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密铸造各工序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一)

 昵称21105644 2023-10-3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压蜡工序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室温:24±2℃,蜡缸温度:54±2℃射蜡嘴温度:54±2℃

压射压力:3.5-4.0mpa

保压时间:视蜡模大小,壁厚而定(一般为6-8秒)冷

却水温度:≤20℃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压蜡机油压,保温温度,操作按钮是否正常,按照技术规定调整压蜡机压射压力,射蜡嘴温度,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

2.从保温箱中取出蜡缸,装在压蜡机上,挤出上部混有空气的蜡料。

3.将模具放在压蜡机工作台面上,调整射蜡嘴使之与模具注蜡口高度一致,检查模具所有芯子,活块位置是否正确,模具开合是否顺利。

4.打开模具,喷薄薄一层分型剂,合型,对准射蜡嘴。

5.双手按动工作按钮,压制蜡模。

6.抽出芯子,打开模具,小心取出蜡模,放在工作台一侧,合上模具开始压下一件,同时对该件粗略检查无缺陷后按要求放入冷却水中或放入存放盘中冷却,冷却时间为4小时,注意有以下缺陷的蜡模应报废:

1)因模料中卷入空气,蜡模局部有鼓起的;

2)蜡模任何部位有缺陷的;

3)蜡模有变形不能简单修复的;

4)尺寸不符合规定的。

7.清除模具上残留的模料,注意只能用竹刀,不可用金属刀片清除残留模料,防止模具型腔及分型面受损,用压缩空气气嘴吹净模具分型面。芯子上的蜡屑等,视模具结构及使用情况每2-10件喷一次分型剂。

8.及时将蜡模从冷却水中轻轻取出,用压缩空气吹净蜡屑及水珠,并进行自检,将合。放入存放盘中。

9.每班下班或模具使用完毕后,应用软布或棉棒清理模具,如发现模具有损伤或不正常,应立即报告领班,由领班处理。并清扫压蜡机,工具及现场,做到清洁、整齐。

三.注意事项:

1.压制蜡模时,首先必须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压蜡模过程中不能轻易变动压制参数。

2.模具型腔不要喷过多的分型剂,并要均匀,必要时可用压缩空气气嘴辅助将分型剂吹均匀。

3.使用新模具时,务必弄清模具组装,拆卸顺序,蜡模取出方法。

4.蜡模放在存放盘中,彼此间应隔离以免碰损,应注意搁置方向,防止变形,有需要时可采用卡具等,避免蜡模变形。

5.管阀类蜡模,按要求1/2时以上蜡模应单个摆放于存放盘中。

6.正确填写蜡模标牌,包括操作者姓名,蜡模名称,压制时间,件数等,不可乱填乱写。

7.下班前将蜡缸中的蜡射完,残余蜡要放掉,废蜡模及废蜡要放入废蜡箱(桶)中,及时送蜡处理工序。

8.压蜡机工作时,严禁用手扶模具或将手伸入合型台面下,严禁单手操作按钮,防止人身安全事故。

9.严禁利用压蜡机合型面压制其它物件,以防止机器损伤和人身意外事故发生。

10.车间内严禁烟火。

修蜡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室温:24±2℃

二.操作程序:

1.修蜡前检查,经冷却已定型的外观无缺陷的蜡模方可进行修模,尺寸精度要求高的件,对重要尺寸应进行检测,合格后再修模。

2.修模

1)去除蜡模上的残留飞边或分模线,用刀片的刃口沿着蜡模小心而轻柔地刮除飞边或分模线,不得损伤蜡模,对小飞边也可用布直接擦除。

2)蜡模凹处修复,蜡模上所有气泡必须挑破,用修补蜡修复。修后形状要正确。对蜡模上大而狭长的凹处应用修补蜡修复,修后表面要平整。

3)对要求高的重要件需进行流痕修复,用吸有三氯乙稀(或汽油)的擦碗布轻柔地擦流痕处,以去除流痕,注意不要伤及蜡模本身。

4)用棉纱或吸有三氯乙稀(或汽油)的擦碗布轻柔的擦去蜡模油污及沾附的蜡屑,或用压缩空气气嘴将蜡屑吹干净,按要求放在存放盘中。

3.镶陶芯:对某些镶陶芯的蜡模,应小心的将陶芯滑入熔(蜡)孔洞,必须避免陶模芯上的锐角刮伤蜡模。

4.修模后检查:检查蜡模是否完整,有无变形,表面粗糙和字迹是否合格等。

5.工作完毕,清理现场,保持车间环境卫生整洁。

三.注意事项:

1.修模时按要求进行,不得损伤蜡模.

2.修好的蜡模要按要求整齐码放在盘中,防止变形。

3.正确修复蜡模,避免修废及造成批量废品,通常废品率不得超过3%

4.修蜡车间内严禁烟火,修补蜡可用电烙铁辅助融化,严禁在车间使用电炉或明火熬蜡,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正确填写操作单,标明废品数,成品数,出现批量同一原因废品时及时反映情况。

组树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室温:24±2℃焊后蜡模上表面距浇口杯上缘最小距离(最小模头)不小于60mm,焊后蜡模间距:≥14mm,较大铸件不小于20mm。内浇口长度≥8mm

二.操作规程:

a)组焊前对所有蜡模再次进行目视检查,剔除不合格品。按铸件工艺要求选择浇道种类(模头型号)。并对模头进行修整,模头不

得有裂纹空洞及尖锐角。

b)对各种模头蜡模进行严格检查,剔除变形,空心,表面有裂纹和螺帽来上到位者。

c)给合格模头的模头上盖板,上盖板前务必将板上的涂料浆,沙粒清除干净,上盖板后用焊刀将模头浇口杯的间隙焊严,根据不同材质在浇口板下部打上钢号。

d)将电烙铁预热至工作温度,放好模头,按工艺技术规定将蜡模整齐,

牢固的焊在模头上,注意焊接处不得有缝隙,电烙铁不得触及蜡模表面,蜡液不得滴流到蜡模上。

e)用压缩空气吹掉模树上的蜡屑,将模树吊挂在运送小车上送到面层清洗。

f)蜡件组挂完毕,应正确填写组树资料卡,包括蜡件名称,件数,颗数,完成组树时间等,连同架车一道送到下工序。

g)工作完毕及时将电烙铁电源切断,妥善放置,打扫现场卫生。保持工作及环境整洁干净。

三.注意事项:

1.蜡模与浇道模头焊接应坚固,焊缝处不得有凹陷和缝隙。

2.严禁腊液滴在蜡模上,如有腊液滴上必须仔细修除但不得伤及蜡件本身。

3.电烙铁应接在漏电保护器上,并正确使用电烙铁,不可将烙铁倒立,

防止腊液流入烙铁芯将烙铁烧坏。

4.车间内严禁烟火,确保工作安全。

5.注意安全,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模树清洗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清晰液清洗时间:模组焊好挂车后静止45分钟以上,方可进行清洗

室温:24±2℃

二.操作程序:

1.将组好静止45分钟以上的模组从小车上取下。把模组浸入清洗液中正反往复振动10次左右,共约3-4秒。

1.)取出后挂在指定位置基本滴净,然后用压缩空气气嘴将模组吹干或凉干。

2.)把清洗完的模组吊挂到运送小车上。

3.)抽查模组清洗效果。

i.从同一批洗净的模组中,选取出两组浸入硅溶胶(加入硅溶胶容积0.5%的润湿剂)中,提出后小心检查是否浸湿。

ii.能完全浸湿说明清洗效果好,可将此模组在水中漂洗去硅溶胶,用压缩空气吹掉水,挂吊到运送小车上。

iii.如模组不能完全湿润,则整批模组必须重新洗净。

三.注意事项:

