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印度大败,第七旅被全歼,印军高层一大决策失误

 兵说 2023-10-31 发布于云南

作者:我看行历史          

1962年10月20日,对印军来说一个耻辱的一天。

在东线克节朗地区,我军先后拿下卡龙、扯冬和沙则、仲昆桥等地,全歼印军第七旅,夺取了达旺,收复“麦克马洪线”以南部分领土。

令印度民众特别想不通的是,就在战争爆发前一周,尼赫鲁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们说:“东北边境特区的有利条件都在印军这一边,可以利用这些条件把中国军队好好打一顿。”这也成为尼赫鲁在战前信口开河的事件之一。    

【尼赫鲁】

印军达尔维的第七旅为何会全军覆没?到底是什么原因,印军西部军区的道拉特·辛格将军会写信提醒陆军总部:“军事上,我们无法守住我们已有的阵地,更不要说强行摊牌了。”

讲到这里,不能不说一下印军著名的“红鹰师”第四步兵师。

这支部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征战北非和地中海,可谓身经百战。战后很长时间,一直在旁遮普平原地区接受平原作战训练。然而到了1960年11月,该师奉命从旁遮普调到提斯普尔,负责喜马拉雅山区和印度东北特区的防务。

让人吃惊的是,该师负责整个防区的总面积,达到56315平方千米。  

【1963年4月,被俘的部分第7旅指挥官参观布达拉宫,中立者系达尔维准将】

从印度的阿萨姆平原到边境地区,尽管有羊肠小道,但大部队根本不能通行,就算是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运输辎重的毛驴也不能通行。

为了打开一条通往喜马拉雅山区的公路,第四师发动代号为“土斯喀”的修路行动。规定第一期工程,在卡门边区要修建从提斯浦尔经邦迪拉和色拉,直通达旺总长度达321.8公里的公路。

可惜天公不作美,印度国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高达1500毫米以上,连绵不断的降雨导致山区土质松软,滑坡、泥石流频发,从原始丛林密布高度较低的高原,修一条通往高山地区的公路,更是困难重重。

缺乏大量工程的设备的第四师,在没有劳工参与的情况下,到1962年7月,好不容易修通了一条途经邦迪拉、跨过色拉山口直达达旺的公路。

这条通行能力有限的公路,成为第四师的失败的重要因素。    

以印军第七旅为例,1962年7月前,该旅在色拉前哨阵地达旺布防,离后方提斯浦尔有370公里。只有两个步兵营、一个装备18门火炮的炮兵团和一个重迫击炮连,该旅士兵手里既没有重武器,携带的弹药只够一天用的。

在洛希特,印军第五旅只有一个装备很差的营防守瓦弄,主力部队分散配置在离瓦弄321公里的拉金普尔。所部第十一步兵旅,更是被调到曼尼普尔,参与围剿当地那加族的战斗。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该旅只能依靠临时修建的一个备用简易机场,接受直升机或单引擎水獭式小飞机提供的给养。

事实上,“土斯喀”的修路行动,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的进度完成,因此,印军第四步兵师绝大部分兵力,只能分散部署在提斯浦尔周围地方。

由此不难看出,如此排兵布阵,不仅无法捏成一个拳头,印军弹药储备甚至还没达到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的标准。就连前方哨所的印军伤病员运到后方的提斯浦尔治疗,也要花上数周的时间。    

【战前双方态势图】

印军第七旅被我军歼灭,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还与“昂卡尔行动计划”有关。

1962年5月18日,印军第四步兵师师长普拉沙德飞往提斯浦尔,与老朋友阿姆里克·辛格将军见面,听取“昂卡尔行动计划”汇报同时接到命令,要求在“麦克马洪线”上,建立35个哨所。

会谈结束,普拉沙德返回驻地,经过细致研究发现,所谓“昂卡尔行动计划”是一个对地形、气候、军事、后勤补给等问题完全外行的人,异想天开制定的行动计划。

当时,印军第四师官兵日常的吃穿都供应不足,怎么还有余力扩建35个哨所?

普拉沙德当即建议军长乌姆拉奥·辛格中将,鉴于第四师被分成小部队,分散在大范围地区,影响日常训练和作战准备,可以让阿萨姆步枪队担负“昂卡尔行动计划”任务。

本来辛格军长是表示同意的,他也向东部军区司令莱·普森中将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不料,在随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参谋局长考尔将军与普拉沙德大吵了一顿。

其实考尔到了提斯浦尔后,曾与普拉沙德单独见面,支持他的看法:只有用轻武器的步兵才能在这样的地形作战,这种重新组建需要特种武器和大批机动直升飞机,要很多年才能完成。

考尔一度参考普拉沙德的看法,准备派轻装备的部队执行“昂卡尔行动计划”,并答应尽力让第四师回到旁遮普,担任常规战争的任务。哪知几天之后的军事会议上,考尔突然变卦了。    

【莱·普森与考尔】

会上,普拉沙德再次重复自己之前的观点:“'昂卡尔行动计划’要求组建的这些哨所,不但在战术上没有任何价值,而且从后勤补给上说,这些哨所在作战中是守不住的,就算在和平时期也难维持。不如在离边境较远的地方建立更强的哨所,作为巡逻的基地,一直巡逻到我们要求的边界线。”

没想到一听这话,考尔一拍桌子大声喊道:“只有上峰的决定才能算数,尼赫鲁先生已经命令必须在麦克马洪线上建立35个哨所,这些哨所已经定点,要不惜一切代价在规定限期之内建立起来。”

考尔还警告普拉沙德:“这是尼赫鲁极为关注的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任何失败或者拖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于那些负责人,例如你这位第四师的师长,将会军法从事,你懂吗?”    

【我军战士运送受伤印军】

被逼无奈的普拉沙德,明知道按照“昂卡尔行动计划”,新建立的35个哨所早晚要陷入困境,但是他不得不重新部署,在伦坡建立的后勤基地,希望能够就近支援前方的兼则马尼和扯冬哨所。

可是,普拉沙德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伦坡地处娘江河谷的上边,西岸是高原。印军只能用人背肩扛的方式给部队提供给养,虽然也曾选择空投区域,但是空军根本找不到可供空投的地方。

就在普拉沙德为后勤补给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接到东部军区司令莱·普森发出一道命令:“限第七旅在48小时之内,开到扯冬。对来自对方的任何干扰,必须以武力对付。要把中国人从我们的领土上驱逐出去。”

对于莱·普森这道命令,普拉沙德当即提出抗议,尽管扯冬地区易守难攻,由于抽调第九库尔喀联队第一营到后方驻防的缘故,达尔维的第七旅只剩下两个步兵营,只能派出班、排兵力加强扯冬哨所的防御。    

而对面中国军队的兵力,据普拉沙德估计起码有一个师的规模,远比兵力分散的印军第四步兵师要强大得多。而将中国人从克节朗地区驱逐出去,靠这两个营向兵力占优的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更糟的是,莱·普森将第七旅调出达旺,使得印军后方空虚,不但给了中国军队从北面穿插迂回的机会,而且如果巴基斯坦趁机出兵,失去印军第四师掩护的旁遮普邦将遭到突袭。

事后有人指出,是尼赫鲁不自量力的“前进政策”,直接导致印军前线的大败。事实上,这只是政治层面。正是后勤补给造成的兵力部署存在的漏洞,给我军的优势兵力提供迂回包围、各个击破,进而全歼第七旅的良机,才是印度军事上失败的真正主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