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一2023学年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
2023-10-31 | 阅:  转:  |  分享 
  
2022一2023学年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迁移与流动开始增加对非经济因素的关注。地区气温环境可能逐渐成为影响劳动力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与第二、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更多关注气温环境,主要由于( )A. 产业收人偏低 B. 户外作业时
间长 C. 劳动风险更大 D. 收益依赖自然2. 迁人一线城市的劳动力对气温关注较小,除去经济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因为( )A.
政策支持 B. 举家迁移为主 C. 总体气候适宜 D. 公共服务好【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第一产业的生产环节
多在室外进行,从业人员直接暴露在户外,受气温的影响最大。第二、三产业多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差较小,B正确,与产业收入、劳动风险、收益
关系关系较小,排除ACD。故选B。【2题详解】从题中信息无法得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对劳动力流入有政策支持的相关信息,A错误;北上
广深几个城市位置、气候差异显著,C错误;迁入一线城市的举家迁移比例较小,个人外出务工比例较大,B错误;在一线城市的劳动力多在室内,
由于一线城市公共服务完善,室内气温适宜,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四川省产业基础好
、经济发展活跃、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区域。高速公路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部联系的重要通道。下图示意成都平原经济区高速公路布局。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3. 成都平原经济区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是( )A. 成都市布局松散 B. 以环形为主 C. 向东南方向放射多 D.
中间稀疏,南北密集4. 推测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A. 成都一遂宁 B. 眉山一雅安 C. 成都一绵阳 D. 德阳一绵阳5.
为优化成都平原经济区高速公路布局,建议( )①成都西侧加密高速公路网 ②成都东侧增设高速出入口③加强高速公路与其他枢纽的衔接 ④
向中心城区内延伸高速公路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3. C 4. C 5. B【解析】【3题详解】读图
可知,成都市所在地高速公路布局较为紧凑,成都市周边以环形为主,往外以放射为主,且向西放射的较少,向东南放射的较多,中间密集,周边稀
疏,C正确,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由图可知,成都一德阳一绵阳地处以成都为核心的重要轴线,且成都为省会城市,辐射能力强,C
正确;成都和遂宁距离较远,且沿途高速出入口较少,推测沿途经济联系强度不如成绵一线,A错误;眉山和雅安、德阳和绵阳两个城市等级相似,
联系程度不如与省会城市之间,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成都西侧为横断山地,多山地,城市较少,不宜加密高速公路网,①错误;由图可
知,成都东侧高速公路出入口较少,②正确;关注高速公路与其他枢纽的衔接能提高转运能力,③正确;内延高速公路向中心城区会加剧拥堵,④错
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主要有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
地质和水文等;社会因素有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
择的决定性因素。哥斯达黎加的降水呈现双峰分布,雨季之间有仲夏旱季和凉爽旱季。受制于气候条件和种植技术,哥斯达黎加过去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哥斯达黎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为解决仲夏旱季缺水问题,当地推广生物炭添加技术,通过在水稻田添加生物炭,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下面
左图示意哥斯达黎加的位置,右图示意哥斯达黎加的气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哥斯达黎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主要为了( )A. 增加
农业出口 B. 增加膳食营养 C. 发展舍饲养殖 D. 保障粮食安全7. 哥斯达黎加生物炭添加技术主要用于仲夏旱季,主要因仲夏旱季
( )A. 旱情较短 B. 热量充足 C. 光照适宜 D. 温差较大8. 生物炭添加技术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地下径流【答案】6. D 7. A 8. B【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哥斯达黎加过去大量进口粮食说明
哥斯达黎加粮食缺口大,水稻单产高,大量种植水稻是解决粮食需求,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D正确;材料提到,哥斯达黎加需要进口粮食,A
错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不会影响膳食营养,B错误;水稻主要作为粮食而不是饲料,C错误。故选D。【7题详解】仲夏旱季只持续两个月,且降
水量仍然较大,通过添加生物炭蓄水能够度过旱季,凉爽旱季持续时间过长,无法通过这种技术度过旱季,A正确;读图可知,仲夏和凉爽旱季热量
