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渐发疯的“万圣节“背后

 小满的进化基地 2023-10-31 发布于辽宁

作者:老T

商业社会瞬息万变, 唯有进化才能不断适应

我是老T

今天和大家聊聊发疯文学背后的本质

早上醒来,老T习惯性的查看一下热点,差点笑出鹅叫。


今年万圣节的上海街头,年轻人各显神通。各种精彩的创意,让人捧腹大笑之余,又拍手叫绝。

这届年轻人怎么了?

可能就是有点想发疯了而已。

当我看到COS的“乙方“双眼无神,面目苍白、”来了就是鬼,什么都不扮也没关系!“的口号,与其说是年轻人沉迷玩梗拿捏了流量密码,不如说是一群人在自我表达的时候,恰好找到了同样在努力自我消解的同类,得到了共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通常习惯于在社交场合中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以适应环境和应对人际交往。而此时此刻,现实里面名正言顺的“发疯”似乎已经成为当代人最简单高效的情绪出口。

因为比起在在朋友圈假装岁月静好,当代年轻人宁愿暴露自己真实而有趣的灵魂。借用发疯文学的一句话“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精神多了。“

日本作家石原加受子在《情绪价值》里表述:“情绪是身体反馈给我们的某种信息。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它们实际上都带着目的性—自我的觉察与表达。“

情绪的多样性,组成我们这繁杂生命的一部分。了解它们、接纳它们,是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论是早年流行的“逃避可耻但有用”还是前段时间大众对松弛感的追求和推崇,抑或是现在正在流行着的无厘头的“发疯行为”,老T认为本质上都是年轻人对自我情绪的觉察、接纳并寻找突破的表达手段。

最后,老T祝我们

在与生活互搏的每一天里,

都能身心健康并充满斗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