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汉月银山 2023-11-01 发布于陕西

91:沙塘鳢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沙塘鳢

分类:沙塘鳢科,沙塘鳢属

分布:我国东南各省水域

别称:四不象、肉趴锥、呆鱼、瘌蛤蟆鱼、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呆子鱼丶土憨巴、瞎嘎子、土狗公,木奶奶、虎头鲨、虎头呆、土婆鱼。

沙塘鳢是淡水肉食性鱼类,体型不大,头部扁阔,嘴大可达眼部正下方。一口细碎的小牙齿很锋利,体色黑褐色为主,腹部淡黄色。4-6月初为产卵季节,雌鱼产卵后即离去,雄鱼则守巢护卵,直至仔鱼孵出。

沙塘鳢是名贵淡水鱼,非保护动物,野生沙塘鳢比较少见了,市价150元/公斤左右,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

92:鼋[读:yuán]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分类:鳖科,鼋属

分布:我国东部和南部省份

别名:蓝团鱼、银鱼、绿团鱼、癞头鼋、鳖斑、康托尔巨鳖等

保护级别:濒危

鼋是鳖类中最大的一种。吻突极短,不到眼径的一半;尾端超出裙边。体长600毫米左右。鼋主要栖息于内陆、流动缓慢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有冬眠的习性。一般昼伏夜出,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类,偶尔吃植物。鼋最大的本能是,不仅能用肺呼吸,而且能用皮肤呼吸;甚至能通过咽喉吸取氧气。

每年11月鼋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繁殖期在5-9月,雌性夜间上岸在向阳沙土地上掘穴产卵,每次产十几枚到数十枚不等,多达100枚,卵呈球形,具有白色钙质卵壳,约40-60天孵化出幼体。

93:荔枝蝽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荔枝蝽虫卵及幼虫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荔枝蝽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荔枝蝽二龄幼虫

分类:半翅目,蝽科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别名:荔蝽,荔枝蝽象

果树害虫,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形、黄褐色。臭腺开口于后胸侧板近前方处。腹部背面红色,雌虫腹部第七节腹面中央有一纵缝而分成两片,应用这一特征可以鉴别雌雄。

成虫在树上浓郁的叶丛或老叶背面越冬。翌年3、4月恢复活动,产卵于叶背。5、6月若虫盛发为害。若虫共5龄,历时约2个月,有假死习性,多数在7月间羽化为成虫,天寒后进入越冬期。若虫和成虫刺吸荔枝和龙眼的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如遇惊扰,常射出臭液自卫,沾及嫩梢、幼果局部会变焦褐色。

94:梨小食心虫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梨小食心虫成虫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梨小食心虫幼虫

分类:卷蛾科,小食心虫属

分布:广东、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内蒙古、江苏、吉林、辽宁、四川、新疆、浙江、香港、台湾

别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

果树害虫,成虫体长5.2-6.8毫米,体色灰褐色,无光泽。白天羽化,昼伏夜出,以晴暖天气上半夜活动较盛,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越冬代成虫多产卵在叶背上,卵散产;多产卵在果面上,1果多卵,因此后期也常见1果多虫,近成熟的果实着卵量较大。幼虫孵化后,先在产卵附近啮食果皮,然后蛀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幼虫进入蛀孔后,先在果肉浅层为害,将虫粪从蛀孔内排出;蛀孔外围堆积的粪便逐渐变黑、腐烂,形成一块较大的黑疤,俗称“黑膏药”;最后蛀入果心,在果核周围蛀食并排粪于其中,形成“豆沙馅”,果实易脱落,不耐贮藏。

95:短额负蝗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短额负蝗

分类:直翅目,锥头蝗科,负蝗属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

别称:中华负蝗、尖头蚱蜢、小尖头蚱蜢

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美人蕉、一串红、鸡冠花、菊花、海棠、木槿、禾本科草坪草等植物。雄虫体长21-25mm,雌虫体长35-45mm,绿色或褐色。若虫共5龄,一年发生两代,5月至6月越冬卵孵化,7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第二代若虫为害期主要在7月至8月,8月中旬至10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卵多产于杂草多、向阳的沙土中,深度一般为3-5cm。11月中下旬成虫开始陆续死亡。

96:中国绿刺蛾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分类:刺蛾科,绿刺蛾属

分布:分布于华北、山东、四川、贵州、湖北、江西等地。

别名:褐袖刺蛾、小青刺蛾

果木类害虫,危害桃、枣、樱花、苹果、梨、李、柑橘等多种植物。

成虫体长约12mm,头、胸及前翅绿色,翅基与外缘褐色,后翅灰褐色。卵椭圆形,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5~22mm,体黄绿色,茧椭圆形,棕褐色。蛹莲子形,黄褐色。

98:无齿螳臂相手蟹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蛸蜞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蛸蜞

分类:十足目,相手蟹科,螳臂相手蟹属别名:蛸蜞(shāoqí),无齿螳臂蟹、汉氏螳臂蟹、无齿相手蟹

分布:海南岛、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东半岛等地

一般穴居于近海淡水河流的泥岸上或在近岸的沼泽中。为鼠类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无齿螳臂相手蟹并不无耻,“无齿”指的是背甲左右靠近眼睛的地方(前侧缘)没有锯齿状的突起。青色的名为“无齿螳臂相手蟹”,红色的是“红螯螳臂相手蟹”,它们在崇明当地分别俗称“青蛸蜞”“红蛸蜞”,均为崇明特产美食。

蛸蜞有各种吃法,主要是吃它的螯足,蛸蜞酱,醉蛸蜞,油炸蛸蜞,爆炒蛸蜞等等。(禁渔期禁止捕捞)

99:无齿相手蟹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蟛蜞

分类:方蟹科

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广东,珠三角等地

别名:蟛蜞,螃蜞或蟛蚑(péngqí),磨蜞,农村习惯俗称嘟噜子、小蟹子等。

小型蟹类,又名蟛蜞。生活在咸淡水交汇处,腿上无毛是其区别于蛸蜞的一大特征。雄性螯足较大,雌性螯足较小,螯足没毛,步足有毛。多栖息于江河堤岸、沟渠等处的洞穴中。喜食腐植质,也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钻洞能力很强,行走速度快,是常见的淡水小型蟹类。在河边泥土小洞中栖存。善于攀爬树木。

夏天的蟛蜞吃芦苇叶子,一股草腥味。到了冬天,蟛蜞冬眠,它们都在洞中,这个时候它们已经不吃东西了,用铁锹挖出来是可以吃的。可制成蟛蜞酥、蟛蜞酱,辣蟹,蟛蜞咸虾酱,醉蟹等

100:黄刺蛾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黄刺蛾卵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黄刺蛾

中国动植物(动物篇十)

黄刺蛾幼虫

分类:鳞翅目,刺蛾科

分布:国内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西藏外,其他省均有分布

别名:茶树黄刺蛾

以幼虫为害枣、核桃、柿、枫杨、苹果、杨等90多种植物,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黄刺蛾幼虫又名麻叫子、痒辣子、刺儿老虎、毒毛虫等。幼虫体上有毒毛易引起人的皮肤痛痒。

天敌 上海青蜂、刺峨广肩小蜂、一种姬蜂 CmptuS Sp.、螳螂、核型多角体病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