和温差差别不大,BD错误;生物炭添加技术主要用于缓解夏季缺水,光照并不影响缺水,且材料中无法判断光照,C错误。故选A。8题详解】热
带地区的水稻田土壤往往较为黏重,采用生物炭能够增强土壤对水的吸附能力,增加下渗,涵养水源,B正确;生物炭添加技术无法直接影响降水和
蒸发环节,AC错误;地下径流改变是下渗改变后间接产生的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水循环的环节包括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地
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阿拉斯加某公路段海拔649米,1月平均气温﹣25.2℃,7月平均气温14.1℃,多年冻土广布。每年积雪期,
路政养护部门及时清除路基中心的积雪,路基边坡的积雪自然保留。观察表明,每年春季路基边坡的融雪速度比公路外的开阔空地更快。下图示意路
基中心和路基边坡近地面气温和地表温度的温差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冬季造成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路基中心裸露地表比热容小 B. 路基中心裸露地表导热性强C. 路基边坡积雪阻隔地气热量交换 D. 路基边坡积雪提高地表
反射率10. 路基边坡的融雪速度比开阔空地更快,主要是因为( )A. 路基中心热量侧向传导 B. 路基内部蓄积热量释放C. 路基边
坡斜面积雪较薄 D. 路基边坡融雪径流侵蚀【答案】9. C 10. A【解析】【9题详解】由于大气可以自由流动,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
上方的近地面气温基本相同,因此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越大,说明地温越低。冬季,路基中心气—地温差大,说明路基中心地温低,而路
基边坡气—地温差小,说明路基边坡地温高,由于积雪蓬松,内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了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削弱了地表降温幅度,C
正确;路基中心裸露地表比热容和导热率不是影响路基中心和路基边坡气—地温差差异的主要原因,AB错误;积雪提高地表反射率会降低地表温度
,D错误。所以选C。【10题详解】由图可知,融雪期路基边坡气—地温差突然增大,说明路基边坡地温相对较低(可能由于融雪吸热降温),而
此时路基中心气—地温差仍在下降,说明路基中心地温相对较高,来自路基中心的热量侧向传导导致路基坡面积雪的提前消失,A正确;路基内部蓄
积热量与开阔地差异不大,B错误;无法判断路基边坡斜面积雪与开阔地积雪厚度的差异,C错误;路基边坡积雪量极少,一般不会产生融雪径流,
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温度低),在经过大气时,几乎全
部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在对流层中)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
向宇宙,而大部分则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
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九华山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呈喇叭状向长江方向开口,盛行偏北风。九华山区降水量明
显多于周边平原地区,暴雨集中,暴雨对年降水量影响显著。下图示意九华山区北坡由北向南的青阳—天台一线几场典型暴雨的分布。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11. 对九华山区暴雨空间格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盛行风向 B. 山体高度 C. 地形坡度 D. 水汽总量12. 百
岁宫的暴雨平均雨量最大,说明( )A. 百岁宫大气对流最旺 B. 百岁宫平均气温最低C. 九华街未突破最大降水高度 D. 九华街对
水汽截留作用较小【答案】11. D 12. C【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九华山区北面呈喇叭状向长江方向开口,带来降水的盛行风
主要为偏北风,向南爬坡过程中逐渐凝结降水,说明盛行风向对暴雨空间格局影响大,A不符合题意;随着海拔升高,典型暴雨的降水量总体先增后
减,未在最高的天台处达到降水量高值区,主要因为最高点下垫面较小,抬升作用较弱,因此在百岁宫附近达到最大降水高度,这个分布格局与九华
山的总体高度有关,如果九华山总体高度升高,最大降水高度会相应升高,说明山体高度对暴雨空间格局影响大,B不符合题意;地形坡度对水汽的
抬升与凝结影响显著,C不符合题意;水汽总量影响九华山区降水总量的大小,对降水空间分布影响小,D符合题意。故选D。【12题详解】该山
区以地形雨为主,大气对流的影响较小,A错误;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影响,气温对降水的影响小,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宫
为迎风坡海拔较高的气象站点,该站点暴雨平均雨量最大,反映出迎风坡暴雨雨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九华街高度有限,未达到最大降水高度,C正
确;迎风坡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大,体现了九华街对水汽的截留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较为低矮的山
体,迎风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高大的山体,迎风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观测者在某地垂直一根杆子,并于一日内记录下从日出
到日落杆影末端的轨迹,两个月后重复记录一次,得出两条轨迹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观测者立杆的位置可能是( )A.
0° B. 23°26′N C. 66°34′N D. 90°N14. 再过两个月后,杆影末端轨迹可能是( )A.??B.?C.?
