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in机关三幼:我的课程我创造

 盐心Jaffe 2023-10-31 发布于四川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三幼的课程,兼容了中国传统育儿智慧和“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西方)学前理念。换言之,既有老师居于主导的高结构课堂,也有孩子自主学习的低结构课堂,还有高、低结构结合的融合式课堂。而儿童九大素养,很好地融合进近年正在推进的以项目式为代表的个性化课程。

这种3.0版本的课程形态,是高翔2012年担任园长后,带领老师们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研发的。

共同性课程(占课时总量的80%,分为运动、游戏、生活、学习四大板块)和个性化(班级项目式活动)课程(占20%,主要为美术、戏剧、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户外四大班本特色课程),让“聪慧”办园文化和“让孩子的成长像呼吸一样自然”,以及“平和地做智慧的教育”的育人理念,落到了实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

1991年中师毕业后,曹弘颖被分配到了机关三幼。那时美术教学流行简笔画,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个班基本一盒水彩笔就搞定。画得越像,评分越高,这种美术教学思维似乎已经固化下来。

任教32年以来,先后历经三任园长,曹弘颖见证了机关三幼的巨大变化。

校园一角

“教育评价的背后是教育思想”曹弘颖说,“目前美术课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把全班孩子的作品摆到一起,如果有很多幅雷同,那这次教学活动就失败了。因为孩子的思维没有被激活,缺少思考。如果每幅作品的色彩、造型、构图都不一样,那就对了。这其中,引导方式特别重要。”


如何生成自由的课堂,曹弘颖认为启发式提问必不可少。要多问孩子你可以怎么画,让他们的作品呈现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机关三幼一贯强调的: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孩子,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禁锢孩子,让他们自由而充分地表达,老师在适当时机给予帮助。

有一次,园区搞幼小衔接教学活动交流,曹弘颖发现,小学生的作品赶不上幼儿园孩子的作品,直观感受是创意不足。

“学前是相对快乐的一个阶段,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教学中游戏成分多,孩子参与性更强,互动更积极。可以说,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往往越长大,创意的火花越少。”

学前艺术教学,重点是发展孩子个性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由让人想起毕加索的名言,“我14岁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过去一年,曹弘颖做了“艺术大师”系列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把梵高、马蒂斯、吴冠中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学习他们的主题、画风、色彩表达等等。此外,曹弘颖也会选择国外的一些涂鸦大师、插画师,小众无所谓,重点是有童趣、有创意。

孩子们的作品成果展

《绒线小人的大头照》这堂课上,曹弘颖准备了一个很大的彩色线球当道具,PPT上提供多种图片,结合孩子们有照大头照(标准照)的生活经验,抛出问题——绒线小人儿想变成一个真正的小人儿:他想戴一顶帽子,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有个马戏团小丑一样的红鼻子……接着互动提问,提问一层一层深入,引导孩子们明白要完成的创意,比如大头人儿的轮廓、色彩、特征,脑袋应该画在哪个位置等。画完后,曹弘颖再拿出精心选取的一位澳大利亚画家的四幅作品——乍看像是出自孩子的手笔。

老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小朋友去思考,再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来,这非常重要。为什么刚开始我没有展示所选的大师作品,因为一放出来,孩子就会模仿,而不是自己去创造。”

20年前,曹弘颖曾去上海参加一场抽象画的主题培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家武千嶂提到一个观点,即一定要注意,幼儿美术相当于游戏美术,开发课程或教学时,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

之后的课堂上,曹弘颖注重传递给孩子一种感觉,即美术课是来玩美术游戏的。如何在教学中把游戏贯穿进去,有很多方法,鼓励孩子参与模仿游戏是其中之一。

▲美术公共课

几年前曹弘颖开发过一个小课程,叫《跳舞的黑猫》。一听猫跳舞,全班都兴奋了。如何铺垫?曹弘颖找了很多人跳舞的动图给孩子们看。那猫咋个跳舞呢?她引导孩子们思考猫和人的异同点,了解猫的身体特点,孩子们指出,让猫跳舞得先站起来(扭屁股也算舞蹈)。音乐响起,孩子们模仿猫自由舞动,然后突然喊停,固定有代表性的动作,观察肢体变化,再落到画笔上,画作就很丰富。


比起年轻老师,曹弘颖的课堂更加重视规矩,这是成长和时代的烙印。在她看来,过于溺爱孩子,凡事都尊重孩子,尊重到连一些基本规则意识都缺失时,是很危险的,惹人反感的“熊孩子”就是代表。

