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庆国教授临床用方150首---少腹逐瘀汤

 一元堂中医张 2023-11-01 发布于辽宁
01
临床基础
图片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原文】“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黯、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二钱,研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五灵脂二钱,炒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瘀滞寒凝,少腹积块,痛或不痛,或少腹胀满,或月经不调,其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少腹疼痛等。

【方解】本方由血府逐瘀汤去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生地,加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延胡索、小茴香、没药组成。方中以干姜、肉桂、小茴香通达少腹,温经散寒,除寒凝气滞;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止痛;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调经;配没药、延胡索行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治本,活血化瘀治标之功,标本同治,相得益彰。

02
临床心得
图片

痛经证属寒凝血瘀、不通则痛者,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贪凉饮冷,或久居湿地,导致寒客胞宫,冲任瘀阻,气血凝滞。《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凝血瘀型的痛经临床最为多见,痛多发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冷痛,且痛处不移,不喜按揉,得热则舒,遇寒加剧,常伴经少,色黯有块,肢冷面白,或兼胃脘痛,腹泻,舌淡苔白等。《傅青主女科》指出:“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故此证须得温方可“通”。王教授常于经前投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热活血之品,使气血得温,血行自畅,达到当月痛止、下月期准、症状消失的目的。

王教授认为:本方以干姜、肉桂、小茴香通达少腹,温经散寒,除寒凝气滞;当归养血活血调经;川芎、赤芍疏肝活血;没药、延胡索行瘀止痛;蒲黄、灵脂为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云其:“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诸药合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力彰。本方因配有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王教授善用本方治疗痛经、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不孕症等证属寒凝宫寒血瘀者,功效卓著。

图片


新的征程

图片
03
验案举例

图片

案一: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肿瘤术后剧烈痛经

李某,女,23岁,2009年3月27日初诊。卵巢肿瘤术后,左侧卵巢切除,刀口处疼痛,患者主诉:痛经严重,月经来时上吐下泻,小腹剧痛不可忍,伴恶寒肢冷,乳房胀痛。舌质黯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王教授辨为寒凝血瘀,宫寒尤著。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法,方用少腹逐瘀汤、本事琥珀散合方加减。

药用:川芎8g,延胡索10g,炮姜8g,五灵脂10g,赤芍10g,小茴香6g,肉桂8g,蒲黄10g,当归10g,没药10g,制香附8g,莪术6g,桂枝 5g,刘寄奴8g,乌药10g,杭白芍20g。7剂。

2009年4月10日复诊。患者诉小腹痛减轻,四肢不温,腰酸腰痛,舌脉如前。此瘀血之证已减,而寒象仍显。守上方加炒杜仲10g,炮姜改为10g,小茴香改为8g。续服7剂。

患者依照上方,每次月经前服用此方,3个月后诸证减轻,痛经大为改善。

案二:少腹逐瘀汤、本事琥珀散、温经汤合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痛经

李某,女,28,2013年11月19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手术,术后月经期间均有腹痛,长则持续2小时左右,冬重夏轻。舌质淡、舌尖红少苔,脉沉细。

西医诊断: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中医诊断:痛经——气血亏虚,寒瘀凝聚胞宫。

中医治法:益气养血,温经散寒,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少腹逐瘀汤、本事琥珀散、温经汤合方加减。

药用:吴茱萸6g,葫芦巴10g,生黄芪15g,川  芎30g,炮  姜10g,元  胡10g,赤  芍10g,小茴香6g,当  归10g,刘寄奴10g,熟地黄10g,制香附10g,莪  术6g,益智仁10g,白  芍20g,乌  药10g,炙麻黄10g

煎服法: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服,每次月经前1周服用7剂,平时不必服药。医嘱:忌食生冷油腻,月经前后及经期注意防寒保暖。

2014年5月6日第一次复诊:前方每次月经前服药7剂,痛经大为改善,有2次因过于疲劳或受寒而发作。今日就诊,患者面色稍暗,精神欠佳,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前方加川芎8g,改炙麻黄6g,去赤芍、莪术。仍然月经前1周左右服药7剂。

结果:患者遵医嘱服用上方,最近数月痛经未发,余症亦大为改善。

按语:《黄帝内经》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女性痛经,或因气滞血瘀,如朱丹溪所说:“经行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日气滞,临行时腰疼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或因七情失调,《张氏医通》说:“郁怒气逆……遇经行时,则痛重”;或是气血不足,如陈自明所言:“妇人经行腹痛,食则呕吐,肢体倦怠,发热作渴,此乃素体气血不足”;或发于劳伤风冷,《诸病源候论》言:“妇人月水来腹痛者……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所致”。临床中本病的病因病机多样,但总不离气血运行失畅、冲任失调。本案患者曾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出现经期腹痛,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合舌脉象,当属气血亏耗,寒邪内侵胞宫,寒凝血瘀所致的行经腹痛。治以益气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法。方选少腹逐瘀汤、大温经汤为益气养血,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主方,辅以葫芦巴、益智仁温补脾肾之阳,小茴香、元胡、制香附、乌药可行气散寒止痛,莪术破血逐瘀,刘寄奴合当归、川芎、赤芍为刘寄奴汤,此方出自《圣济总录》,也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最后佐以炙麻黄10g,取其辛散温通,散寒通滞之意。王教授遵循月经病周期疗法的治疗思路,嘱其在月经前1周左右服用此方补养气血,调理冲任,便可顺利行经。

图片

图片


重新起航
END
父亲节快乐
燕京刘氏伤寒流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