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

 小园幽径 2023-10-3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明清皇家陵寝是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分布于中国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

现保存完好的明清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清西陵。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清皇家陵寝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

☆ 明朝皇陵 ☆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

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图片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图片

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故而其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图片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中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它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图片

明十三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该陵园建于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图片

明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 清朝皇陵 ☆

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的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中国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陵园中有大小建筑580座。

图片

清东陵共建有五座皇陵——顺治帝的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慈安、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图片

清东陵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之一。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

图片

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

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图片

2000年-2004年

明清皇家陵寝

陆续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