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老黄谈笑之间 2023-10-31 发布于重庆

微信公众号“中国载人航天”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十六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据@央视新闻 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景海鹏4次飞天在太空超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欢迎博士乘组回家!

景海鹏出舱后挥手致意:“此时此刻非常激动,我们终于回家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感觉很好,感觉很爽。为我的两位好搭档好伙伴好兄弟的精彩表现点赞!向祖国致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敬!

景海鹏接受采访

朱杨柱表示:“回家的感觉真好。作为空间站的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任务,我非常幸运。我一定会坚守初心,再接再厉,争取早日重返天空。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朱杨柱接受采访

桂海潮表示:“圆满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幸福!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把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在中国空间站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美妙。期待再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桂海潮接受采访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7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期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乘组和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增强现实技术详解神十六乘组返回步骤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已经踏上了回家之旅。我们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带您来了解一下神舟十六号返回的全过程。简单说来有:一个亮点、四个关键、五圈等待。

先说亮点。和前几个乘组不同,神舟十六号回家之前还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给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拍摄高清全身照,而且,背景还要带地球!这可是第一次。

任务完成,神舟十六号这才正式启程回家。这次返回依然采取了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也就是说,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缩短到了5圈7个半小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幅缩短了航天员返程的时间,也减轻了航天员在狭小空间长时间停留的不适感。

经过5圈的准备和等待之后,最后的冲刺阶段即将开始。在大约50分钟时间里,返回舱就将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回到地面,这一路,返回舱要穿越重重难关。关键动作有四组。

第一组,两次调姿、轨返分离,这组动作在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完成;在距离地面约145公里时,第二步关键动是推返分离,即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继续下降到10公里高度,这时空气已经足够稠密,第三步关键动作来了——开伞;最后是第四步着陆。

回顾这四组关键动作,从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开始到着陆,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到落地,其实不过短短50分钟左右的旅途,但却是一路的风驰电掣、一路的惊心动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