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史丨被遗忘的独山之战:日寇黔驴技穷,在这一战充分体现

 人文之光 2023-11-01 发布于辽宁

19458月,在美苏两国的痛打之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随之结束。但事实上,早在1944年的秋季,日本就已经出现严重的颓败迹象,而这一迹象在独山之战中表现的很明显。

1、黔南事变

1944年秋季,二次世界大战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癫狂的日本侵略者不甘于失败,打算对中国再度发动一轮猛攻,然后迫使老蒋低头,进而扭转不利的局面。所以,日本方面纠结了五十万日军,对华中、华南等区域的重点城市发动进攻,在日军的进攻之下,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相继沦陷。而日军也趁机沿着黔桂铁路,进入贵州境内,并占领独山县——这一事变,就是近代史上的黔南事变。

当时民国的陪都位于重庆。如果黔南丢失,日军下一步很可能取道贵州进攻重庆。当然老蒋一开始也考虑过如果重庆被日军占领,就迁都成都。但是,倘若重庆真的丢失,对于士气来说必然是巨大的威胁。所以老蒋急忙成立新的战区来应对。

日军突然攻入黔南区域,也让当地的蒋军陷入慌乱状态,而这种慌乱也对日军的推进起到了推进作用。等到日军抵达独山县的时候,独山县的守军已经都逃光了,所以日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独山县。而这一路上,日军烧杀抢掠自然不必多说。

2、日军的被动挨打

当时占领独山的是日军的第三师团。占领独山以后,第三师团打算进攻独山北部100华里的都匀。如果说日军攻占独山的时候是利用老蒋的猝不及防,但此时老蒋也已经完成了布局。贵州的地理特征以山地为主,而中方的军队利用这一有利地形,提前组织好轻重机枪和火炮,阻击来进犯的日军。而且,阻击日军的中方军队大多使用的是美式装备,这也意味着对日军造成的杀伤更大了。很多日军指挥官在这场恶战中丧生,日军的推进也严重受挫。

而在中日双方军队交战的过程中,还留下了这样一则传说。说的是日军的一支部队在贵州的丛林中活动,突然遭遇了一群野猴子的袭击。猴子的特点在于行动敏捷,而且丛林的掩体,也给猴群的活动起到了屏障作用。对于闯入这片丛林的不速之客,猴群们没有客气,而且选择捉弄这群日本侵略者。在猴群的袭击下,日本士兵丢盔卸甲,甚至有的军官,还被猴子弄瞎了一只眼睛。

总之,人生地不熟的日军突袭独山,虽然短期内占了便宜,但因为人生地不熟的缘故,最终还是蒙受了巨大损失。

3、狼狈逃亡

日军虽然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独山,但其实也危机四伏。因为此时独山的日军距离其大本营很遥远,而且当时已经是深秋,天气日益寒冷,这意味着日军需要补给才能保证应对冬天的气候。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西南区域,老蒋可有大量的军队都驻扎于此,如果老蒋发兵来围剿,这些日军怕是难以存活。

所以日军的大本营命令黔南区域的日军撤离黔南。当然,撤离之前,日本人本着损人不利己的想法,在独山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破坏,力求把这一区域变成焦土。当中方军队收复独山的时候,独山县一片狼藉。

虽然如此,但是从日军在攻占独山之后,再也没能继续推进的情况来看,日军的颓败已经很明显了,这也预表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只要坚持抗战,要不了多久,日本人就该滚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