?D.?【答案】13. A 14. D【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第1次杆影末端轨迹通过立杆点,说明该日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时,
正午太阳位于杆子正上方,而该日太阳由日出到正午到日落的视运动轨迹在地面的投影为直线,说明该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该日太阳直射赤
道,即当地位于赤道,该日是二分日中的一天,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第1次记录杆影末
端轨迹时是二分日中的一天,又因为2个月后第2次杆影末端在北侧,说明正午太阳位于赤道以南,即从第一次记录杆影末端轨迹后的2个月内,太
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说明第一次记录杆影末端轨迹的时间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第2次在11月23日前后;再过两个月,在1月23日前后,
与第2次11月23日关于12月22日对称,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因此第3次杆影末端轨迹与第2次基本一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关于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同。关于3月21日或9月23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
所在的纬度关于赤道对称。大气降水被林冠截留后直接落到地面的部分称为穿透雨。下图示意比利时某试验林场不同配置的单元内年穿透雨量占降雨
量的比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与穿透雨量呈正相关的有( )①降水强度 ②降水时长 ③植被覆盖度 ④地形
坡度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欧洲赤松与椴树混合林的穿透雨量说明( )A. 欧洲赤松生长形势较椴树更好
B. 欧洲赤松林冠茂密程度高于椴树C. 椴树和欧洲赤松竞争中处于劣势 D. 椴树涵养水源效果比欧洲赤松好【答案】15. B 16
. B【解析】【15题详解】降水强度越大,林冠拦截降水的比例越低,①正确;降水时长并不影响降水的穿透性,②错误;植被覆盖度越高,对
降水的拦截越强,③错误;地形坡度越大,上坡位的林冠和下坡位的林冠可能难以邻接,存在空隙较大,有利于降雨穿透,④正确。故选B。【16
题详解】由图可知,在单一林中,欧洲赤松林的穿透雨率低,椴树林的穿透雨率高,混合之后穿透雨率仍然保持与单一欧洲赤松林相似(略高)的水
平,说明欧洲赤松林冠茂密程度远高于椴树,欧洲赤松林主导了混合林的降水再分配,B正确;欧洲赤松林截留降水更多,可能与林冠茂盛程度有关
,但林冠茂盛一定情况下取决于树种,不能直接比较不同树种的长势,也不能说明种间竞争差异,AC错误;欧洲赤松穿透雨量占比较椴树低,说明
欧洲赤松林冠比椴树茂盛,但不能说明椴树涵养水源效果比欧洲赤松差,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穿透雨量的因素中,与穿透雨量呈正相关的
是降水强度和地形坡度,呈负相关的是植被覆盖率。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梅加拉亚高原地处印度东北
部,海拔约2000米,形成于断层活动,顶面平坦,南坡为陡崖。夏季风输送水汽的方向和强度对梅加拉亚高原的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梅加拉亚高
原南坡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987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夜间降水量大于白昼。高原顶面被称为“云的居所”,风景秀丽。尽管处在夏季风背风
坡,高原北坡夏季降水量仍高于冬季。下图示意梅加拉亚高原的位置。(1)简述梅加拉亚高原南坡陡崖对降水的加强作用。(2)分析梅加拉亚高
原顶面成为“云的居所”的条件。(3)梅加拉亚高原北坡夏季降水量仍高于冬季,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对水汽的拦截强度大,利
于水汽迅速抬升,增大降水强度;抑制水汽的扩散,使降水范围更集中。(2)水汽含量充沛,高原高度有限(迎风坡降水后仍有较多水汽到达高原
顶面);(与山麓相比,)高原顶面温度较低,对流较弱,降水有限,更多水汽以云的形式存在。(3)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夏
季盛行西南季风,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夏季气温更高,对流雨更多;夏季可能受到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外围云系)影响;夏季布拉马普特拉河径流量
更大,蒸发提供的水汽更多,山谷风带来的降水量更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梅加拉亚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
型的成因、特征、分布、降水及影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
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地形的抬升对于降水有促进效果,而梅加拉亚高原地处印度东北部,南坡为陡崖,起
伏程度特别大,对水汽的拦截强度大,利于水汽迅速抬升,增大降水强度;同时陡崖还可以抑制水汽的扩散,使降水范围更集中。【小问2详解】云
的形成取决于水汽含量和温度,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水汽方面,由于陡崖水汽抬升速度快,迎风坡降水后仍有较多水汽到达高原顶面,使得高
原顶面水汽含量充沛,并且高原高度有限,不至于完全在迎风坡将水汽消耗完;温度方面,与山麓相比,高原顶面温度较低,对流较弱,降水有限,
更多水汽以云的形式悬浮存在。【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尽管处在夏季风背风坡,高原北坡夏季降水量仍高于冬季”,可以从地形因素以外的方面
进行分析。水汽来源角度,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降水条件上,夏季气温更高,上升气流
更明显,对流雨更多;整体气象环境上,夏季可能受到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影响,区域整体降水量远大于冬季;水循环角度,夏季布拉马普特拉河径流
