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姿飒爽的狮子,实际却没表面那么光鲜亮丽,从小就过着流浪生活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11-01 发布于北京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在动物界中,近亲交配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而许多人非常好奇的是,作为草原之王的雄狮,令所有动物望而生畏,它们会有近亲繁殖的事情发生吗?

狮子群居的内部奥秘

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一种群居的物种,它们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族群结构。

一个典型的狮群由8-30只狮子组成,平均每个狮群约有17只成员,狮群呈现明确的家庭分工,雄狮负责巡视领地、保卫和抵御外敌,雌狮则负责觅食、繁殖和抚育后代。

可以说,狮群的核心是雌狮,在狮群中,雌狮的地位不变,它们一直留在群体中生活。

而雄狮的地位则取决于实力,一旦被外来雄狮打败,就会被迫离开狮群,过上流浪生活,新的雄狮王会杀死前任雄狮的幼崽,以此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与动画电影《狮子王》不同,现实中的狮子王的故事很残酷。

新狮王通常会杀死前任狮王的所有幼崽,无论雌雄,这也是为了防止它们长大后夺取王位。

就连狮子王的位置也并不是世袭的,而是凭实力竞争获得,前任王者一旦老弱就会被外来雄狮打败。

所以,电影中的情节不太符合狮群的真实规律。

与雄狮不同,雌狮的地位是不受影响的,它们是狮群的中流砥柱,承担着繁衍和捕猎的任务。

母狮们彼此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会世世代代居住在同一片领地,即使狮王更替也不会离去。

可以说,雌性狮子才是狮群的根本所在,而狮王不过是外来的打工人,只要被打败就会离开,回归流浪生活。

雄狮出生后也会在母狮照顾下长大,但到了一定年龄便会被赶出去。

它们要么流浪,要么挑战其他狮群的王位,如果一直无法取代狮王的话,那么它们就只能沦为孤独的流浪汉。

动画《狮子王》中,幼年的辛巴被叔叔刀疤放逐,其实就是这个套路。

可以说,雌狮统治着狮群的内政,而雄狮只能在外徘徊,想方设法重新回到族群中安度余生。

被迫流浪:雄狮的艰难命运

狮子是非洲草原上最强大的猛兽,它们生活在族群中,靠集体狩猎获得食物。

在狮群中,只有狮王拥有交配权利,为了维持血统的纯净,狮王会杀死族群中其他雄狮所生的幼崽。

因此,当小雄狮成长到2-3岁时,为了避免它们与狮王竞争,成为对手,它们就会被狮王赶出狮群,成为“流浪汉”。

这些被驱逐的年轻雄狮,大多鬃毛还未完全长成,这也就标志着它们还未完全性成熟,此时它们不得不离开出生地,开始在非洲草原上艰难求生。

这些雄狮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它必须学会独自捕猎,但是仅靠单打独斗就想要在大草原生存下来是十分困难的。

要知道,狮子适合群体合作捕猎,但是流浪雄狮只能单枪匹马,这也使它们捕猎成功率大大降低。

更艰巨的是,这些年轻雄狮还要面对成群结队的鬣狗。

鬣狗与狮子世代为敌,它们经常成群围攻独行的狮子,如果没有众狮相助的话,那么这些流浪者往往只能暂时离开猎物,选择退避。

甚至有部分强壮的雄狮,也会与落单的同类竞争有限资源,对弱小同类进行攻击。

流浪雄狮为了生存,会暂时抛弃狮子的傲气,学会屈服现实,与其空腹而终,不如暂时充饥,再寻机会反击,残羹剩饭对它们来说,也是生存的希望。

可是独来独往的流浪雄狮,寡不敌众,难以对抗结伴出动的鬣狗。

为了生存,这些流浪雄狮会自发聚集,建立联盟,它们互相配合,提高捕猎成功率。

只有这样,这些弱小的联盟才能在猛兽草原上开刻出一席之地。

在漫长的流浪中,幸存下来的雄狮终将获得足够的实力,它们会离开联盟,孤身一狮来到故地,挑战此地的新狮王,争夺统治权。

然而成功夺权的机会却十分渺茫,大多数雄狮只能在漫漫流浪中结束一生,永不再见故土。

即使成功击败故地的统治者,新狮王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它必须尽快驱逐故地的幼狮,因为这些是旧狮王的骨肉,日后必成大患。

