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鹮,百科知识,中国鹮科之一

 汉月银山 2023-10-31 发布于陕西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最外侧飞羽几全暗褐色,仅基部的内外缘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内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飞羽全白色。头后枕部羽毛延长成矛状,形成松散的羽冠。繁殖期头、上背和颈缀有灰色,两翅粉红色较浅淡,第1-5枚初级飞羽具灰褐色端斑。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尤以初级飞羽的粉红色较浓,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部,包括额部、眼周、眼睑和下嘴基部裸露无羽毛,且呈鲜艳的红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红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黄色,脚亦为鲜亮的红色。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须指出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分朱红色,跗蹠、爪及胫下部裸露部分亦为朱红色。幼鸟两颊被有绒羽,其余脸部裸露无羽,橙黄色。体羽缀有烟灰色而具玫瑰色光泽。初级飞羽黑褐色,脚淡褐色,虹膜淡黄褐色。

朱鹮,百科知识,中国鹮科之一

朱鹮在中国曾广泛分布于东北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和兴凯湖,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辽宁省辽东半岛大连、金县和营口,河北,河南西部熊耳山,山东,山西东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洋县,甘肃兰州、东南部徽县,安徽,浙江衢县,以及福州、台湾和海南岛,已仅见于陕西洋县。

朱鹮,百科知识,中国鹮科之一

原来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北方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秋季多要迁到日本南部和中国黄河以南至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和海南岛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鲜越冬。而在中国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种群,通常不迁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的种群亦不迁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荡。在7月份曾在离巢区20km远的地方发现已离巢的幼鸟。

朱鹮,百科知识,中国鹮科之一

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繁殖期3-5月。营巢于较少干扰的山地森林中,巢置于水域附近高大的栗树、杨树、松树和其他树的枝杈上。常成对单独营巢。巢较粗糙简陋,主要由枯枝构成,内垫有细软的草叶、草茎和苔藓等物。巢呈盘状,大小为直径50-70cm,距地高5-20m。每窝产卵2-5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