量更大,蒸发提供的水汽更多,同时局部上山谷风带来的降水量更大。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潮玩”即潮流玩具的简称,人们普
遍将潮流玩具认为是艺术家或设计师为体现独特创意而设计制作的玩具。如今流行的盲盒公仔、可动人偶、树脂玩具、塘胶玩具等也都属于潮玩的范
畴。某潮流玩具公司创立于2010年,截至2021年门店数量已达215家,成为当今国内潮玩领域最为专业、发展最具规模的企业之一。下图
示意该潮玩门店在大连的分布。(1)总体上,该潮玩门店未在大连显著集聚,从商业网点布局的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甲店铺开设之前,
其选址存在一定争议,试分析对甲店铺选址担忧的依据。(3)你是否赞同该潮玩门店拓展大连东部旅游区的市场,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
】(1)大连并非一线城市,消费实力有限,潮玩门店不宜大量分布;潮玩属于新兴业态,服务网点等级较高,数量较少;每个潮玩门店有一定的服
务范围,集聚分布会导致潮玩门店服务范围重叠,影响收益。(2)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人口密度较小;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能力有
限。(3)赞同。理由:大连为著名旅游城市,旅游区客源范围广;旅游活动时的消费能力较高;填补大连东部地区门店的空白。[或不赞同。理由
:常住人口较少,经济实力有限;与山海旅游特色定位不符,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景区地租等附加成本高。【解析】【分析】本题以潮玩为材料,
涉及服务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小问1详解】大连的城市等级较低,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是很高,消费能力有限,潮玩门店不宜大量分布,潮玩门店分布较少;根据材料信
息可知,潮玩属于新兴产业,潮玩门店服务等级较高,数量相对较少;潮玩店的服务范围较大,每个潮玩店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潮玩门店过多,会
导致潮玩门店服务范围重叠,彼此之间加剧竞争,影响收益。【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距离主城区较远,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流动人
口较少;甲地周围以大学为主,潮玩门店开在此处,主要是考虑以大学生作为主要消费群体,大学生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低。【小问3详解】
赞同。大连为知名的旅游城市,游客数量较多,旅游客源市场充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一般消费能力较强,购买力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连旅
游资源在东部地区分布较集聚,潮玩门店较少,可以填补东部地区潮玩门店的空白。不赞同。东部地区主要以旅游景区为主,居民住宅区相对较少,
常住人口较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潮玩与大连旅游定位不同,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低;景区的租金相对较高,成本较高,收益较难。19. 阅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水塘抽水蓄能电站地处贵州省西南部的岩溶地貌区,地表水常年不足。当地利用岩溶洼地修筑抽水蓄能电站的上库,
在用电低谷时将下库的水利用水泵抽到上库,在用电高峰期开闸排泄上库的水推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示意白水塘抽水蓄能电站的位置。(1)
从岩溶洼地地貌特征角度,分析白水塘上库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推测白水塘抽水蓄能电站发挥主要功能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简
述白水塘抽水蓄能电站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意义。【答案】(1)岩溶地貌多裂隙,水库建设需要加强防渗;边坡较陡,崩落物坠入库中会减少库容,
需注意固坡。(2)夏季。理由:夏季高温,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耗电量大;受季风控制,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3)上库能够充分利用洼地空间资源;创造落差,利用水力发电,减少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在上下库之间循环抽水,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水能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岩溶地貌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多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水库建设需要加强防渗;该地区地质不稳,边坡较陡,崩落物坠入库中会减少库容,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需注意固坡。【小问2详解】该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蒸发量大,农作物需水量大,再加上高温居民需要使用空调制冷,生活耗电量大;受季风控制,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为水能发电提供水量条件。【小问3详解】在用电低谷时将下库的水利用水泵抽到上库,上库能够充分利用洼地空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落差,利用水力发电,减少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保证能源安全;在用电低谷时将下库的水利用水泵抽到上库,在用电高峰期开闸排泄上库的水推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在上下库之间循环抽水,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