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简介

 黄毅弘 2023-11-01 发布于福建

王石,大家都认识,就是,万科集团的董事长。

出生

1951年1月,王石出生在广西省柳州市,父亲是一名,老红军,母亲是小数民族锡伯族人。

偷瓜 王石小时候就特别调皮捣蛋,但胆大心细。有一次和一群孩子去偷香瓜,他们趁着瓜农午休的时候溜进瓜棚,不料却惊醒了瓜农,吓得其他孩子,赶忙逃跑了。但是王石却没跑,他躲在瓜秧中,一动也不动,他等着瓜农走开之后,他把自己衣服脱下来,砸了个口袋,偷了整整一口带的香瓜,回去了。

从军

王石初中还没毕业就赶上了文革,学校没法上课。他只好,接受他爸的意见应征入伍。1968年,王石成为了新疆空军汽车三团的驾驶兵。

偷爬山 新疆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王石也特别喜欢爬山。但是军队纪律严明,而不能跟游乐场似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玩儿。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戴着这个机会,当时驻扎在一个山脚下,他感觉时间还早啊,就想一个人去登山,他感觉这个山也不高啊,自己应该能轻松搞定,很快就会回来,所以也没跟其他人打招呼。可惜他还是年轻啊,低估了登山的难度,直到天黑他也没爬上山顶,感觉太晚了,想回去,又发现被困在了半山腰。直到第二天早晨,他在摸索着下了山。大晚上乌起码黑的,他也能摸索着爬下山,说明也真是有相当的登山天赋,如果换我在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环境我说不定可能就崩溃了。

他这爬山去了,跟他一起执行任务的,战友们可是为了他找了一晚上,挨顿狠批是免不了的。

回来之后往黄石就是有感触,意识到自己这跳脱张扬的性格,不适合呆在军队。

所以之后,他就让家里寄来高中课本开始自学。

复员,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

王石他爹军队转业后到了郑州铁路局工作, 所以1973年王石复员之后也到了郑州。

因为她想继续上学,他爹,就托关系,把他送到了兰州铁路学院及排水专业。级排水专业不是挖下水道的,而是研究城市自来水,供水以及下水道排水的这么个专业。

这种专业让人听着名称就没兴趣了,王石也没兴趣,所以他就再次自学他感兴趣的课程

广州铁路局技术员 1978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做技术员。

开始他被分配到了深圳,笋岗北站检疫消毒库指导及排水工程的施工。检疫站,充斥着各种病死的牲畜、腐烂变质的蔬菜。

按他自己的回忆,“路旁扔着死猪,苍蝇嗡嗡到处乱飞,空气中弥漫着粪便和腐烂的气味儿”

按他的形容,那根本就不是人呆的地儿。

1980年,进入广东省外经委,做招商引资的工作 后来实在扛不住,1980年,就辞职脱离了铁路,经过应聘进入了广东省外经委。开始做招商引资的工作,定期参加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时常出入高级宾馆,经常面对一些新课题,生活充满了新鲜和刺激。 从集排水,转入了外经委,王石对新工作充满了兴奋。第二年就因为工作成绩,单位给他配了一辆日本铃木125cc摩托车。

八零年,那个年代,有个山地自行车又拉风都不行,别说一辆摩托车。

枪打出头鸟 王石这个跳脱张扬的性格在军队呆不住,在机关内必然也会出问题。

1982年的春季广交会上,外经委主任,在东方宾馆招待一个重要外商,让王石跟他的科长负责安排接待,为了活跃气氛啊,王石就经常挑头讲一些轻松的话题,赢得了外商的好评。

本来多好的一件事,但是,饭后呢,科长就把他扯到一边,严肃的跟他说:你怎么抢主任的风头?主任,下面还有处长和科长,哪轮得到你表现?以后注意点。

应付差事竟然获得表扬

王石哪受得了这个,工作积极性立马受到重挫。工作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此后上班不早到一分钟,一到下班的点儿,立刻走人。工作上只是应付一下,然后花费大量的精力搞业余爱好,玩儿摩托车,乒乓球象棋。

