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林峰:图书馆前忆贵友

 常熟老李jlr5mr 2023-11-01 发布于江苏

我国国际象棋事业这几十年来的每一步进展,都渗透着陈祖德的心血。

图片

时光流转,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成立已经四年多了。这是国内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棋类专业图书馆,它坐落于上海陆家嘴。

古人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不,从今日始,在六十四格不同位置转战六十三载的我,已步入八秩耄耋老人的门槛。八十回眸,感慨良多。
国运兴,棋运兴。我从一个业余棋手,到专职教练;从上海的一个区教练,到国家队领队兼教练,到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从退休到退而不休。六十余年来辗转棋坛的岁月,在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逐步和逐代的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从事棋坛理论耕耘四十六年,为给我国大大小小棋手提供晋级进修和普及启蒙资料,而坚持写作、翻译、编著(含合著、合译、合编)共计一百几十本、数千万字的国际象棋书籍。如今,这些书籍有了自己的家。
进入这座图书馆,无论是为爱好者做一个讲座,或者是和小棋手交流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诉衷肠、动真情。即使是一个人站在图书馆门前,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图片
2023年4月30日,对中国棋坛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我国棋手丁立人,击败俄罗斯名将涅波姆尼亚奇,成为棋史上第十七位男子世界棋王,也是我国首位男子世界冠军。
是日,彻夜无眠,激动之余,当即赋诗一首:
“丁(顶)天立地第一人,六十四格任驰骋;国家伟业铸就日,举杯勿忘告陈公”。
次日晚上,棋迷们相拥相挤于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二楼大厅,我所做讲座的主题是《丁立人夺冠与陈祖德的四步走》。
我一直记得1987年4月的一天,在杭州全运会预赛赛场。出任国家体委竞赛训练四司副司长、分管棋类项目不到半年的陈祖德,对于我这个上海静安区教练能否担当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的管理者,有过一次考核性的对话:“你认为如何把我国的国际象棋运动搞上去?”
“按照苏联国际象棋学派代表人物鲍特维尼克提出的金字塔理论,即:千名爱好者才会出一个大师,千名大师中才有可能出一个棋王。我国现在国际象棋棋手太少,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难以涌现出拔尖人才。因此,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抓普及。”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这句话不错。但凡事都要根据本国国情。我国自行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普及了,但水平是不是世界最高呢?相反,我国又有多少人学跳水,不是也拿了金牌吗?国际象棋,国人还不了解,如何普及?只有先打出冠军,造成轰动效应,才能推动普及……我认为,我国男棋手目前要冲上去比较难,只有'以女子为重点,男帮女,老带新’,先把女子水平搞上去,作为登攀世界棋坛顶峰的突破口。”这番话顿时令我醍醐灌顶,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
图片
1988年10月的一天,在北京老山国际象棋集训队训练基地。几乎每两个星期都要来此看望的“棋司令”陈祖德,在例行的国家集训队干部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我国国际象棋“四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先拿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再拿女子团体世界冠军,第三步夺取男子团体世界冠军,最后夺得男子个人世界冠军。
1991年10月,我国21岁的谢军首夺世界棋后,成功实现“第一步”。当时我们这些国象人无不欣喜若狂,然而,陈祖德却异常冷静。他说:“谢军打破苏联四十一年、欧洲六十四年的垄断,是我国国际象棋一个历史性大突破,但我们切莫被胜利冲昏头脑。因为就拿女子而言,论整体实力,我们不如苏联;论群众基础,不如南斯拉夫;认个人成绩,不如匈牙利波尔加三姐妹。这次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取得更大进展,需要棋界同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1998年10月,以谢军、王频、王蕾、诸宸组成的中国女队夺得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团体冠军,稳稳走成“第二步”;
2014年10月,以倪华、王玥、丁立人、余映漪、韦奕组成的中国男队,夺得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团体冠军,昂首勇闯“第三步”;
2023年4月,31岁的丁立人,成为棋史上第十七位世界冠军。至此,圆满完成“四步走”之伟业。可以说,我国国际象棋事业这几十年来的每一步进展,都渗透着陈祖德的心血。
图片

今年11月1日是祖德逝世十二周年纪念日,该日,我将在陈公的墓碑铜像前献上其所喜爱的鲜花和清茶,告慰他,您的心愿即“四步走”的最后一步完成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