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最惨的是犹太人?不,是流浪了上千年的吉卜赛人

 激扬文字 2023-10-31 发布于四川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不仅有“可怜”的犹太人,更有60万无辜的吉卜赛人。据有关数据统计,相较于犹太人那六成的死亡率,吉卜赛人的死亡率接近九成!战争同样给这些吉卜赛人带来了难以忘记的噩梦。

然而如今的犹太人,却给世人呈现出“可怜人”的另一幅面孔——对加沙数几十年的高压封锁、无差别攻击平民、委屈卖惨舆论造势……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成功建国,但是几十年间不歇地战火,足以表明以色列是否为历史的正确。

“吉卜赛人”与犹太人同样古老,不过与犹太人不同的是——直至今日吉卜赛人们还过着四海为家的日子,他们还备受欧洲人所歧视。他们没有国家,但有关数据表明,在以前很长时间里“吉卜赛人”的人口总量远远超过犹太人。

这些吉卜赛人为何不像犹太人那样组建自己的国家?在以“绅士文化”著称的欧洲为何会对“吉卜赛人”歧视与排挤?

历史上的“吉卜赛人”

你是否听说过“吉卜赛人”?这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吉卜赛人”是英国人对该民族的称呼,而世界上他们还有别的名字——茨冈人(俄罗斯称)、波尔希米亚人(法国称)、弗拉明戈人(西班牙称)等。实际上他们是纯正的“罗姆人”。

之所以这些罗姆人在各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称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千年前为了逃避战乱的需要,这些罗姆人逃往欧洲大陆,并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们没有团结的意识,并且民族性格“活泼、随性”,所以一直以来都没能组建起自己的国家。流浪的罗姆人遍布欧洲大陆,他们的称谓也因此分化。

近年来国际上对“吉卜赛人”的溯源抱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吉卜赛人来源于古老的印度;另一种说法是他们来自于伊朗。不过从大部分吉卜赛人的相貌上看,他们的确与东方人的长相特征极为相似——眼窝深遂、瞳孔是典型的深棕色、肤色偏黄。所以总的来说,吉卜赛人来自于东方。

来到欧洲大陆,最首要的事情便是谋求生存。因为长时间的漂泊以及历史文化的熏陶,这些吉卜赛人形成了热情、洒脱、奔放的性格,他们喜欢载歌载舞、四海为家的感觉。所以当时各个欧洲国家总能在马路、公园处看到吉卜赛人一家搭建的“房车”——男女孩童的生活起居都会在马车上进行。

因为习惯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大部分吉普赛人不会从事时间周期很长农业及养殖活动,更多人选择前往每个地区较为繁华的城镇中心地带,从前欧洲有一句较为流传的俗语:“有吉普赛人存在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城镇。”这些前往城镇的吉卜赛人为了谋生,便开始寻求不一样的“另类营生”——驯兽表演、街头卖艺、卜筮活动等。这些可流动性强、受众群体高、门槛低的“工作”是他们的首选。据传,沿袭至今的马戏团表演,其起源就跟吉卜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卜筮活动是他们的最能拿得出手的传统营生。好多吉卜赛妇女会走上大街、公园,为来往的人进行占卜,往往价格会很便宜,但有些比较幸运的占卜师会受到欧洲上层阶级的青睐,占卜也成为王室的日常娱乐。在她们手中往往能看到一些精美而神秘的“卡牌”,这些卡牌与我们常见的“塔罗牌”十分相似——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古老的塔罗牌就是吉卜赛人发明的。

驯兽表演、街头卖艺、卜筮活动这些传统营生,让大部分欧洲人对吉卜赛人都有一个笼统的偏见——他们游手好闲难以管教,热情、洒脱、奔放的性格与自诩“文明与绅士”的欧洲主流文化相悖;加上他们喜欢从事令人捉摸不透的占卜营生,大部分欧洲人开始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巫师”。

这些偏见并没有被时间所抹去,反而逐渐堆积成更为严重的“民族仇恨”,各国人民开始对吉普赛人展开排挤与歧视。

“绅士国家”中那些吉卜赛人的悲惨境遇

2000多万的吉卜赛人遍布世界各地,不过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欧洲地区。据有关数据统计,位于欧洲东部的捷克是世界上吉卜赛人最大的聚集地,占据其全国总人口的8%。