然而就这样的状态,在年终总结上,外经委领导给了王石一个令他非常意外的评价,王石行为成熟稳重,可以大力培养。

莫大的讽刺,年轻好胜的王石感到异常压抑,最开始的兴奋已经荡然无存,他又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

1983年5月,他跑去了深圳。虽然离开了广州,但是他却没离开广州外经委。他拿着外经委的介绍信跑去找深特发,深特发全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找他们干嘛呢?王石作为外经委特派人员,跟深特发联合起来一块做生意,,深特发提供,营业许可和银行账号,但是不提供资金。所得利润的深特发跟外经委五五分成。 倒卖玉米,空手套白狼

说是做生意。但是具体要干嘛,王石也没什么头绪。

有一天去蛇口,他就望见路边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他就打听了一下,这个是饲料厂储存玉米的。路边放金属罐的地方,就是泰国正大集团美国大陆谷物公司与深圳养鸡公司合资的饲料生产企业——正大康地。

后来他又问了一下,得知这些玉米来自泰国,美国以及中国东北。为什么厂家不直接从东北采购呢!王石很好奇,,他又继续打听,正大康地的人告诉他,他们也想从东北直接采购,以降低原料成本,但解决不了运输问题。

王石脑子一转,立马就说,我帮你们解决运输问题,你们向我采购玉米怎么样?

没想到对方一口答应,甚至可以马上签合约,,每个月要从王石那里收购1.7万吨玉米。

空手套白狼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王石回去得到领导批准,专门成立了一个饲料贸易组,他亲自担任组长,财务独立核算。

玉米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深特发有着国企背景,但对王石的业务来说,那也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经营上也要自担风险。

所以创业之初还是非常艰苦的。

招聘的员工虽然吃苦耐劳,但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王石白天要开展正常业务,晚上还要给这帮农村来的孩子,开设文化课。,此外,他自己还要忙着充电,学习各种知识。

要车皮,绝不行贿 从东北往南方搞运输,走铁路的成本才是最低的。但在当时不像现在啊,你现在想发航空就航空,想走铁路走铁路,汽车也可以。但那个时代,要走铁路运输需要额外申请车皮指标的,没有较深的政治背景搞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这时候管车皮的那个主任姓姚,姚主任,王石就托人,给这个姚主任送了两条三五牌香烟,这个三五烟是美国进口的,在当时相当拉风的。结果被退了回来。

王石是一看还不行,必须得亲自出马。

结果王石亲自跑去找那个姚主任给他送烟,对方又把烟退了回来,还是没有收。

怎么滴嫌少啊这是?

结果那姚主任竟然说:你是过来找我要车皮的吧!烟你拿回去,车皮没问题。

把王石给弄懵了,这也太好说话了。

后来才搞清楚,这个姚主任,早就注意到王石了,,在货场,总是见到一个年轻人,跟民工一起卸玉米。不像是犯了错误的劳动改造,也不像是包工头。他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想干一番事业,值得帮忙,后来发现这个年轻人就是王石。

这个事对王石触动很大,,让他发现,金钱不是万能的,人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在精神层次方面也是有需求的。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有时候比,实现物质上的诉求更重要。

因此,他就给自己经营企业设的一个底线就是绝不行贿!

破产危机 任何事业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在王石的玉米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也遭遇了一场差点破产的危机。

1983年8月,香港媒体报导了一则新闻,说是在鸡饲料中发现的致癌物质。一时间矫情的香港人不再吃鸡肉了,改吃肉鸽。 就这样,肉鸡在香港就瞬间失去了市场。饲养场就纷纷停止饲养肉鸡,不养鸡自然也就不需要购买养鸡饲料。

饲料厂也就纷纷停止营业。

正大康地发生了令王石震惊的一幕,刚孵化出来的成千上万只小鸡被推送到焚化炉焚烧掉。

看到这儿,其实令我也非常震惊,香港那群鳖孙不吃就不吃呗,便宜点卖给内陆不行吗?

