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笔下秋天的色彩 ... 诗白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3-11-01 发布于陕西

.

北京晚报 | 2023年11月01日

  ▌诗白

  自古以来,悲秋是骚人墨客诗文的主题之一。从楚国的宋玉始就发出了“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叹,尔后,悲秋者代代有之。然而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反传统,力矫此风,大力赞美秋天,表现出他独特审美。譬如,在他的《秋词二首》中,突出而集中地表现出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颠覆了自古以来“悲秋”的传统,奏出了“秋胜春”的旋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如此,诗人满怀激情热烈地颂赞秋景、秋光与秋色:仰望苍天,晴空万里,忽见一只鹤搏击长空。

  在这种昂然奋进的心情下,诗人以简洁、明快和优美的语言,再次把人们带入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好一幅秋天的图画!秋的景、秋的色、秋的光,都一一摆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感到清新明丽,宁静和谐。

  刘禹锡颂秋、咏秋的诗歌约有四十余篇。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描写了秋天独特的美。其中,有很多的佳句和名篇,如“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早秋集贤院即事》);“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自江陵沿流道中》);“云衔日脚成山雨,风驾潮头入渚田”(《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等,都很优美。

  又如,还有不少名篇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还特意描述对秋天的偏爱,以此寄托他的高尚情怀。譬如:“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秋江晚泊》)

  还有《洞庭秋月行》一诗中,诗人描绘了洞庭秋叶迷人的美景:“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八百里洞庭湖宛如仙境一般,又仿佛是一面巨大的“寒镜”,把远处的山映衬出来,或似收入湖中,使人触目可赏,惹人赞叹不已。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刘禹锡赞美秋天夜景的佳作,又是体现他独特审美的力作,还是他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骊珠。

  而描绘秋景叠秀的代表作,并为后人千古传诵和激赏不止的,当属他的《秋日送客至潜水驿》一诗: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全诗由八句组成,每一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第三四句成为千古绝唱,也多为后人模仿。如晚唐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脱胎于此;宋代大诗人王安石也非常欣赏这两句诗,曾亲自手书“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一联,悬于府邸,日日观看。王安石写的《即事十五首》第七首中的两句诗“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正是模仿这两句诗。后来,仿效者、赞叹者绵延不断,正如元代诗评家方回赞曰:“三、四天下颂之”。

  刘禹锡酷爱秋天,直到晚年仍对秋天情有独钟。他挥毫写下了一首不同凡响的兴寄力作——《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此时的诗人,身体虽弱,但壮志犹存。刘禹锡一生在仕途上坎坷不平,先后两次被贬到边远蛮荒之地。其间,与他有同样遭遇的挚友柳宗元在贬地柳州逝去,他悲痛欲绝。面对上述种种不幸,诗人虽然有些孤寂与愤懑,但并没有哀伤,他还写下《秋声赋》,与《始闻秋风》一诗相和,抒发了他不屈的志节。

  刘禹锡对秋天的歌颂,无不表现着诗人开阔胸襟、高洁的情怀与志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