吉卜赛人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最大的聚集地也只占该国家人口的一小部分,吉卜赛人根本没有集体性可言。

从一开始来到欧洲大陆,他们就因为自己的民族习惯而居无定所,没有耕地;长时间以来就成为了依附而存的民族。起初这些吉卜赛人会带来东方的“铸铁技术”等手工艺,让欧洲当地居民颇为喜欢;后来随着手工一水平的逐渐发达,吉卜赛人为了生存便转向街头卖艺等其他营生,他们夸张的表演以及热情奔放的舞蹈赢得了欧洲居民的欢心,为很多平民带来了快乐;不过这种新鲜感似乎“来的快,去的也快”,欧洲阶级的分化,迅速将这些“吉卜赛艺人”定性为“下等人”。“异乡人”的身份,也让他们的社会地位更低。

面对欧洲居民的偏见与歧视,吉卜赛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的民族性格就是无拘无束、奔放洒脱,自己的家是一辆可移动的马车,哪里混不下去了随时就可以骑着马儿“开溜”。

要知道,欧洲大部分地区都信奉宗教,而宗教信仰往往都是很纯粹的。他们认为,那些喜欢占卜的吉卜赛人根本就是邪恶的“巫师”,他们游手好闲、性情散漫,他们的存在往往会带来不祥与“诅咒”!于是人们开始在教皇的诱导下愈加厌恶他们。

典型的例子是14世纪时期,“黑死病”肆虐欧洲,死亡人数极具上升,当地教廷为了安抚民心给出说法,便称这些疾病是吉卜赛人带来的“诅咒”,人们开始将这些人视作“恶魔的信徒”;随后,大量的的吉卜赛妇女被当作巫女活活烧死……

欧洲人对吉卜赛人的仇恨也大致起源于此。乃至后来二战期间,有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我们都有所了解——那里是犹太人的“坟场”;但鲜为人知的是,希特勒当时也曾在欧洲各地抓捕了总量约60万的吉卜赛人,送进了各个类似“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地方,并进行屠杀。据有关数据统计,直至后来战争结束,有近50万的吉卜赛人被杀害。注意,当时被抓进去的犹太人总量约为1000万,最终被屠杀的人数为600万。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吉卜赛人的存活率更低。

后来战争结束,犹太人为自己争得了以色列这一片家园,而吉卜赛人却继续流浪。更甚的是,战争结束与文明时代到来,吉卜赛人迎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排挤。

上世纪中叶至今,欧洲各国社会上经常会出现针对吉卜赛人的恶性事件——乌克兰、波兰等地的当地居民会强行将他们捆绑在电线杆上,并向其泼洒油漆;甚至经常会有人在吉卜赛人家门口放置死猫等恶意行为。当地政府对于这些行为往往是视而不见不愿处理。

这样的行为引起了一部分吉卜赛人的反抗,随后上升为激烈的肢体冲突;可这样一来,吉卜赛人并不会得到政府的公平对待,反而会受到当地媒体的强烈谴责。

在这样的环境下,吉卜赛人只能默默忍受着不公,一些人为了生活会选择进行拾荒、乞讨甚至是盗窃;而偷盗与“肮脏”则引来更大的厌恶。这样下去,他们只能陷入恶性循环中难以脱身。

“热情、洒脱、奔放”究竟是褒是贬

如今,许多吉卜赛人已经不再顽固的像从前那样过着随性的生活,而是开始试着融入到欧洲人的生活之中——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马车房”,住进了公寓大楼;许多人不再以马戏表演、卜筮活动为营生,试图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社会上却却并没有给他们融入的余地,在许多欧洲人心中,他们永远是那群“热情、洒脱、奔放”的外乡人,他们也永远是那些社会底层冥顽不灵的“三教九流”之辈。

如今,许多吉卜赛人依旧会面临着社会上的种种歧视与排斥。

虽然他们并不像犹太人那样“团结”,但这些四海为家的吉卜赛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在别人的土地上建立家园;虽然他们不像犹太人那样“聪明”,但也并不会整天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扩张自己的民族。总的来说,犹太人与吉卜赛人都曾是时代的“弃子”,但如今他们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境地。

难道说“热情、洒脱、奔放”的吉卜赛人就是错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