发生了这种事,王石就遭了殃。他的玉米严重滞销,车站仓库里塞满了玉米,而且未来一段时间还有近千吨玉米会陆续抵达。

更搞笑的是一些本来要发往香港的玉米,因为香港拒收,临时改发给了王石。

那段时间整个车站塞的都是玉米,严重影响了其他货物的装卸。

深圳市交通指挥部,发了张通知单给王石:你这严重影响了其他货物的正常卸载,限3日之内,全部清理干净,否则就认为你藐视管理部门,将把货物全部没收。

那么多玉米三天怎么清理的干净?经过多次交涉,都没有任何进展。王石感觉真是异常的绝望。万般无奈之下,王石把这些玉米进行的低价大甩卖,最后虽然,总算清理完了,但这些玉米不仅没赚钱,还赔了110万,——扣除他前面,赚到的40万,还背负了70万的债务。这时候如果供货方催款,他马上就会破产。

饲料不含致癌物质 王石内心拥有着一股狠劲儿,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不信那帮香港人从此再也不吃鸡肉了。吃鸡就需要养鸡,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玉米,当时的情况谁都不敢收购玉米,玉米价格已经跌入谷底。 他决定再次北上收购玉米,他找到大连粮油进出口公司,将对方库存的1.5万吨玉米全部收购,但条件是到达深圳蛇口100天之后再付款。

他做这个决定,真是下了大赌注,背后有着巨大的风险。香港人还会吃鸡,这个判断正常来说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香港人什么时候才会开始吃鸡?不用多,只要拖过了100天,拖过了王石开出的付款条件期限。他就得拉稀。

所以那段时间王石日日夜夜的盼望着香港人,你们快吃鸡呀,吃鸡呀!

不得不承认,幸运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就在王石的玉米,快要到达深圳的前两天,香港报纸又刊登了一则消息,说之前的报道有误,鸡饲料中不含有致癌物质。

一夜之间举世哗然,王石绝处逢生。

他自己回忆说:那时的心情真是难以描述,我站在高台上,双手叉腰仰望天空,天空又是那么的蓝,云朵又是那么的白

可见这段时间他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

就这样,他不仅偿还了前面的欠债,还净赚了三百多万。

之后,深圳做一玉米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

王石经商眼光毒辣,他立马就知道,是时候该转行了。

1984年5月,筹建进口办公设备,视频器材 1984年5月,王石断开了与广州外经委的关系。经深特发领导同意,开办了一个,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主营业务就是倒卖一些办公器材。

经营手法跟倒卖玉米差不多,都属于空手套白狼,先收内陆需求方25%货款作为订金,然后把这些钱转手支付给香港供货方作为他们的订金 等对方把货发过来,他们再把货发到内陆需求方手上。

简单一转手就利润滚滚。 有一次,他签订2万台放像机的合同。但他很快发现,市场上其他公司也都在进口放相机。光他知道的订单,大概就有7万台。如果这些放像机全部到货,必然导致价格大跌,甚至会滞销,卖不出去。

于是啊,王石就在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声明:由于台风问题,本展销中心的放像机无法按约定时间到达,为保证履行合同,急购2万台放像机。

很快,很多销售放相机的公司,上门来洽谈。王石就说必须现场验过货之后才能签订合同,所以就组织了四个验货小组,到各个公司去验货。

其实王石根本就不想买放像机。纯粹是想耽误哪些公司卖货,以便能稳定放像机的市场价格。

最后目的达到,放像机市场零售价,从2700块,提升并稳定在2900块上。

但这个稳定价格肯定是暂时的,不可能持久。

王石在忽悠其它公司的同时决定,迅速走货,甚至不惜亏本,溜的越快,损失越小。

幸好王石溜得快,果然之后放相机的价格开始大幅下跌。2500块,2100块。最后扛不住的商家,开始吐血甩卖,1900,1300,甚至900

这样在别的商家亏得血本无归的时候,王石的损失却很小。 不过王石却没有就此收手,当放相机,降价到1000块以下时,擅长抄底的他又出手了。

他交待属下:只要价格不超过1000块,市场上有多少货收多少货?

