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潼关”的古诗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0-31 发布于山东

秋日经潼关感寓

朝代:唐朝|作者:武元衡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力保山河嗟下世,秋风牢落故营空。


晚秋潼关西门作

朝代:唐朝|作者:张祜

日落寒郊烟物清,古槐阴黑少人行。
关门西去华山色,秦地东来河水声。



记梦·黄河衮衮抱潼关

朝代:宋朝|作者:陆游

黄河衮衮抱潼关,苍翠中条接华山。
城郭丘垆人尽老,药炉依旧白云间。



度潼关

朝代:明朝|作者:释宗泐

潼关西去入秦京,今古人多此路行。

谁料不缘名利客,黄尘扑面听车声。


咏史下·曹操七首·濮阳火裹又潼关

朝代:宋朝|作者:陈普

濮阳火裹又潼关,几度鲸牙虎口间。
铜雀台前闲极目,惊魂犹绕白狼山。

《咏史下·曹操七首》陈普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下·曹操七首》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曹操七首

濮阳火裹又潼关,
几度鲸牙虎口间。
铜雀台前闲极目,
惊魂犹绕白狼山。

译文:

濮阳城烈火蔓延,又有潼关危难。
曹操屡次冒险,穿越鲸牙虎口。
站在铜雀台前,心境宁静,眺望远方。
惊恐的回忆仍然环绕,仿佛还能听到白狼山的风声。

诗意:

这首诗以曹操为主题,描绘了他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危险。诗人通过描述濮阳城的火灾和曹操多次在敌人重重包围中的逃生,展现了曹操娴熟的智谋和勇气。

在第四句中,铜雀台是曹操在太原的官邸,诗人以此象征曹操的高位和权势。然而,曹操仍然保持着宁静的心境,从台上远眺,不为外界的动荡所扰。

最后两句表达了曹操心灵深处仍然被过去的危险和恐惧所困扰,如同惊魂未定,回忆仍然在他心中旋绕。

赏析:

陈普通过这首诗呈现了曹操在动荡的时代中的英勇和聪明才智。诗中使用了一些富有意象的描写,如濮阳火灾、鲸牙虎口、铜雀台和白狼山,这些形象化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

通过对曹操的赞美,诗人也表达了对英雄气概和智略的敬佩之情。诗中的最后两句则展示了曹操作为人的另一面,他虽然威震天下,但内心深处仍保留着恐惧和回忆。

总之,陈普的《咏史下·曹操七首》通过对曹操的描绘,展示了他的英雄形象和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伟人的崇敬和敬意。


《过潼关》

唐代   温庭筠

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
十里晓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云愁
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色秋。
麈尾角巾应旷望,更嗟芳霭隔秦楼。

《过潼关》温庭筠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潼关

地形盘屈带河流,
景气澄明是胜游。
十里晓鸡关树暗,
一行寒雁陇云愁。
片时无事溪泉好,
尽日凝眸岳色秋。
麈尾角巾应旷望,
更嗟芳霭隔秦楼。

诗词的中文译文:
过潼关

地势盘曲,带着河流,
景色明净,适合游览。
十里的晓鸡关,树木阴暗,
一行寒雁,徘徊在陇间,犹感愁绪。
片刻无事,溪泉清幽,令人喜爱,
整日凝视,山色如秋。
戴着羚羊尾巾的行人,心里一定怀有远大的期望,
可惜美丽的云雾隔断了秦楼的景色。

诗意和赏析:
《过潼关》这首唐代温庭筠的诗词描绘了他所经过的潼关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诗中描写了潼关盘曲的地势和清澈的河流,以及景色明净宜人的特点。作者提到了鸡关、寒雁、陇云、溪泉和秦楼,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潼关的山水之美,以及行人在这美景中的愁绪和留恋之情。

诗中的“麈尾角巾”描述了作者自己,他戴着羚羊尾做成的巾帽,可能是为了迎合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时尚,也代表了他的追求和期望。然而,最后两句诗描写了美丽的云雾隔断了秦楼的景色,可以看做是暗喻诗人的愿望难以实现,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隔膜。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景抒怀,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行人在其中的动情和难以实现的追求,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温庭筠《过潼关》

《过潼关》

地形盘曲带河流①,景气澄明是胜游。

十里晓鸡关树暗②,一行寒雁陇云愁③。

片时无事溪泉好④,尽日凝眸岳色秋⑤。

麈尾角巾应旷望⑥,更嗟芳霭隔秦楼②。

[注释]

①河:黄河。

②晓鸡:拂晓的鸡鸣声。《战国策》云:“关法,鸡鸣而出客。” ③陇:今甘肃省一带,此处指关西。

④片时:片刻,一会儿。

⑤凝眸:注视。岳:西岳华山,在潼关西南。

⑥麈尾:即拂尘。麈:鹿类动物,又叫做驼鹿,其尾可做拂尘。

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麈尾和角巾,都是古代隐士常用的器饰。

旷望:远望。

⑦嗟:叹息。霭:云气。

【题解】

此诗选自《全唐诗》。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潼关独特的秋日景色。前四句主要从客观景物的角 度下笔,诗人和景物基本上是分离着的。后四句则从诗人的主观感受 来写他对异乡景色的恋恋不舍,诗人和景物融成了一体。经过前四句 的铺垫和后四句的升华,赞颂了潼关景色的美好,塑造出了一个酷爱 自然美景超然脱俗的诗人形象。


(网用)汪元量《潼关》

汪元量《潼关》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注释】 ①潼关:古称桃林之塞。秦为阳华,东汉建安中于此建关,以潼水而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②邮亭:驿站。③望乡台:汉成帝时,边兵被迫离境,筑台望乡。后来成为游子思乡的常用典故。

【译文】 乌云长蔽日,国破家已亡。这阴晦的日子里骑马过关怎不令人愁怅。千里征途尚能见些许绿草,可眼前驿站的树叶早已枯黄。美酒一杯全化为悲国的血泪,纵然无限思乡,也不敢上望乡台眺望。桃林塞外刮起悲凉的秋风,想那寒冷的沙漠里,只有鬼哭的哀声陪伴着年幼的旧君王。

(胡传志 闻 涛译)

【总案】 此诗约写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诗人送被俘的幼君赵㬎去甘州(今甘肃张掖)出家为僧,聊度残生。在返回大都时经过潼关邮亭,想到马上就要离开关中之地了,感慨系之,遂作此诗。全诗语调沉郁,字句顿挫,音声苍凉。给人以愁绪无边,天荒地老之感。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

朝代:唐朝|作者:韩愈

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军破贼年。
冠盖相望催入相,待将功德格皇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