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3-11-01 | 阅:  转:  |  分享 
  
15.《诫子书》第1课时单元目标1.继续培养默读能力,在默读中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文章思路。2.感受和理解课文人
物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初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让写作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4.依据自身阅读情
况,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尝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分析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之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
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
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积累背诵相关警句以自勉。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
方式,圈画“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理解文意,翻译文句。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
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重难点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圈画“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
语感。重点: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理解文意,翻译文句。难点: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突破
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目标定向(2分钟)(一)导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
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
主学习的方式,圈画“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理解文意,翻译文句。3.通过分析文
章内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三)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建安
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从此
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追封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二、自主学习(一)(5分
钟)1.自由朗读课文。2. 听课文录音朗读,要求:(1)边听边读,注意读准字音,标好加粗字的字音。夫:fú?淡泊:dàn?bó?淫
慢:yín?险躁:zào遂(suì)?穷庐:lú(2)注意词句的停顿,用“/”就进行断句。3.小组赛读。 朗读指导:课文是诸葛亮写
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激情展示(5分钟)请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读生字词,其他同
学认真听,纠正错音。2. 全班齐读生字词。3.解释重点词语释义。4.听音范读,划分节奏。5.小组展示赛读。 四、教师点拨(1分钟)
朗读指导: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1)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2)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
亲的冷静与智慧。(3)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五、小组讨论,合作互学(5分钟)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
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尝试翻译全文。不懂得做好标记。(指导:小组长做好组内分工,两两结对,翻译重点字词和句子,相互指正,有共同不理解的
地方圈画出来。)六、激情展示(10分钟)1. 翻译重点词语。2.翻译重点句子。3.翻译全文。七、教师点拨(1分钟)1.说一说:诸葛
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八、课堂总结
(1分钟)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探讨如何做到“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九、巩固练习,消除障碍(
10分钟)完成堂清作业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通过各种方式阅读,让学生培养语感,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生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教师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朗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既
能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又能深入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起来。板书设计观点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珍惜年华治学惜时修身诫子书 教
学反思15.《诫子书》第2课时单元目标1.继续培养默读能力,在默读中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文章思路。2.
感受和理解课文人物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初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让写作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4
.依据自身阅读情况,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尝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分析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之侄,予以教
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积累背诵相关警句以自勉。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培养文言语感,背诵全文。2.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
对子的殷殷期望。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培养文言语感,背诵全文。重点: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难点:通过分析文章内
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突破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目标定向(2分
钟)(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文章内容及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观点,那么诸葛亮自身又是如何实践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培养文言语感,背诵全文。2.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
络。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二、自主学习(一)(5分钟)1.反复诵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文章的中心论点)(2)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 激情展示(5分钟)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1)中心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治
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4)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小组讨论,合作互学(5分钟)1.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五、激情展示(10分钟)1.诸葛亮认为成
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
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2.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
的启发。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
,那将于事无补。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教师点拨(2分钟)1.诸葛亮希望儿子
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明
确: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
,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
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种“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
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的儿子不“接世”,全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
人要做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 七、课堂总结(1分钟)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
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九、巩固练习,消除障碍(10分钟)完成堂清作业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结构。通过学生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础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既能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又能深入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起来。通过教师点拨的方法,解决文章的疑难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早上一缕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