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的蟹中三味

 昵称50319000 2023-11-01 发布于北京

秋风起,品蟹正当时。

齐白石画虾为人们所熟知,其实除了虾之外,齐白石画蟹也堪称一绝,他还题写了大量以蟹为主题的诗作,这在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齐白石笔下,螃蟹有着十分丰富甚至相互矛盾的寓意——它可以是家山之想的象征,也可以是文人唱酬的媒介;可以用来恭维好友,也可以借以自许甚至自谦;拿它来影射横行无忌的恶势力是传统做法,用它比喻饱受欺凌的草民则是齐白石的创造。看似矛盾,实则和谐,而这一切都来自齐白石最真实的人生体验。

齐白石的蟹中三味

齐白石《蟹酒》

何处持螯把酒壶——家山之想

1917年,齐白石在一幅《螃蟹图》上题句:“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尝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此处“借山馆”系指齐白石于1906年在湘潭茹家冲所买房屋。这段题跋是他对自己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务农,因体力弱,改业木匠,后又为乡民作画。在四十岁以前,齐白石的活动范围大体不离家乡杏子坞周围百十来里,故而对家乡一带的农村生活环境十分熟悉,螃蟹是他时常目之所见的对象。1895年,齐白石与黎松庵等人在家乡组建“罗山诗社”,时时唱酬往还。二十年后,齐白石在写给黎松庵的信中回忆这段时光,也不忘提到螃蟹:“日将夕,与二三子游于杉溪之上,仰观罗山苍翠,幽鸟归巢,俯瞰溪水澄清,见蟛蜞(即螃蟹)横行自若。少焉,月出于竹屿之外,归诵芬楼,促坐清谈……月已西斜,尚不欲眠。”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1917年二入都门、尤其是1919年定居北京以后,齐白石会屡屡通过画螃蟹、写螃蟹来寄托乡愁。正如他在1933年出版的《白石诗草二集》自序中所写:“及至都门,重居法源寺僧舍,以卖画刻印为活计。朝则握笔把刀,日不暇给。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谁使垂暮之年,父母妻子别离,戚友不得相见?枕上愁余,或作绝句数首,觉忧愤之气,一时都随舌端涌出矣。平时题画,亦多类斯。”此集中有多首题咏螃蟹的诗作,都是“枕上愁余”,借以安放故园之思、家山之想的。比如《题画荷花兼蟹》:“年年糊口久忘归,不管人间有是非。三字难除香色味,荷花残矣蟹初肥。”在《食蟹》诗中,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更为直白:“九月旧棉凉,持螯天正霜。令人思有酒,怜汝本无肠。燕客须如雪,家园菊又黄。饱谙尘世味,夜夜梦星塘。”

在这一类作品中,螃蟹作为盘中之物,并不仅仅只是一道食材而已,它更多地代表了农民出身的齐白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在《画老农食蟹图》诗中,齐白石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老农在辛苦劳作间隙的小欢喜:“马嘶欲食谷,犁牛何苦忙。放下手中犁,且喜蟹螯香。” 1918年以后,湖南兵乱匪患愈演愈烈,齐白石为了发展艺术事业并维持一家生计,不得不远赴北京定居。他对于战乱导致自己有家不能归的现状深感无奈,在《蟹》这首诗中写道:“昨日家书到,阿爷望早归。何时狼虎地,把酒蟹螯肥。”类似的还有《芋苗兼蟹》:“蟹重半斤湘上少,芋高一丈此间无。家园十载生荆棘,何处持螯把酒壶。”

今日诸君安在哉——诗酒之会

诗酒酬唱既是传统文人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交际手段,又是他们切磋技艺、展露才华的主要场景。汉代孔融、陈琳等“建安七子”常在邺下聚会,东晋则有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流传千古的兰亭雅集。齐白石由农民画匠成长为文人画家,他对于这种诗酒雅聚兴味十分浓厚。这些聚会中,时常出现螃蟹的身影。

