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热方

 上池汤液 2023-11-01 发布于山西

 1 抗毒方

 【组成】板蓝根、鱼腥草、北子草各15g,野菊花9g,甘草3g.

【用法】定型冲服剂及水剂,亦可水煎服,每日1~2剂,日2~3次口服。

【方义】本方所用板蓝根,鱼腥草,北子草,野菊花均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效,且可入肺,故对肺炎高热证有效。方中甘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调和诸药,增强它药清热解毒之效。

【功效】清热解毒,开郁化痰,降气止咳。

【主治】本方治病毒性肺炎高热证,相当于中医发热,咳嗽,胸痛等证。临床多见发热,咳嗽有痰,气促,舌红苔白或黄,脉数等症。

【参考】1.现代医学认为由病毒或细菌侵入机体而发,中医认为在小儿则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肺气虚弱,卫气不固,且脾土不足,易聚湿生痰,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不得外解,内传肺胃,郁而化热,闭阻肺络,清肃失令,致肺气上逆而见发热咳嗽,邪蕴化热,痰热交结,阻塞气逆,痰随气升,则痰鸣喘急。

2.本方应用时多同抗菌方(银花9g,连翘15g,黄芩9g,甘草3g,蒲公英15g)联合应用。咳嗽气促较重者加用止咳化痰合剂(北杏仁6g,枇杷叶9g,白前6g,花粉、桔梗、川贝各9g,甘草3g)。有些高热者用退热剂或紫雪散,痰多者加用猴枣散,若表邪未解者,加用疏风解表之煎剂。

2通腑泄热方

  

  【组成】大黄、芒硝各10g,元参15g,甘草9g.  

【用法】每日1~2剂,每次半剂或一剂,可连续服用1~3天,以高热退,大便通,腹胀消为度。亦可灌肠。孕妇禁忌。

【方义】本方治各种细菌感染所致之高热证。方中芒硝咸寒,润燥软坚,大黄苦寒,清结热,泄实热,两者配合荡涤胃肠积滞,导胃腑实热。可解除邪热传入阳明胃腑致身热、汗出,谱语、大便秘结不通等症,又因热盛于里,阴液受伤,加重里实热证,故方中用玄参甘寒滋润生津,增水行舟,且缓苦寒劫液伤津之弊。甘草调和诸药,缓硝黄之性,保护胃气,一切燥实在里之证,皆可服用。

【功效】通腑泄热。

【主治】各种细菌感染所致之高热证。临床见有高热不退,汗出,谵语,大便秘结不通,舌红苔黄厚或焦燥,脉数实等里实热证。

【参考】1.本方治高热,是根据通腑泄热存阴之机理面设。宗“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对急性肺炎高热投以本方,突击泻热,扭转病情,然后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获得疗效。

  2.泻下类药物有一定的抗病原体,抗炎,解热作用,对于高热腑实证,因清除了肠源性内毒素等毒性物质,抑制肠内过度发酵,解除肠道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肠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而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且可通过解热提高机体防御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止并发症。故可用于急性肺炎,上感,急性菌痢,泌尿系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见高热之证。  

3柴芩汤

【组成】

  柴胡24g,黄芩18g,大青叶、石苇各31g,广木香9g,葎草31g,车前草31g。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连服1~2周。

【方义】柴芩汤是治疗急性肾孟肾炎急性发作阶段的定型方剂。方中柴胡味苦性平,泄半表半里之外邪,又善于解郁,黄芩苦寒,泄半表半里之里邪,善能泄热,二者相配能解少阳邪热,疏理肝胆气机,又能清泄内蕴湿热。大青叶苦寒,清热解毒凉血,石苇,葎草、车前草均为甘寒之品,清热利尿通淋,且增强大青叶清热解毒之效。广木香辛温苦,能行气止痛,芳香燥湿,善理三焦之气,助石苇、葎草、车前草利尿通淋。诸药合之,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高热证,相当于中医湿热淋。临床可见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或见尿赤,尿混浊,腰胀痛或钝痛。多伴见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少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

【参考】1.本方治证是由于湿热之邪,注于下焦蕴蒸而成。一般起病急骤,突然畏寒或寒战,随即发热,是由于湿热蕴蒸,循经脉上犯,搏结营卫,邪正相争所致。发热前多见尿频、尿急、尿痛,或尿赤,尿混浊等症,是因湿热蕴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本方治证多有腰痛,是由于下焦湿热,阻滞经络气血不通,且腰痛症势较急,多为胀痛,钝痛或灼痛,按压或叩击则疼痛加剧。其它伴见症多由于气机不畅,湿热薰蒸所致。