a)若清洗液大量出现絮状或粘稠增加,应更换新液。

b)清洗液使用过程中,应将掉入的蜡模等及时去除,使用后除去全部外来物用盖密封保存。

c)按要求应保证车间的空气流通,严禁烟火。

d)残余液体渣应往指定地方处理,不可随便乱到。

e)要严格遵守本工艺操作安全规程

制壳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面层:室温:24±2℃湿度:50-70%

干燥时间:视件构造、形状而定

淋砂:100-120目锆英砂

过度层:室温:24±2℃湿度:40-60%风速:6-8m/s

干燥时间:≥12h

背层:室温24±2℃湿度:40-60%风速:6-8m/s

干燥时间:≥12h

封浆(半层)干燥时间:≥14h

二.操作程序:

1.面层涂挂前,检查清洗后的模组是否有掉件的情况,并检查是否彻底干燥。

2.检查涂料粘度和设备转速是否符合要求,如不正常应加以调整(涂料粘度用4#杯测检,32±X秒)

3.从运送小车上取下模组,以30度左右角度将模组较慢的浸入面层涂料浆中稍做旋转,注意使蜡模沟槽和尖角处泡在涂料中的空气减到最少,有铸字或凹槽的要用毛刷涂刷或压缩空气吹除气泡。预先喷涂涂料。

4.以稍快的速度取出模组,使多余涂料滴除,用压缩空气吹破包在蜡模孔洞和尖角内的气泡,以不同角度不停的转动模组,模组上形成完

整均匀涂层,若不能获得均匀完整涂层需重新沾浆。

5.将敷有均匀涂层的模组伸入淋砂机翻转,让全部表面均匀敷上一层砂。

6.取出模组吊挂在运送小车上,等整车挂满后,推到适当位置,让面层型壳干燥到技术规定时间。

7.将面层型壳已干燥的模组运送到过渡层制壳车间。

8.取下模组检查型壳内角,孔内是否彻底干燥,若有涂层堆积皱纹或开裂等的情况,应立即另做处理。

9.取下模组轻轻震落多余浮砂。

10.把模组浸入硅溶胶中,不超过2秒钟取出后滴约5秒钟。

11.把不再滴预湿剂的模组以30度左右角度缓慢浸入过渡层涂料中稍做旋转3-4秒,以稍快速度取出模组不停转动,滴除多余涂料形成均匀涂层,如孔洞等处有涂料闭塞和堆积可使用压缩空气或毛刷弄开。

12.将模组伸入浮砂桶内敷砂,当浇口杯缘已有砂时,即可缓慢抽出模组,震落多余的砂粒,目视应无任何区域尚未被砂敷住,如有无覆盖处,可用手辅助敷砂,直到均匀。

13.把模组吊挂到运送小车上,整车挂满后,推到干燥区干燥8小时以上。

14.将小车推到背层涂料处,取下模组轻摇,去除型壳上松散的浮砂。

15.小心将模组浸入背层涂料桶中,轻轻转动最少10秒钟。

16.取出模组让多余涂料滴落,连续操作时可挂在沾浆机上方架上。让涂料滴回浆桶,然后取下模组,不停转动使各处涂层均匀,要注意浇口杯缘处涂层不要太薄。

17.将模组伸入浮砂桶内敷砂,当浇口杯缘已达砂中时,缓慢抽出模组震落多余砂粒,把模组吊挂回小车上,推到干燥区进行规定时间的充分干燥。

18.重复以上步骤进行背层第二、三层涂挂敷砂,充分干燥后再封浆。注意封浆干燥时间通常情况下时间相对延长。

19.各层涂挂完毕,及时清理现场,清扫设备等保养。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制壳车间湿度、温度、风速及涂料粘度。

2.要特别认真制好面层,确保深孔和尖角处涂料与蜡模间无气泡,无涂料堆积,糊住孔等现象,面层型壳刚制完不得置于风扇前后,注意面层和过滤层干燥速度不宜过快,干燥时间不应过长,以防出现龟裂缺陷。