当市场上抛售的越来越少时,放像机的价格又开始慢慢回升。王石再次出货,这次,不仅补回来前面的损失,还盈利四百多万。

王石的做法在业内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一段时间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想进口就找王石,千万别同他较劲。

与高层产生矛盾 虽然王石是独自掌管一个公司,但是上头毕竟还有一个体制内的深特发。时间长了,不产生矛盾,也不太容易。果然,事情还是找上了王石。

1984年,深特发向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贷款盖了一栋高达165米的大楼。一年后,要还钱的时候没有钱。这个时候就想到了王石,想让王石挪用他展销中心的800万美元,帮他们偿还这个债务。

当时,展销中心的帐面上大概也就八百多万美元。如果替深特发偿还了这笔钱,那么展销中心基本上也没法运营了。所以王石就坚决不同意。

很显然,这让高层领导非常不爽。于是,王石跟领导层就产生了正面的冲突

不久王石就接到了让他参加深圳党校培训的通知。同时撤销其展销中心经理的职务

王石哪能认这个怂?他坚决不去,就这么死扛着。

后来他参加党校培训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深特发还有别的招对付他,他们对银行下发通知,没有他们的同意,展销中心也同样不能动用这800万美元。

这样,这800万美元谁都动不了,这其实属于一个,双输的结局。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王石就萌生了再创建一个公司的想法。

股份改革 其实我认为王石这个时候,如果脱离深特发。以个人的名义,创立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公司,可能以后万科的发展就不会有那么多波折。

可惜他没有,他的想法是把他掌控的展销中心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可是好事多磨,他的展销中心,毕竟属于深特发,深特发不点头,他是不可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的。

他与上层领导又有很深的矛盾。他把股份改造的文件递交上去之后,上面果然给他驳了回来。还回赠了他一句:你王石一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现在明白了吧,你跳十万八千里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看看,多么招人恨。 领导不批准,王石也还有门路,他找到了深圳市市委书记,但市委书记也没明确答复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只是说,年轻人要沉住气,改革肯定有阻力,你们的股改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操之过急。

回来后王石那个煎熬啊!等了一个多月,没办法去北京疏通关系,最后,市委副书记亲自,去深特发老总那里做工作,老总最终才勉强同意。

万科出世

股改之后肯定要,创建一个新的公司,就需要一个新的名字,经过几番思考研讨,最终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1988年11月21日,万科出世得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原展销中心,净资产1324万元折合成1324万股入股。国家与员工各占60%与40%。 上市后公开招募资金2800万元。 放弃股份 这员工占的40%股份,因为王石是总经理,所以理所当然应该占一个大头,占个一半左右并不过分。就以40%的一半股份算,这在当时就得值几百万,拿到今天,估计至少也得价值几十亿。但是,王石放弃了自己应得的这部分股份。 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知道他自己是一个,张扬脱跳脱爱出风头的性格。他成长环境下给他带来的价值观就是,特别讨厌暴发户;如果他自己突然成为了一个暴发户,又有钱又张扬。那得多招人恨,说不定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以名和利之间他选择了名,为了继续展现而不限制他张扬跳脱的性格,而放弃了大笔的股份。

不得不承认王石这一点真的是:为常人所不能为。

这就好像,你买彩票中了五百万,等到领奖的时候,你又把他放弃了,关键你还不只是花两块钱买彩票,你最起码也得花了几百块上千块,买的彩票,最终还放弃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钦佩他。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得承认,我不会选择放弃因为我的境界没有这么高。

你说后来,王石对他放弃股份这个事到底有没有一些后悔呢?这里我个人分析,他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后悔的?

