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人,必先观其“敌”

 扫地僧一一 2023-10-30 发布于江苏
识人,早已经上升为一种“术”,谓之识人术,曾国藩《冰鉴》,便是其中之集大成者。
而之所以称其为识人术,一个“术”字,就全盘表明这是要凭借一定的手段的。而任何事,一旦与手段相关,就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成见。这种成见,会因实施手段之人的心性不一,而呈现出程度深浅。
我们说刘邦会用人,言下之意是刘邦首先识得人,无论是别人教的,还是自己琢磨的,到了“会用”的程度,就已经过了识人这一关。
因此,在识人的问题上,实际上既考量识人者自身的水平,也考量识人者是否采用了相对高明的鉴别手段。
在鉴别手段上,有人相面,有人听其语,有人观其行,有人以利试之,有人以害察之,但无论哪一种,焦点都在其人之身。而其人,却可以伪装,可以矫饰,唯有观其敌,方可以见真章。

图片


01

既为敌,则少伪装。
要看清一个人,敌人是一个相对精准的参照物。
有人说,一个人怎样,看他的朋友圈,但是,朋友很多时候也可以是假的。而敌人,不需要伪装。即是敌人,就一定存在冲突,有利益的冲突,立场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对方都不会去伪装。一旦伪装,就不构成为可以被观察的条件。
因此,看反对他的人,是什么人,他就基本是相对立面的那个人。
如果反对他的人,是一群宵小之辈,那么,他大概率就是正义阳光之人。而反对他的人,若都是义正辞严,看起来极正义的人,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当心了,或许他才是真正心怀坦荡之人。
我们说商鞅是什么人?就看最恨他的人是什么人,他们代表了谁的利益,那么,商鞅就是改革者,是动了他们奶酪的人,是代表了一部分没有得到利益分配的人的利益,然后,最终是代表了王国的利益。
敌人,不会伪装,是因为利益从来就是赤裸裸的。只有敌人的姿态里,才能看见对手的姿态。
敌人,如果伪装,那么,一定是敌人还不够实力扯下最后的遮羞布,因此,就不构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敌人,也就是还不具备匹敌的素养,那么,也就不足以观之了。
但,作为局中之人,却必须明了敌人是一个复杂的变量。
有些看似友善,实则不过是虚与委蛇,伺机接近,博得信任之后,反戈一击。有些看似冷淡,却实则是懂得人与人的距离,太近则不逊,因此,反而是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可交。

图片


02

敌人的级别,就是其人之级别。
所谓敌人,即匹敌之人,也即能在某些方面形成对峙之人。这种对峙,本质是利益的对峙。一如立场,本质仍是不同利益之争。
因此,只有在利益争夺中形成冲突,并各自进入攻城略地的行动中,才能看见谁才是真正的敌人。我们说乱世之时,不过是一场场淘汰赛,最终幸存下来的,就是王者,所谓成王败寇。
而成王之前,进入最后决赛的另一方,之所以进入最后决赛,也就意味着他的级别,可以与王媲美。而其他,早已成为炮灰。
三国刘备,一开始不过草民,但直到三国鼎立,才知刘备不是凡品。又如王安石,胡须有跳蚤,可见不修边幅,文学造诣高,顶多就是一有才情的文官。因此,如果没看到那么多股肱大臣极力要搞掉他,又怎知他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与壮志。
而最能说明敌人的级别,就是其人之级别的,大概就是所谓功高震主了。
那些悲凉走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人性泥淖的高能人士,无不是因其卓越的功勋,而成为君主们的心头之患。功成之日,曾经礼贤下士、握手言欢的战友型君王们,已然翻脸成了执刀横枪的敌人。
也正是在这一刻,其人的级别已经廓清。而其人处理其事的手段,就最显现出了其人的智慧。于是,我们说韩信缺乏政治头脑,我们说范蠡很早就给这些高能人士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图片


03

识人之术,本质是一种对人性的刺探。而人性,本不可言,不可验,不可研,刺探太深,人便无可爱之处了。
尤其以拿捏人心,操控人性来达成个人私欲的,最终,也必将自食其果。
老子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也不过是担忧圣人把世间人心刺探得太过太深了,反而让一些人利用了去,以此套路了凡俗之人,败坏了风气,欺压了良人。
但会识人,却是世间生存必备技能。识破他人伎俩,识破他人面目,不被欺,不被侮,不被伤,此谓自保。
因此,先观其敌,仅是一种旁观的姿态,看清后,再论是否可“定其交”,在《易经》而言,可为“无咎”之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