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芯片从0到1再突破?室温超原子半导体被发现,速度或暴涨1000倍!

 松下舞者 2023-10-31 发布于山西

美国可能又有了一项从0到1的突破性发现——室温超原子半导体,未来我们或许可以从根本上不再用电子,而是用激子来传输数据,从而让计算机芯片的速度暴涨100到1000倍。不过这项技术的落地因为要使用一种稀有元素而困难重重,甚至可能根本就无法商业化应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项发现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半导体:一种名为Re6Se8Cl2,由铼、硒和氯通过范德华力堆叠而成的超原子材料,在这种材料中,原子会形成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像原始的元素一样,这就让它有了极为特殊的性质。

我们都知道,芯片是通过电压推动电子形成电流来传输数据的,但电子在芯片里跑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芯片里面的原子和声子(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导致电子减速或散射,把电能变成了热能。

还有些电子会和空穴结合在一起,形成激子。激子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可以带着能量和信息,在芯片里面像光一样传递信号。但激子也会遇到原子和声子的阻碍,导致它们失去能量和方向,从而降低输速度和效率。

这就是为什么芯片会发热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想让芯片不发热,或者发热少一点,就需要找到一种新的芯片材料,让电子和激子跑得更快,或者跑得更顺畅。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合成了Re6Se8Cl2这种超原子材料,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了它的结构和性质,并用飞秒激光脉冲来激发出激子,然后用超快光谱仪来测量它们的传输过程,结果发现了一种叫做声学激子-极化子的电子准粒子,它可以与声子形成共振态,避免与晶格振动(声子)发生散射,从而实现无损耗的传输,提高芯片的速度和效率。

在观察Re6Se8Cl2中的极化子传输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它可以在室温下以准弹道、类波的方式在纳秒和微米的尺度上持续传播。这种传输方式使得Re6Se8Cl2的电子能量传播长度远远超过其他范德华半导体,甚至超过了硅。科学家们认为,这种非凡的传输性质是由于Re6Se8Cl2中准平坦的电子能带和强烈的激子-声学声子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领导这项研究的化学教授米兰·德洛尔认为,如果能够用这种新材料制造一种使用激子而不是电子的晶体管,那么激子就可以在晶体管的两端之间无散射地传输,这会让它们从A点到B点的速度比硅芯片中的电子快100到1000倍,这意味着理论上可以把千兆赫的晶体管开关速度,提高到几百千兆赫或者甚至一太赫,从而导致性能的大幅提升。

而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这种材料还可以剥离成原子薄片,和其它类似材料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它可调节的光学和电子性质,将可能开辟一种新的半导体材料和传输机制,制造更灵活、更多功能的高速、低耗芯片,有可能彻底改变现有的芯片技术和计算能力,为未来的量子计算和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完全可以说是从0到1的革命性突破。

不过研究人员感到有些悲观,因为现在的硅芯片已有几十年的开发历史了,使用这种新材料将让他们重新回到原点,难度可想而知。而更大的问题是铼这种金属极为稀缺,地壳中含量比所有稀土元素都少,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探明的全球铼储量只有2500吨,价格高达两三百元/克,这让它基本不可能用于商业化开发,而更可能在航天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得到一些应用。

这项研究发表在10月26日《科学》杂志上。

论文:https://www./doi/10.1126/science.adf2698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