她认为,中国传统育儿观念与儿童本位的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关系,因为自由一定是在规则之下才成立的。在她的课堂上,她喜欢把规则讲在前头,用孩子乐于接受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是最好的,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遵守。这些规则建立后,幼小便能很好过渡。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没有养成一些基本的规则意识、交往习惯等,上小学后会很痛苦。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同时建立起基本的规则,孩子活泼、善良、有创意,进入集体时又能很好地适应,这是曹弘颖的教学理想。


1992年出生的陈婕,是机关三幼四位教研主任中最年轻的一位。

“我很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是最单纯的地方。回想我自己读幼儿园的时候,带上玩具和同学、老师一起玩,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陈婕说。

2013年毕业后她来到机关三幼,每天环绕一群小可爱,她更加活泼了,孩子们的童真滋养着她,她像个快乐的小仙女。

▲STEM项目活动之摘石榴

对于高翔园长提出的办学理念“让儿童的成长像呼吸一样自然”,陈婕非常认同。“童年就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天性极其可贵。”她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反对家长过多的干预,“我想让孩子们明白,重要的是做自己。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做很多别人眼中正确但自己不热爱的事,那就忽略了自身,那自我的价值又体现在哪?”


在教学或跟家长交流时,陈婕强调尊重儿童这一理念的落实:尽量顺从孩子天性,不强求孩子去做他们实在不愿意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妨多从方法上入手……先倾听、陪伴,再寻找合适的契机让孩子去完成,智慧的教育方式还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活动中遇见不愿意参与的幼儿,我们便会以鼓励支持的方式陪伴幼儿。“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孩子们不但要学会尊重师长和同伴,还要学会尊重自己。”

▲聪慧嘉年华(1)

机关三幼的戏剧特色课属于教育戏剧,而非戏剧教育,教育是重点。孩子受到鼓励:表演是为了帮助他们变得更好,要勇于展示最漂亮的自己。重要的不是老师让孩子扮演什么,而是问孩子“你想扮演什么”,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上学期,全班看了电影《阿凡提的故事》,孩子们在阿凡提的多个故事中选择了“种金子”,在老师带领下制作成绘本,再排成戏剧。待孩子们练习到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陈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并分析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不同之处,最后由孩子们选择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小朋友是天生的艺术家、表演家,方法得当,总能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没找到,就多点耐心,多点互动。”陈婕说。


“80后”教师文世选成长于茂县农村,没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上一年级时,妈妈不站在教室后面,他就不上学,至今还是老家流传的一则笑谈。父亲是木匠,锯木头掉下来的小木块,他捡起来打磨光滑,拼着玩。

他的童年贫困而幸福,玩的东西太多了——做弹弓,做陀螺,做口哨,制作工具捕蝉等。童年的动手技能,对他今日的工作帮助不小。

聪慧嘉年华(2)

2010年学前专业毕业,他于2014年11月应聘到机关三幼。起初,机关三幼让他试着上戏剧课,但他自觉情感不够丰富,“入戏”困难,很尴尬。不过凭借动手能力强,他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他由助教、班长,一路成长为目前STEM特色课程的教研主任。


6年前,机关三幼决定引入STEM课程,遇到了一些质疑,对此高翔园长的回应是:教育不能割裂地看,小学和中学强调信息素养,STEM办得如火如荼,幼儿园也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理科思维和动手能力。

因此,机关三幼的STEM项目式活动,重点不在于孩子能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结合园所的环境,让孩子在游戏、玩耍和操作中萌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协同合作等。

▲机关三幼大带小聪慧嘉年华活动之色彩变变变

哪些内容适合放进幼儿园的STEM课程中呢?文世选和同事们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们对速度、稳定性等偏物理方面的内容更感兴趣,于是确定了STEM课程比较注重的一些特性:生活性、低结构性、生成性、探究性、体验性等。


例如,有个中班的“班宠”是一只小鸡,孩子们想在幼儿园搭建一个鸡宝宝乐园。在哪里搭建?孩子们找来找去,认为种植区旁边适合。问题不断生成——需要搭建多大?什么形状?孩子们在百宝箱里找材料,发现PVC管就不适合,土太硬,又在木工房找到长条木,但砸不进土中,手一松就倒。在家长的帮助下,他们找来很多细竹竿,搭建起了鸡舍。问题又来了,竹竿空隙大,小鸡能轻松钻出来。继续改良,孩子们用透明绸布围一圈。担心鸡宝宝孤单,又用板子搭了个滑滑梯,后来还找了一只小鸭子放进去。

文世选说:“这样的课程,比老师预设的要更丰富,孩子们搭建时尝试了很多方法,如何固定鸡舍,就涉及力学、工程学等,用到的材料一点都不高大上,全是生活中常见的,而如何照顾、饲养,孩子们生活中也有这种经验。”

