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里的苏州——“司空见惯”

 吴越尽说 2023-11-01 发布于浙江

司空见惯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和“习以为常”“屡见不鲜”意思相近,两者都有“看惯了,不感到有什么奇怪”之意。只是“司空见惯”较多地用于书面语言。

人物:刘禹锡、李绅

出处:唐代刘禹锡《赠李司空伎》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还有其他诸多版本,但均有“司空见惯”。

一说司空

司空是姓也是官职名。司空是汉族复姓之一。有的说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有的说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作为官名的司空,历史非常久远。据说在西周设立“司空”时,还设立了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合称五司。《周礼》司空为六官之冬官。司的意思是掌管、管理,空就是空间。司空在古代是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的官员,这个职位相当于后来的工部尚书。司空在唐朝名义上参议国之大事,实为赠官,是一种荣誉,无实权。

再说诗人

这一成语来源于《赠李司空伎》一诗,诗又涉及两位人物。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今浙江嘉兴(有说今江苏徐州,又有说今河南洛阳)。曾任监察御史。有“诗豪”之称。参与“永贞革新”,屡遭贬谪。任职过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太子宾客,后世题其诗文集为《刘宾客集》。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望洞庭》《竹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名篇。



李绅(772—846),字公垂。籍贯今安徽亳州,后徙家至今江苏无锡。唐代宰相。803年,李绅客居苏州,作《苏州画龙记》。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翰林学士承旨。曾遭陷害,贬端州司马。任职过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宣武节度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节度使。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其《悯农》写出民生艰难,讽刺政治腐败,统治者昏庸。



三说诗文

《赠李司空伎》一诗说的是刘禹锡在免去和州刺史后任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由和州到长安任职,在京城的李绅慕刘禹锡之名,邀请刘禹锡到自己家中做客,设宴招待他并命歌姬唱歌佐酒助兴,歌姬的姿容和歌声打动了刘禹锡,性格豪放不羁的刘禹锡,写下此诗。诗的意思大概是,梳着宫女一样的美妙发型啊,唱着像和煦春风一样的歌曲,你这司空对这些都是看惯了,心平如水,而我这个江南的刺史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真是柔肠百结啊!李绅闻听,笑着大手一挥就将这位歌伎送给了刘禹锡。



唐代风气开放,士大夫饮宴奢华,不仅歌姬歌舞助兴,文人还写有诗咏,世人传唱。这首诗被认为是刘禹锡讽刺李绅生活奢靡,但诗中并没有说出司空是谁。说诗中的司空姓李,是出自记述唐朝诗人逸事的孟棨《本事诗》。



说这个李司空是李绅,是出自宋代野史小说《太平广记》。



而司空这个官职,在唐朝不是实职,是追加的官职,或是死后的追赠,类似荣誉。李绅在刘禹锡被贬时没有任宰相,不可能获得这个头衔。而李绅之后虽然官至宰相,但也没有被任命司空这一职位。众所周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予以褒贬,称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去世的亲友、门生、故吏所加,称为私谥,如孟郊死后,韩愈为赞扬他贫且艰的性格,私谥为“贞曜先生”。而李绅死后朝廷追谥为“文肃”,这是极高的评价,是给严肃克己,为政严明,刚正不阿的官员的谥号。

那《赠李司空伎》究竟是不是刘禹锡写李绅呢?

看来古人也注意到了记述中的矛盾。范摅《云溪友议》将“断尽江南刺史肠”改为“断尽苏州刺史肠”,这样就规避了时间和身份的牴牾。《云溪友议》记载开元以后异闻野史﹐尤以诗话为多,所录诗及本事﹐有的是其他书所不载,有不少内容因该书得以流传,虽所载也有失实处,但传奇的成分要少一些。



其实《刘禹锡年谱》和《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述,826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奉调东都尚书省,828年,调京城任主客郎中,之后又改任集贤殿学士。831年,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任苏州刺史。李绅则在833年由寿州刺史改授太子宾客,所以两人此时没有在京城交集的机会,但倒是有可能在苏州相聚。次年又有诗作相酬,他以一首《越州春晚即事长句》寄赠刘禹锡,刘禹锡则回赠一首《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注意,在这首诗里刘禹锡对李绅的称呼很明确:李侍郎。

事实上,当年刘禹锡、李绅二人碰头时,李绅的头衔没有和“司空”沾过边。直到845年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皇帝才赐予他“可检校司空、平章事”的荣誉官秩,而此时刘禹锡已经去世近3年了。李绅若知后人如此编排他的故事一定会大呼冤枉,他既没有家养歌姬,更没有把歌姬送人。

但不管怎么样,这首诗是佳作,名声大,传播广,且冠以苏州刺史刘禹锡之名,即便对此诗多有误解、误读和戏说,却因频繁出现在诸多报刊和网络上,反倒是“司空见惯”了。



拟稿:无名

来源:《方志苏州》公众号

2023-11-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