1894年,齐白石的好友王仲言发起组织诗会,齐白石等四五个人参与其中,约定集会地点,“随时集在一起,谈诗论文,兼及字画篆刻,音乐歌唱。”随着诗友圈子扩大,又先后成立了“龙山诗社”、“罗山诗社”。齐白石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写了一首诗《食蟹,兼寄黎松安、王仲言、罗醒吾、陈伏根、尹启吾、黎薇生、杨重子、胡石安》:“家山咬定不须归,燕市霜螯九月肥。湘上故人余几辈,及时应把菊花杯。”诗题中提及的均是当年的诗社好友。大约齐白石当年与家乡诗友雅聚之时,常以螃蟹佐餐助兴,所以他后来每当食蟹便会想起他们。类似主题的诗句还有:“黄菊初香蟹已肥,偶逢陶谢瓮须开。刘伶毕卓李太白,今日诸君安在哉。”(《前题》)“富贵何如把酒壶,昔人沉醉却非愚。先生有蟹欣开瓮,陶谢能来共饮无。”(《食蟹开瓮》)诗中借陶渊明、谢灵运、刘伶、毕卓、李白来指代王仲言、黎松安等曾与自己诗酒欢聚的往日诗友。

定居北京以后,齐白石结识了陈师曾、梅兰芳等众多好友,“旧友在京的,有郭葆生、夏午诒、樊樊山、杨潜庵、张仲飏等。新知旧雨,常在一起聚谈,客中并不寂寞。”尤其是陈师曾,对齐白石颇有知遇之恩,而且对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回忆说:“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1922年春,陈师曾将齐白石的画作带到日本东京参加第二届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白石的作品大受欢迎,从此“海国都知老画家”。1923年农历八月,陈师曾不幸英年早逝。齐白石痛失好友,心情沉重地写下来《与友人重过三道栅栏,话陈师曾》:

栅栏三道草秋衰,作别陈人不再来。

吾辈何为不饮酒,蟹肥时过菊残开。

诗并有自注曰:“陈师曾七月二十四日来三道栅栏,自言二十八日之大连。闻在大连得家书,奔祖母丧,死于南京。”

如君才气可横行——文采之誉

以螃蟹之横行比拟文人才华横溢、可以横行天下,是古已有之的。元代伊世珍撰《琅嬛记》引《成都旧事》:

王吉夜梦一蟛蜞,在都亭作人语曰:“我翌日当舍此。”吉觉异之,使人于都亭候之。司马长卿至,吉曰:“此人文章当横行一世。”天下因呼“蟛蜞”为“长卿”。卓文君一生不食蟛蜞。

说有个叫王吉的人,夜里梦见一只螃蟹开口说话,称自己第二天要在都亭这地方休息。王吉觉得奇怪,就安排人到都亭去等候,结果到了时间,来的却是司马相如(字长卿)。王吉就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将(像螃蟹一样)横行一世。从此天下人把螃蟹叫做“长卿”。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由于这个原因一辈子都不吃螃蟹。

齐白石十分熟悉这个典故。据《庚申日记》,齐白石在1920年农历九月初二画蟹并题诗:“未必识文章,只解横行老。呼之为蟛蜞,恐惹文君恼。”在1925-1926年创作的《白石诗草(己丑十一月初起)》手稿中,又有一首《蟹》:“不惭颜色壳青青,无复文君梦长卿。海内文章遗老隐,汝曹何恃亦横行。”

以螃蟹横行来比拟、赞誉友人的才华,对齐白石来说是驾轻就熟之事。《白石诗草二集》里有一首《题林畏庐画》:“如君才气可横行,百种千篇负盛名。天与著书好身手,不知何苦向丹青。”林畏庐即林纾,近代著名翻译家,喜作画。1921年经朱悟园介绍,林纾与齐白石相识,曾为齐白石书写润格。观此诗意蕴,齐白石对于林纾的文章极为推许,至于其画则颇不以为然。