3.制下一层前必须将上一层敷砂抖落。

4.应经常清除涂料表面的蜡屑等杂物。

5要确保背层干燥期间,模组之间的空气流动,除湿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脱蜡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脱蜡蒸汽压力:0.6-0.8mpa

达到0.6Mpa压力时间:≤14

脱蜡时间:6-10分钟

脱蜡前型壳必须存放在恒温室中:24±2℃

脱蜡后型壳中的蜡液要脱净,浇口杯整齐无裂纹。

二.操作程序:

1.设备准备:

1)脱蜡用蒸汽发生器压力应达0.8-1.0Mpa,最小不低于0.6Mpa

2)仔细检查蒸汽脱蜡过滤网是否需清理或更换,防止脱蜡过程

中出现跑蜡现象。]

3)开始脱蜡前,对脱蜡釜进行压力实验,并预热1-2次(也即

热锅),并将浇口杯缘多余型壳材料去除干净。

2.型壳准备:把已达到标准干燥时间的模组取下,拆下挂钩、盖板等,并将浇口杯缘多余型壳材料去除干净。

3.把模组倒放在脱蜡蒸汽釜小车上,快速送入脱蜡釜中,立即关好、关紧机门。

4.打开蒸汽阀,14秒钟内压力应达到0.6Mpa,在6-10分钟内完成脱蜡。

5.关闭蒸汽阀门,打开排气阀,泻放蒸汽,泻压应慢,在一分钟以上。

6.脱蜡釜压力表指示压力为零时,打开排蜡阀,将蜡排放干净,打开脱蜡釜机门,将装型壳的筐子拉出。

7.检查脱蜡质量及型壳质量,将合格型壳送到指定地点,按浇注合金材质,整齐倒放在架上,待焙烧浇注,有裂纹或孔洞的型壳需修补,出现裂纹超过0.5mm的型壳应通过质检员报废。

8.型壳修补

1.1)型壳表面只有细微龟裂时,可在该处涂沾涂料进行修补。

2)型壳因掉件而有孔洞时可用一块干净壳放在孔洞处,再用涂料

浆(或耐火泥)封上干燥。

2.将排出的蜡液及时倒入290℃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如蜡液含水分过高可将蜡液直接倒入除水桶,升温除水,搅动水分充分蒸发然后再循环静置桶中,保温静置。

3.工作完毕,关闭锅炉,彻底清理所用设备及场地,注意把脱蜡斧及储蜡罐上的溢出残蜡要彻底清除干净,防止越积越多。

三.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蒸汽脱蜡釜压力表、水位计和安全阀是否正常。

2.不要碰坏或刮伤脱蜡釜门上的塑胶密封圈,如有伤痕出现漏气应立即更换。

3.模组从制壳车间运到脱蜡处要及时装到脱蜡斧中,若延迟时间会造成型壳先期受热,因蜡料膨胀而造成型壳裂纹。

4.蜡管要随时检查,确保管道在7085℃之间畅通。每天用完后需用蒸汽清洗输蜡管,以备再脱蜡时管道畅通,注意储蜡罐中不得存放蜡液。

5.如遇输蜡管道堵塞,严禁用明火烧烤,以防意外事故,可用排气打热管道使其畅通。

6.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避免事故出现。

蜡处理工艺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静置桶1静置温度<90℃静置时间68小时

除水桶搅拌温度110120℃搅拌时间1012小时

静置桶2静置温度<90℃静置时间>12小时

保温箱保温箱温度5462℃保温时间>24小时

二.操作程序

1.检查设备,控温仪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将从脱蜡斧中泄出的旧蜡液及时送入除水桶中

3.旧蜡液倒入除水桶后,在110120℃保温并搅拌,使蜡液中的水份蒸发,到目视蜡液表面无泡沬为止。

4.将除完水的蜡液经过60目或更细的筒筛过滤送到保持90℃左右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12小时以上。

