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姑出上联:清水劈开青玉峡,和尚思考后,对出的下联让尼姑羞涩

 草堂书屋libray 2023-10-30 发布于云南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传统艺术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对联作为其中之一,承载着中华智慧的精华。一副对联的巧妙组合,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北宋时期,一位名叫静敏的小尼姑构思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上联,而这句联却引来了一位和尚的深思熟虑,最终形成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

---

在大相国寺香火鼎盛的北宋时代,佛门的声誉遍及天子百姓。

内容图片

而这寺内的住持,释智觉,乃是一代高僧。他除了潜心诵经外,还精通书画诗词,时常创作出令人倾倒的佳作,使大相国寺声名远扬。

静敏,一位年方十八的小尼姑,自幼双亲离世,寄托生涯于寺中。她聪颖敏锐,虽年幼,却通晓佛家经典,时常吟诵出动人心魄的诗句。长老们对她寄予厚望,誉她为寺中的文学才子。

一日,师父带着静敏上山采药,半山腰处,她忽见一股清泉奔涌而下,直冲而出,溅起漫天水花。

内容图片

她灵光一现,口中轻吟:“清水劈开双玉峡。”这联句妙笔生花,将清泉比拟为利斧,将阻碍之山石喻作玉峡,流露出水的洒脱与不羁。

这上联一传开,立即引起了全寺的热议,众僧俗纷纷称赞,称其为佳作。静敏听后更是志得意满,暗下决心,她要用文采证明,女性同样能在文学上崭露头角。

然而,她的内心却因过于自傲而愈加孤寂。她投注所有心血于文学创作,希望通过文字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内容图片

在佛门中,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找到了实现理想的平台。可她清楚,女性要在当时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非常艰难。她深知这一点,因此更加努力学习,希望以自己的才华证明女性的优秀。

这上联传至相国寺住持释智觉耳中,他微笑着陷入深思,渴望为这上联找出一条通往完美的下联。

释智觉不仅是一位虔诚的高僧,同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喜欢和弟子们探讨文艺创作,将佛家智慧融入其中。

内容图片

他欣赏静敏的上联,看出她的才华和潜质。对于她要通过文学证明自己,他并未反对,只是劝诫她,要端正内心,不要因才华而自满。

一天过去,释智觉终于开口:“仙洞飞出两白龙。”这下联继承了上联的自然意境,又增加了灵动变化的笔法,将水汽氤氲中的两峰写成了云雾中腾跃的两条白龙,与上联呼应,互为表里,可谓知音。

静敏听到这下联时,不禁羞答答低下了头,脸上泛起绯红。在她眼中,释智觉似乎有些不正经,竟然解读出那番隐晦的意境。

内容图片

她心中一阵慌乱,这下联本应该只是意境的描摹,她自己却多虑了。

事后,静敏从师父处得知,这下联的内容原是出自苏轼的诗句,来自其《庐山二胜并叙·开先漱玉亭》一诗。苏轼此诗意境迷人,将庐山山水写得淋漓尽致,颇得江南塞北之美。释智觉只是略微改编,便成为了这个上联的完美之作。

原来,一切都只是静敏的过度解读,这下联本没有任何隐晦的含义。人们往往容易被主观看法局限,而忽略了事物本来的面目。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