同时还要防备故地雌狮的反击,因为这些母狮的孩子遭到杀害。

为了稳固地位,新狮王必须尽快赢得族群的支持。

可以说,流浪生涯是雄狮不得不面对的命运,但只有少数历尽艰险的雄狮最终获得实力,能以一当十,力战狮王,夺得领地与配偶。

正因如此,每一位成功的狮王,都必然经历过地狱般的流浪历程,这是雄狮不得不选择的成王之路。

只有幸存下来的雄狮才拥有与生俱来的尊严与力量,它们经受住了草原上一切生存考验,这场考验将它们锻造成真正的王者。

而这就是雄狮不得不流浪的原因,也是它最终能成为狮王的关键所在。

流浪雄狮遇到母亲交配的几率有多大?

小狮子在2-3岁时就被赶出狮群,开始独自生活,它们为了觅食和寻找新的领地,会不断迁徙,与出生地越来越远。

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公狮很难再回到故乡,偶尔有极少数记忆力强大的个体,会在7-8岁时尝试回归。

比如有记载的一只公狮A,在被赶出家族两年后,突然回到了故地。

它日夜潜伏在离狮群500米远的灌木丛中,通过气味勾起了一些儿时记忆,但是最终A并未走进狮群,而是转身离开,再也未出现。

虽然说概率特别小,但是也不是毫无可能的。

美国纪录片曾记录过一幕感人的母子重逢,一头流浪了10年的公狮,在草原上嗅闻时,发现一头母狮的气味异常熟悉。

两头狮子互相对望,都感到十分亲切,慢慢地凑近,仔细嗅闻对方的气味。

在确认对方的身份后,它们亲昵地互相蹭了蹭,随后便各奔东西。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狮子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能辨认出同伴的气味。

小狮子成长期会与母亲有大量接触,而这个气味记忆可以保留很久,即使10年后也能认出,当发现对方是自己的母亲时,公狮自然不会有任何交配的行为。

事实上,公狮交配对象的选择遵循严格的规矩,它们会离开出生的狮群,流浪到其他地方建立自己的领地。

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的风险,公狮很少回到故乡,也极少与故乡的母狮交配。

一般来说,狮群的中心都是成年母狮,公狮要定期更替,每次只能当3年左右的“王”,而母狮性成熟需要3年时间,正好它们的父亲狮王已经被打败,所以也不会发生近亲繁殖。

虽然说动物没有人类那么复杂的伦理观念,但是长期演化形成的生存机制,使它们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偶尔出现的个体异常,也会在自然选择下被淘汰。

所以,我们不必担心狮子母子相逢后会有负面行为,它们有自己严格遵循的生存法则。

与狮子不同,有些动物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父母会主动驱逐子女离开,比如在北极熊群体中,母熊会在小熊两岁时就将其赶走,远离自己的地盘。

小熊最终只能被迫离家出走,开始漫长的独自流浪。

遇到同类之后,它们会打斗以争夺食物和地盘,而流浪期长达4-5年后,小熊才有机会找到独立的生存空间,并与异性北极熊交配生育。

可以说,整个过程充满艰辛,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近亲繁殖。

还有一类动物能够演化出特殊的近亲识别机制,可以判断对方是否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或父母,例如囊鼠就拥有这种天赋。

它可以通过气味分辨近亲关系,当发现面前的是自己的母亲时,公囊鼠会立即停止任何的交配企图。

这种敏锐的近亲辨识能力,能大大减少同类间发生近亲繁殖的概率,它说明动物虽不具备人类的道德规范,但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也会形成避免近亲繁殖的生存机制,以此来保证物种的持续进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