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明朝缴纳的岁币数量竟然是历代之最,原来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

 北斗维斟 2023-10-31 发布于贵州

什么叫做“岁币”,百科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宋朝先后给辽国、金国大量的岁币,以换取和平。如果说直白一点,岁币就是一种“保护费”,是实力不济时采取的一种笼络手段。而且,历史的岁币有多种称呼,非常具有迷惑性,例如宋朝对西夏的岁币称之为“岁赐”,明朝对蒙古的岁币为“岁赏”,虽然名字不同,但是本质却是一样的。

中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中原王朝向北方民族交岁币,应该发生在汉朝。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带领30万之众北伐匈奴,没想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危急关头,刘邦重赂匈奴阏氏以劝说冒顿解围之一角,汉军乃得突围,至平城与主力会合。

白登之围后,刘邦和匈奴冒顿单于达成了协议:汉匈之间和平,停息战争;汉朝每年给匈奴大量的丝绸、棉絮、酒和粮食。当时货币经济并不发达,因而汉朝不可能向匈奴提供钱币,因此只提供物资。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汉朝向匈奴交了“保护费”。直到汉武帝即位后,汉朝给匈奴的物资才被停止。

到了东汉,乌桓、鲜卑二族崛起于东北,对东汉的边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笼络鲜卑,以免鲜卑进攻辽东,汉光武帝于49年开始给鲜卑提供大量的资金,名义上是赏赐,并册封各鲜卑部落首领为王侯。此后形成规定,鲜卑大人每年定期到辽东领取赏赐。东汉给鲜卑的赏赐并非小数,每年多达二亿七千方钱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政权更迭不休,期间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也十分多样化。到南北朝后期,突厥崛起,中原的北周、北齐都先后给突厥交纳岁币。隋朝建立初期,也延续了给突厥交纳岁币的传统。在隋朝和突厥公开开战后,这种“岁币”被取消。

隋朝末年,整个北方的军阀都依附于突厥,李渊也是如此。因此,唐朝初期是不断给突厥上贡的。唐朝灭东突厥后,又对突厥贵族大力笼络,给突厥人提供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后来,李大亮在《请停招慰突厥疏》中提出了停止对突厥提供金钱物资的建议,他认为用中国百姓的财物去养四夷之人,是扰其根本,以厚枝叶,也就是养虎为患。不过,这个政策和岁币之策倒是差距很大,倒是属于民族优待政策

唐朝后期,遇到了安史之乱。唐朝难以平定内乱,于是向回鹘请求。最终回鹘派出了援军,但是唐朝则每年给回鹘提供岁币,每年为两万匹绢。不仅如此,回鹘还强制唐朝向回鹘购买马匹,而且价格被抬高了一倍。由于回鹘没有留下像样的史料,因此我们也不清楚回鹘是如何看待这次封贡的。

壁画上的回鹘人

到了北宋,由于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等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差。宋太宗对辽国发动战争失败后,辽国又发兵南下,军队直指开封。兵临城下之际,北宋和辽国达成了澶渊之盟,北宋每年给辽国大量岁币,其中银10万两,绢20万匹

北宋对西夏的岁币,被称为“岁赐”,之所以用这个称呼,是为了掩盖屈辱的行为。1006年宋夏达成协议,北宋册封李德明为王,每年给夏白银一万两,绢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这是北宋“岁赏”西夏的开始。1042年,经过一系列战争后,宋夏再次达成协议,北宋每年给西夏白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两万斤,并且逢年过节再给西夏白银二万二千两、绢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

很明显,北宋虽然受尽了屈辱,交了那么多“保护费”,但是也怕面子不好看,因而尽量选择“封贡”这种方式,也就是名义上让西夏称臣,取消帝号,并提供赏赐,实际上则相互独立,并需缴纳贡品。

北宋末年,金国崛起。为了联金抗辽,北宋和金国于1120年达成海上之盟。盟约规定两国联合对辽用兵,北宋将给辽国的岁币转移给金国。辽国灭亡后,金国见北宋虚弱,又南下灭北宋,历史进入宋金对峙时期。

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后,宋金于1141年进行绍兴和议,定下盟约。规定南宋向金称臣,金国册封赵构为南宋皇帝,南宋每年给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绍兴和议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屈辱的,因为不仅钱大量送出去了,而且连面子也没有保住,竟然直接对金称臣了。

1164年,南宋北伐失败,被迫和金国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规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南宋割让唐、邓、海、泗、商、秦六州给金国。这次会盟南宋终于结束了称臣的屈辱关系,但是总体形势没有改变,要回了一些面子,但失去了更多土地。

1208年,南宋再次和金国和议,史称“嘉定和议”。和议内容是上国书称金主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此次和议虽然没有对金称臣,但是却付出了更多的经济代价。金国灭亡后,南宋想对蒙古称臣,输送岁币也求生,结果元朝根本不要岁币,直接灭了南宋。

到了明朝中期,由于始终无法解决蒙古问题,岁币也就开始重新采用了。1570年,明朝和蒙古进行了和议,史称“俺答封贡”,表面上是明朝册封了俺答汗,实际上是明朝每年给蒙古提供大量的岁币,为了掩盖真相,保护面子,岁币给改为了“岁赏”。有意思的是明朝的“岁赏”不是由中央统一提供,而是让边疆各镇分别支付,例如宣镇每年要给23.6万两。

俺答汗

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和交纳地点,因此这个数据就不可能被定下来。随着明朝越来越衰落,这个岁赏的金额也逐渐被要求增加。1590年,兵科给事中张贞观回顾了明朝过去20年对林丹的岁赏,一共花费了2000万两。到了天启年间,林丹汗要求每一次要给30万两,后来直接开口要价130万两。到了崇祯年间,一年的费用竟然高达360万两。如果明朝拒绝给钱,林丹汗就带领大军侵犯明朝边界线,因此明朝只能被迫接受林丹汗的漫天要价。

《明实录》中的明熹宗朝的岁赏记录

由于蒙古人有些历史的传统,因此将“俺答封贡”给真实情况记录了下来。在蒙古人看来,明朝给蒙古的“岁赏”就是输纳贡赋,蒙古文史籍《黄金史纲》记载“(俺答汗)攻打汉地,袭击城池之际,汉地的大明皇帝惧怕而缴纳贡赋和租税”。《蒙古黄金史》载:“进攻汉国,攻破他们的城镇。汉国大明皇帝畏惧屈服,便纳贡赋,并奉称阿勒坦可汗为顺义王。

总之,岁币这种屈辱的行为已经在历史上有了1500年的历史,而且强大的汉朝、唐朝、明朝都实行过,让人大跌眼镜。当然,提供岁币也并非一无是处。例如,北宋每年向辽国提供岁币,去换来了北方的长期稳定,赚回来的更多。明朝提供大量的岁赏,官员还夸耀说比打仗花的军费节约不少。岁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存在自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不过总体而言,这种政策始终不是最佳政策,只是兵临城下的无奈之举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