2.“治肾盂肾炎急性发作阶段,临床特点:(1)具有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和腰痛;(2)尿化验有明显的炎性改变;(3)尿培养阳性;(4)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烧;(5)起病较急,脉象、舌象多属湿热蕴结.此阶段乃正气未伤,邪气较盛的湿热证。故以解毒通淋,清热利湿为主法,急则治其标,重点在控制发烧及缓解尿路症状,经反复验证,柴芩汤加减,效果较好。此阶段,一般病势重者一日2剂,分6次服,不论对退烧或缓解尿路症状,均能经受重复验证。认为本方“既清利湿热,又扶正驱邪,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3柴芩汤是以苦寒清热药为主,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治疗急性感染的作用,可能不单是体内直接抗菌的结果,而同加强机体本身的抗病免疫力,中和细菌毒素解毒及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药理作用有关

4五味消毒三黄汤

【组成】黄芩18g,黄连6g,栀子9克,银花藤、紫花地丁各31g,紫背天葵18g,蒲公英31g,野菊花18g。

【用法】水煎,每日2剂,分6次服,连服1~2周。

【方义】方中黄芩、黄连、栀子均为苦寒之品,黄芩善清肺与大肠火热,黄连善清心火,泻火解毒,栀子清泄肝胆之火,泻火除烦,三者相配清三焦之火热,凉血解毒,功效显著。方中银花藤甘寒,清热解毒通络,既清气分邪热,又解血中热毒;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野菊花甘苦微寒,解毒消肿,多用于疗疮肿毒,三者均能清热解毒,对一切疗毒发热,或血分热毒炽盛者用之有效,且助芩、连清热泻火之功。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亦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诸药合之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本方主治由疗疮痈肿等引起之败血症高热证。

  相当于中医血分热毒炽盛阶段。临床可见寒战高热,烦躁语,面红唇赤,气促鼻煽,头痛头晕,身痛骨痛,咳嗽或咳痰皮疹或皮肤脓点,疖疮及其化脓感染,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或绛,有芒刺,瘀斑,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弦数等症。【参考】1.本方治证是在机体正气不足,或邪毒炽盛情况下产生的。其起病急骤,凡外感重症,恶寒高热,汗多,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杂病过程中,突然恶寒壮热不解,皮肤等有斑瘀点或肌肤发出疮疡者,亦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此外,外疡疗,烧创伤,经治疗高热不退者,更应考虑本病。本证所见神志症状为邪入气、营、血分,扰及心神所致,初起多烦躁,随着病情加重,则呈现漠然,甚或昏不语;此外,邪入营血,迫及血络,常见斑疹,若邪毒犯胃,胃失和降,可见呕恶或呢逆;若肺热内盛,痰气交阻,痰热互结,气道不利,清肃无权,可见咳逆喘促;若热盛于里,津液不足,或肾与膀胱蕴热,气化不利,可见小便短赤,溺时灼痛等;若热结肠腑,可见大便干结,甚腹满胀痛等症出现。2.本方治败血症之高热,是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因其症变化莫测,且症变突然,在具体运用时尚须根据脏腑病位,病邪性质,选方用药。如为气分热毒炽盛,可加清气分邪热之品,如白虎汤;若气营两燔者,则须清气凉营,可用清营汤变化;入血则急以凉血解毒,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3.本方组成多为苦寒之品,须注意苦寒伤阴之弊,若病邪渐衰,则渐撒去苦寒之品,采有清热滋液之品,以顾护胃气与津液,如知母、麦冬、石斛、芦根、生地等。  

5蚤休汤

【组成】蚤休、大青叶、黄芩、败酱草、鱼腥草各31g,小蓟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连服1~2周。

【方义】本方为治肺炎高热之定型方剂。方中蚤休、黄芩苦寒,清热解毒,两者均可清泄肺热,可解咳嗽喘促诸症;大青叶苦寒入心,能清泄外感邪热,凉血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清热散结,破瘀排脓,可解邪热壅肺致喘咳脓痰等症;鱼腥草清  肺热解毒,小蓟清热凉血,二者均可利尿,有导热从小便而出之效。诸药合之,清泄肺热,凉血解毒利尿。

【功效】清泄肺热解毒。

【主治】本方治肺炎高热证,可见于中医发热、胸痛、咳嗽等邪热壅肺之证。临床可见高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且多有咳嗽气促,汗出,胸痛,或咳吐黄粘痰,小便黄赤等症状。若邪入营分,则高热入夜尤甚,或见谵语,斑疹隐隐等症;入血则见高热兼吐、衄、便血,甚则昏迷,抽搐,斑疹显露,脉细数,舌绛少津等症

  本方治症是以肺炎高热期为主,临床若见神志改变或出血症状明显者,则应加用清营凉血之品,控制病情。  

6五味解毒遇烧方

【组成】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野菊花等加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剂量可视病情及年龄适量加减,并根据病情加味。

【方义】本方用银花甘寒,清热解毒,既情气分邪热,又能解血中热毒;蒲公英苦寒泄热,解毒消肿散结;野菊花甘苦微寒,解毒消肿,多用干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苦寒,凉血解毒消肿,能通散血热壅滞;紫背天葵凉血利尿,诸药合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各种细菌感染之高热证。

【参考】本方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所致之高热证。临证时需根据病邪侵犯部位及临床伴见症之不同,适当加减变化,对症施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