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招:让着眼于人性的教育走进学生

 教育专家谈教育 2023-10-31 发布于浙江


寻招:让着眼于人性的教育走进学生


陶华坤

教育哲学是一种价值追求,即师生所信奉的教育思想和信念。

一、追问教育本质:教育从“心开始
1.文化为何?
哲学是“爱智慧”,“爱”为追求之意,追求什么?追求真理。智慧的意义在于敞开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与胸襟。文化存于典籍,遗传于血缘与精神基因。教育规律只能在教育本身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寻找教育的全部智慧,都是从生命出发又回归生命的智慧。教育之于生命意义,提供的是精神之建构,心灵之居所。
2.教育的本质
让文化文明去改变人的野蛮教育遵循自然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教育分三层面:表层教学生知识;中层教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核心层教学生身心健康。思想是生命的维度,更是生命的高贵存在,它寓于语言与文化之中。
3.路径突破?
教育要持续“三问”:向书本追问、让学生发问和向内心叩问。一言以蔽之,学从问中来。向书本追问:探寻历史视野的深度与宽度让学生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向内心叩问:在教的自我否定中持续提升教育的生命智慧不会止步于生命的理解,而必然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崇和敬畏。

二、寻找教育原点:守住教育之根
1.叩问教育:原点在哪?
教育的原点就是人。智慧、能力、爱、良知都以人的名义聚集在一起。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他的中国学生陶行之却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对人的改变,是心灵的转向,更是他生活方式的重建——共同成长“共读、共教、共写、共同成长,建立共同的语言密码,达成共同的理解,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2.教育的原点就是服务人生
任何人终其一生,有且只有三项内容,即做人、做事、生活。教育应当以人生为中心,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教需要设计,让课堂成为思考与行动的原野:善于留白、欲说还休、暗藏玄机、引入竞争机制、前后呼应、自由跳转……教师需要成长,成长的沃土在课堂、在课程、在信念,更在行动!
3.回归教育原点
叶澜教授:“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教育的真正变革一定发生在细微之中,因为“细”才更“真”和“实”。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适应生命的需要。教育再提读写、反思、对话与守望”:读写的本质就是心灵的还乡,反思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拨节,对话的本质就是思想的共融,守望的本质就是内心的安顿与精神的救赎。

三、构建教育“基点:人有可教育性。
1.反思与追问:教育内卷就是偏知识脱离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启蒙传承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教育应当培养有幸福感的人。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走向自我实现。让学生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未来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2.教育的根本在发展人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长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必须基于人发展人成就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成就人教师是教育的生长点点燃学生的激情,照亮学生的心。尊重与激励,永远是教育的“阳光”。教育之所以具有“让人成其为人”的神圣性,就在于它一头挑着生命的成长,一头挑着文化的传承。
3.教育就是让人改变
有健康才有未来!”深邃的内在涵义站在教育的原点,审视教育的诸多命题在实践中寻求真知教育原点的回归要从教育者自身做起,知行合一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强大意志,有幸福生活本领的人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其目的是传递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