成为一座由人民设计、人民建造、造福于人民的议政大厅,肩负时代的重托,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

如果你对这座伟大的建筑有着深深的敬仰,如果你对毛主席的人民至上理念有着深深的赞赏,如果你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有着深深的钦佩,那么请你点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民大会堂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