证据有二个?第一,就是他放弃股份这个事,他一直在反复提及,每次一有机会他都会提到这个事。如果他真的释然了,那么世人知不知道这件事,他根本就不会在乎了,也必然就不会经常提及。第二,就是他的年薪很高,即使他在哈佛求学的时候,已经不过问万科管理事宜,也依然拿着超过千万的年薪。相反如果他手里还有着大笔的股份,我相信他必然不会给自己过高的年薪,甚至,零年薪都有可能。

多元化发展 最开始,万科是以索尼为榜样,进行多元化发展的。

1992年,万科就实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业务范围已经涉及:零售、进出口,投资、房地产、广告、影视,印刷、饮料,等十三大类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那个怡宝矿泉水,就是当年万科创办的。还有万佳百货,后来卖给了华润集团,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华润万家超市。

甚至还成立过一个叫万科足球队的足球俱乐部。不过存在的时间很短。

减法 王石心里明白,虽然企业现在多元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大部分都在吃政策饭。就是,当前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处于一片空白,国有企业毫无竞争力的一个状态。所以才会干啥都能成。但是,这个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显然并不会。

所以在1993年的总结会上,万科管理层,就对自1988年以来公司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反思。最后就决定放弃,以多元化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决定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

并且决定,只开发,精品住宅楼,放弃了其他,酒店、公寓,别墅,商场,写字楼等

这种深化经营细分领域市场的做法在现在来说,很常见。但是在当年那个时代就显得异常突兀。,因此王石也受到了外界的,各种质疑。

王石那他就拿出了三个公司作为案例予以反驳:麦当劳,可口可乐,沃尔玛这三个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但是却只经营一项业务。

事后也证明,王石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

当年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非常多,但到现在,依然还存活着的还有几个?活下来的基本都是像万科一样,砍掉了所有的非主营业务,专营一项。没有这么做的无一例外都死掉了。

25%原则 在确立了以房地产为公司主营业务之后,王石就向外界做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承诺:就是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意思就是万科要把做房地产的利润,控制在25%以下。

这个很多人可能就不理解了,正常企业都是要求利润越高越好,怎么会主动限制自己利润呢! 而且我们都知道房地产行业可是中国二三十年来利润率最高的行业。50%的利润很平常,甚至最疯狂的时候能达到百分之一两百的利润。

这里不得不再佩服一下王石,他又做出一个就算当今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做到的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又对企业无比的重要。 这个事儿怎么理解呢!

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个是生存的角度, 先要明白,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能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企业最后都是因为,入不敷出运营不下去死掉的,并不是,被别的公司击垮的。

所以所谓开源节流,有时候节流比开源更重要,就是控制企业运行成本比赚取更多的利润更重要。 因为赚钱是受竞争、市场、政策等外界环境所影响的,你有时候是控制不了的;

而省钱则是你实实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

如果一个企业长时间坦然的接受超额利润,那么这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必然也会高企。这个是有很强的因果关系的,假设,一个企业今年的运营成本是200万,但是利润赚了1000万,那么明年,领导层说,我们要让公司活得更持久些,继续保持现在的规模运行。那么你认为,他背后的投资公司,大小股东能同意吗?

