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绩有毒很危险,虚假繁荣有三点

 转型刚刚好 2023-11-01 发布于北京

对公司而言,业绩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不创造业绩,意味着产品竞争力不强,意味着团队能力跟不上,意味着公司流程、机制与文化出问题了。

没业绩很难受,然而,有了业绩,管理者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抛开业绩的表象看结构,看业绩是如何创造的,看业绩是团队的哪些人创造的,看业绩是可持续,还是昙花一现。

确切的说,管理者要减少虚假繁荣,要警惕有毒的业绩,那种看起来数字很漂亮,但却往往是不计成本投入的结果,或者业绩的构成有问题,真正需要承担战略使命的新产品没销量,永远靠老产品撑场面,或者业绩永远是由极少部分员工创造,大多数员工不出业绩,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要告诉自己,业绩是有毒的,问题是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有毒的业绩,原因有三:

第一,是战略问题。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只是满足于当下的业绩,从来不考虑3-5年之后的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周期,或者说每年的战略会议,只讨论当年的目标与行动措施,从不讨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从不思考公司的种子业务如何发展,只会用加减乘除的方式拆解当年的业务目标,这只能走向业绩的短视与功利主义。

于是,各种为了达成当年业绩目标的不择手段就会出现,各种对未来的透支就会出现,甚至会让客户过度消费,让订单过度集中于某个时段,这种情况下,有毒的业绩就产生了。

第二,是考核问题。公司经营,当然需要KPI,需要绩效考核。考核的好处是,公司考核什么,员工就会做什么,但考核的坏处是,公司不考核的,坚决不做。有人说,这个简单呀,只要把公司的战略重点都纳入考核不就完了吗?话是这么说,但真要落到考核项,管理者会发现,又会出现指标取舍、优先级排序以及权重结构问题。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指标层层拆解,越往下走,战略影响力进一步减弱,到了员工层,就剩下关注KPI本身,只要把某项指标达成就好了,至于指标怎么达成的,用了什么方法,是不是影响公司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指标,是不是影响公司长远发展,那就不是员工该管的事了。于是,有毒的业绩应运而生,各种漏洞和bug层出不穷。

第三,是流程、机制与文化问题。有毒的流程,就会导出有毒的业绩;有毒的机制,就会产生有毒的业绩;有毒的文化,更是会造成有毒的业绩。关于流程和机制,预防和改进起来并不难,有很多工具和技术手段能解决,比如流程再造,比如机制转换等等。但文化这件事,很多管理者摸不着头脑,什么是有毒的文化,团队平时你好我好很和谐呀,平时大家也不吵架呀,团队之间都能和平相处呀,怎么会产生有毒的业绩?

其实,真正的企业文化,是组织的信仰,是团队的做事标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行为要点赞,哪些行为要反对。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某些偏离企业文化的员工行为,管理者没喊停,某些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行为,最终却成了少数和另类,优秀员工反而被排挤,多数躺平的员工反而理直气壮,这样的企业文化之下,怎么可能会有好业绩?如果有,一定是有毒的业绩。

当然,文化问题追到底,背后依然是管理者的领导力出了问题,领导力有毒,业绩才有毒,这才是很多有毒业绩背后的真相。问题找到了,该如何解决,我们下期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