齐白石曾为弟子李可染画了五只螃蟹,题字:“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也。”1950年齐白石画《螃蟹》(现藏首都博物馆),款题:“大悲先生治麻木,亦可横行。画此赠之。九十白石。”1945年后,齐白石常用一方白文印“老年肯如人意”,看他对自己的弟子、对医生全都不吝溢美之词,可见其情商之高、活得通透。

不但以螃蟹誉人,齐白石还以之自许。创作于1924-1925年的《白石诗草(甲子并乙丑)》手稿中有一首《芦蟹》:“斜日照山塘,芦茅秋影凉。横行何所恃,浊世贱文章。”在自许文章可横行的同时,又对世态炎凉抱有愤激之情。当时齐白石正处在“衰年变法”期间,由于他的木匠出身以及“胆敢独造”的精神,他在北京主流文人画家圈子里是受冷落、被边缘化的。

齐白石的弟子娄师白回忆说,他曾见到齐白石过去给人画的一个扇面,只画了三个蟹,题诗也很别致,其诗曰:

多足乘潮何处投,

草泥乡里合钩留。

秋风行出残蒲界,

自信无肠一辈羞。

后自注:予曾客保阳,夏午诒意有所荐,予作此诗止之。白石。

夏午诒是齐白石多年好友,他在保定任职时,很受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宠信。通过夏午诒的介绍,齐白石为曹锟画过多幅画作。观此诗意,夏午诒似有意为齐白石在曹锟手下谋个职位,但齐白石却以“无肠”(不热衷此道)为由婉拒了。

看君行到几时休——敌寇之恨

螃蟹以其“横行”、“无肠”等负面形象,往往在文艺作品中被借以讽刺旧时的贪官、无赖等不良之辈。这方面最脍炙人口的是明人写权相严嵩的诗句:“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齐白石以螃蟹为主题的诗画,也有表达这一层寓意的,但是这一类作品为数不多,且都出现在比较晚的时期。这与齐白石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中年以前,齐白石的生活是在较为和平安定的小环境中度过的。进入民国以后,内战频仍,尤其是1918年起,湖南湘潭一带兵乱匪患愈演愈烈,老百姓难以安生,齐白石也为此吃尽苦头,不得不长期避居北京。1930年代,齐白石画过一幅《鱼蟹图》,描绘一条可怜的小鱼,避开了横行的螃蟹,却又面临被两条大鱼吞没的危险,其上有句云:“三百石印富翁齐璜无处投足时作。”在这里,螃蟹就代表着了欺凌百姓的恶势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北平。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从来没曾遭遇过的事情,一旦身临其境,使我胆战心惊,坐立不宁。怕的是:沦陷之后,不知要经受怎样的折磨,国土也不知哪天才能光复,那时所受的刺激,简直是无法形容。我下定决心,从此闭门家居,不与外界接触,艺术学院和京华美术专门学校两处的教课,都辞去不干了。

此后,齐白石便拒绝将画卖与日本军官和汉奸们。1944年又有题画螃蟹诗:

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

去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

这是齐白石见日寇的泥脚愈陷愈深,日暮途穷就在眼前,所以拿螃蟹来讽刺他们。类似主题的诗句还有:“老年画法没来由,别有西风笔底秋。沧海扬尘洞庭涸,看君行到几时休。”(《邻人求画蟹》)“披甲拳丁性气高,草泥乡里见君曹。平生自负横行力,却逊乘潮海外妖。”(《蟹》)

有趣的是,齐白石有时借螃蟹讽刺敌寇,有时又用它比喻饱受欺凌、走投无路的草民。他有一首写于1933年之前的《蟹》:“大地鱼虾惨尽吞,罟师寻括草泥浑。长叉密网才经过,犹有编蒲缚汝人。”

一只小小的螃蟹,却可以为相互矛盾的众多意象代言。齐白石似乎想通过螃蟹诗画告诉我们:不要用非白即黑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因为世界的本相就是复杂多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