肯定不会同意。肯定会让公司加大投资,加大运营规模,以赚取更多的超额利润。 别说这是公司赚的钱,就算是拉风投,一个小公司突然拿到一大笔钱,那他能为了让公司活得更持久些,而把这个钱慢慢花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有了钱进行市场扩张,是理所当然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拿了超额的利润,必然会对这个市场有着非理性的判断,你的扩张就会非常的狂热和盲目。然后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这个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控制,想转型根本无法实现。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轰然倒塌。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大公司就是这么由胜转衰的,他们的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他们的销量高到了一定程度,突然哪天销量下跌的一些,即使下跌之后的销量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小公司有这样的销量,那就高兴死了。但就因为这一点销量的下跌,他们就由盈利变为了亏损。然后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HTC哪个不都经过了这样的一步?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不也是这样来的吗?在钢铁年景好的时候,疯狂的投资,重复建设高能耗低技术水平的炼钢厂。当市场环境变差之后,整个钢铁行业全部亏损,如果不是有政府支撑,必然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

另一方面理解就是竞争的角度

一个行业如果拥有着,超过其他行业的超额利润,那么就给未来的,竞争者,留下了充分的进入空间。

一个新进入的公司,运营成本比你小,利润率要求就可以比你低,这样产品定价就比你低。那么等对方,慢慢站稳脚跟,把品质也提升上去之后,你拿什么跟对方竞争?

这种事情在中国已经上演过很多次,神舟,小米,乐视都是这样杀入市场的

宝马奔驰都长年,保持着低于10%的利润率,也都是基于这个考虑。

两千年3月8日深特发,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把他持有的5000万股万科股份相当于万科总股份的8.1%, 全部转让给了华润集团

宝能大战带来的警示

关注万科的人可能会知道,就前段时间宝能系,跟万科之间,上演了一场,股权争夺大战。事件发展到现在,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王石团队的输面已经很大了。具体的股权操作细节非常复杂,绝对可以单独拿出来写本商战小说,我们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百度。简单说,其实就是,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直接收购股票,想要达到控股万科的目的。

一般正常的企业收购流程大概是,收购方向被收购方发一个收购要约,就是报个价每股多少钱,收购多少股份?被收购方董事会进行决策,如果最终决策通过了对方的收购要约。则会通过一级市场进行股票交易。

而未经过对方同意,直接在二级市场,大量收购股票,想达到控股对方公司的行为,被称为恶意收购。 关于什么叫一二级市场,具体大家可以百度。

君万之战 其实在1994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就是,君安与万科之争。过程也类似,就是君安想直接在二级市场收购万科的股票,达到控股万科的目的。好在当时王石获得了,万科最大的股东国有持股方的支持。最终把君安拒之门外。

而这次宝能的袭击,最大的股东,华润集团,则站在了王石的对立面,直接导致了王石团队将要出局的局面。

为什么好多公司喜欢对万科,进行恶意收购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万科的股份过于分散。 董事会决策不可能让每一个股东,都参与进来,只能让股份排名靠前的那波参与。

这无形中就降低了参与公司决策的股份数。如果所有的股东都参与决策,那么想控股公司,必须达到51%的股份。

而如果,持有50%股份的中小股东都不参与公司的决策。

那么想控股这个公司,难度简单了很多,只要控制26%的股份就可以,对么。

因为参与决策的总共只有50%的股份。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万科整个管理层,包括王石自己,都几乎不持有股份。这样导致万科管理层,在董事会决策时话语权更加微弱。

随着一个公司的上市,不断的增发股份。股权由集中慢慢走向分散也是必然的。那么如何避免,其他公司的恶意收购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纳斯达克的AB股机制。

b类股跟a类股的价值是一样的,但在董事会决策时,一个b类股等于20个A类股。就是b股,在投票时有二十张选票,而a股只有一张。

普通投资者持有的是a类股,而创始人团队持有的是b类股。这样,你在二级市场上,无论再怎么收购,也是不可能控股这家公司的。

京东,百度,阿里巴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

京东刘强东只有23%的股份,但因为他持有的B类股,则在董事会决策时占有80%多的决策权。

这次万科与宝能的大战,很可能对万科是一件坏事。但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却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给管理层敲响了一个警钟,未来必须要改革推出类似a B股的机制,不然无法支撑创新创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