5.根据旧蜡料性能和蜡料的消耗情况,在静置桶中可添加一定量的新蜡。

6.将合格的蜡灌入保温箱中内的蜡缸中,灌蜡时要将漏斗伸入蜡缸内壁使蜡液缓缓平稳地沿内壁灌入,最好在蜡缸灌满后12小时再补加蜡液,使蜡缸充满在5462℃下保温24小时后才可用于压制蜡模。

7.蜡缸灌满后送入保温箱内保温,注意将蜡缸表面的溢出残蜡及时清理干净,盖上保温箱盖,放上标牌,标明开始保温时间。

三.注意事项:

1.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泄污物(清缸)

2.往保温箱中的蜡缸灌蜡时,要是使用漏斗,并沿缸壁缓慢加入防止腊液卷气。

3.经常检查各设备、温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蜡料老化。

4.每天检查蜡处理设备导热油的液面位置,油面应距离设备顶面

200mm左右,防止油溢出,并注意检查设备有无漏油和控温仪表失控现象,以防止火灾。

5.经常检查环境状态,避免灰尘及外来物混入蜡料中。

6.用于生产模头的蜡料静置桶应适应降低保温温度,必要时可用干净的废蜡件进行调蜡,注意调匀然后再置于模头压蜡机保温桶中。

7.经常清除车间地面上的滴蜡及杂物,集中存放、集中处理。

压制模头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室温:24±2℃

射蜡温度:58-62℃

压力:0.2-0.4mpa

保压时间:视模头种类而定,一般几十秒

二.操作程序:

1.检查模头压蜡机气压,保温桶温度,操作按钮等是否正常,按照技术要求规定调整机器压力等参数。

2.将模具放在机器工作台上,检查机器射蜡嘴是否与模具注蜡口高度一致,模具开合是否顺

利。

3.打开模具,喷脱模剂,按放模头螺丝,合上模具,对准射蜡嘴。

4.双手按动工作按钮,压制模头蜡模,约10-15秒后,提开压板,抽出芯子,打开模具,轻取模头蜡模放入冷却水中,然后清理模具喷脱模剂,安放好模头螺丝进行下一次压制。

5.模头在冷却水中超过30分钟后取出,吹净表面水珠,放在指定位置。

.注意事项:

1.模具型腔内不要喷过多脱模剂,以防造成模头缺角。

2.模头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和裂缝、孔间等缺陷有缺角的要进行修补,不能修补的应报废。

3.经常清理蜡料保温桶和机器上的蜡屑,保证压制顺利。

焙烧炉工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要求:

焙烧温度:950-1100℃

保温时间:>30分钟

二.操作程序:

1.检查焙烧炉和控温表是否正常,炉床是否平整干净。

2.仔细检查需要焙烧的型壳,型壳应完好无缺陷,有缺陷的型壳必须修补好。

3.清理干净型壳浇口杯缘,严防砂子掉入型壳中。

4.小心将型壳浇口杯向下装入焙烧炉中,后浇注的型壳先装炉,型壳离炉门不能低于20厘米。

5.点火升温,炉内温度约在600℃时关上炉门,继续焙烧,至炉内温度在950-1100℃之间,型壳保温时间大于30分钟,焙烧好的型壳应为白色或蔷薇色。

6.焙烧炉要与熔化炉配合,确保浇注时型壳烧好,并保持高温,当钢水合格可浇注时,打开炉门,叉出型壳浇注,要求型壳从焙烧炉中叉出至浇注,不得超过10秒钟,型壳放入炉中或取出时要轻翻轻放。

7.每炉的出炉时间最长不超过5分钟。

8.易氧化材质,浇注后应及时加木屑并加罩绝氧。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焙烧温度和时间,并记录,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型壳会烧坏,导致型壳强度降低和变形,如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型壳浇不透,其透气性差,导致浇注不良。

转载: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