“项目式科学活动,要把更多时间留给孩子。课程不断衍生,是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问题出现—再解决……”

▲爱心义卖活动

再比如,孩子们玩丢球,演化成比赛制作小球发射器,于是探索各种材料的可能性,把奶粉罐装满沙子和石头,插上PVC管,加以固定,孩子们虽然不懂力学原理,但发现弯曲变形后手一松就能反弹,用动力杠杆也可以抛射,然后再去测量距离……


在STEM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断试错,慢慢地就不惧怕失败。课程中经常涉及固定,常见的办法是用绳子捆绑,文世选注意到,那些不太爱合作的小孩往往选择单干,拿绳子捆绑两根木条时,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去打结,结果木条不是倒了就是掉下来。而善于表达的小朋友就会找小伙伴,请对方扶着,他来打结。

▲STEM项目活动之中国桥

“一些小朋友经常失败,失败越多,越刺激他去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团队合作,会帮助他更快地找到方法,最后把任务完成。”


谈及在机关三幼的成长,文世选说,自己最大的改变是由一个糙汉子,变得更细致,在课程和安全方面更用心,这背后是责任心。“当你爱上一份工作,有了责任心,不用别人多说,你就会多花心思把工作做好。”


几十年来,机关三幼的课程样态经历了三个阶段,由点状分科教学,到线性整合课程,再逐渐发展到鸟巢状融合课程。

集团总园教学部负责人严婷婷介绍,第一阶段主要是分科教学,课程和活动较为零碎割裂,呈现“点状”特征。比如美术课,可能画一个苹果就是一节课。第二阶段从零几年开始,遵循“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以主题课程贯穿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课程由分科迈向整合,但学科之间融合度不够,表现为“线性”课程样态。

高翔担任园长的这十余年是第三阶段,课程再次优化,打造领域、综合、主题、混龄等多种课程样态,建构包含高结构、低结构以及高、低混合的多元课程结构,可称为网格式“鸟巢状”,表现为多维联动、有逻辑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孩子在学习平衡车

基于“让孩子的成长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平和地做智慧的教育”的聪慧办园理念,机关三幼课程遵循“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支持儿童的学习”

严婷婷介绍:“首先,课程建设要'尊重儿童’;一是尊重儿童的本能,最大程度地鼓励和支持儿童的原发行为(如游戏),从中捕捉儿童发展的契机,拓宽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二是尊重儿童的兴趣,倾听儿童的声音,观察儿童的兴趣点,透视儿童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开发课程。三是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用直观形象、适宜儿童的方式去唤醒他们的经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四是尊重儿童已有经验,并在课程活动中将之唤醒。五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其次,机关三幼的课程还强调“支持儿童”,即教师要在课程推进中为儿童的学习不断搭建支架,通过创设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环境,以及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每个儿童主动而生动活泼地发展。

“'支持儿童’需要老师扮演多元角色:支持者、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等。这些角色是综合的、适时调整的。”

▲大带小角色游戏

在机关三幼,老师们要写观察日记,这已是多年的传统,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进行课题探究。20世纪90年代,机关三幼开展了“八五”课题《寄宿制幼儿亲子关系的研究》,开启科研兴园之路,几年后又做了《关于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研究》,最近十年立项的课题有《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研究》(2015),《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研究》(2018),《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研究》(2018),《基于STEM理念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开发实践研究》(2019),以及2021年立项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实践研究》。


这些研究及课程,紧紧围绕儿童九大素养:健康生活、独立自主、勇敢自信、信息素养、探究创新、审美情趣、友好善良、团结合作、文化认同。课程中均交叉融入了多种素养,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017年,机关三幼还进行了走班课实践,这是对共同性课程的补充。走班对孩子来说,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接触更多老师,成长空间更多元。这也是给年轻老师提供舞台,让他们发挥特长。机关三幼的走班课程目前有十几种。

走班

在教育创新上,机关三幼始终保持开放和灵敏。今年上半年,省级课题《幼儿园实物编程的教育实践研究》立项,这是继六年的STEM特色课程后的新尝试。

立项之前,园区就把实物编程模块给到孩子,由他们自主去玩、摸索,模块之间有接口,可以拼接,比如拼成一只小鸭子,驱动方式不同,或原地旋转,或往前冲等。在这个环节,老师能够创设一些小游戏或比赛。孩子们不接触电子产品,仍然可以得到信息素养的熏陶。


“教育既要立足当下,又要面向未来。我们的课程,想给孩子提供一些终身受益的营养,让他们掌握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能力,为聪慧一生打下基础。”严婷婷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