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蕉的“云间”指的是什么?

 不易齋2 2023-11-02 发布于美国

图片

白蕉(1907—1969),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新尚路16号。姓何,名馥,又名治法,字远香,号旭如,小名桔馨。别署甚多,如无闻子、东海生、北公山等,斋名有求是斋、万楼、愚楼等,自取名“白蕉”行世。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书法十讲》《云间言艺录》等,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秘书室副主任。白蕉书法独具面目,与黄宾虹、高二适、李志明合称“二十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

细观白蕉书画作品中多不同俗的印文及落款,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白蕉在精练极简的印文中巧用歇后语这一特殊文辞内容,创作出内涵丰富的不同印章,有些印章往往由前一方印文谜面作“引子”,引发后一方印文谜底作“后衬”,两方印的印文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呈现出彼此关联的印文隐喻。这种以自身处世刻制的印章艺术,是白蕉印章文化的独特智慧,其中究竟蕴藏着他怎样的人生哲理和身世密码?唯有打开其个人生活轨迹之门,才能探明寓意深刻的印文隐喻内涵。

图片

图一  云间下士

图片

图二  云间白蕉之印

在白蕉的书法篆刻中,首推“云间下士”印文(见图一)、“云间白蕉之印”印文(见图二),以及“云间居士白蕉”落款(见图三)等。“云间”一词具有浓郁的地域气息,研究白蕉印文及落款,“云间”一词是绕不开并待解的首要“症结”之谜。

图片

图三  “云间居士白蕉”落款

白蕉出生于张堰镇(今上海市金山区),与号称“云间”的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区)行政区域相邻。金山张堰镇人士白蕉,为何以松江“云间”人士自居?回眸千年历史,金山、松江二县地域是否有重叠命名之时?2010年,在上海召开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前夕,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当时上海每个区县各出一册区县志。从松江卷(何惠明著)、金山卷(王宏刚、张安巡编著)中寻觅“云间”源头,白蕉仰慕、崇拜并自诩“云间”人士的历史轨迹渐露而出。

其一,“云间”地域广阔。

古之“云间”东、南临海,北临长江,西与今浙江相连,覆盖地区广袤,是一个大县概念,白蕉家乡金山县张堰镇自古亦在“云间”地域范围内。唐天宝十年(751),上海松江设立了“华亭县”,后改称“松江县”,别称“云间”。元朝时,将“华亭县”升格为“华亭府”,行政上统领今上海全境。千年前“云间”声名远扬,民间有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有云间松江。”清嘉庆年间,“松江府”版图再次覆盖白蕉家乡金山区等周边地区。唐王勃《滕王阁序》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一说。

其二,“云间”人杰地灵。

“云间”之称,源于陆云(字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陆云、陆机兄弟二人皆出生于古代吴郡之地,即古时“松江府”管辖的北部“娄县”,又皆为“社稷之臣”孙权幕府的陆逊之孙。陆云是西晋文学家,其兄陆机《文赋》享誉中国文学、美学二史。陆机书札《平复帖》更是震惊书坛,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书法墨迹。诗书画全才的“云间人士”董其昌一枝独秀,其所著《画禅室随笔》成为明代文人书画之楷模,被誉为“云间画派”。永乐年间“二沈”兄弟(沈度、沈粲)书法堪称“沈体”,“云间”盛名可见一斑。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声驰海内,名播云间。”近代上海开埠数百年,“云间”之地被誉“上海之根”,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中心。

其三,“云间文化”使者。

白蕉怀有一种继承“云间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自己家乡带有先秦文化的余韵而引以为豪。历史上这里曾是刘邦手下张良担任留侯之宝地,也是南社文化的精神象征。在张堰镇“白蕉艺术馆”附近、新华路139号的“南社纪念馆”,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高旭及主任姚光等诸多成员均出自白蕉的家乡,28岁的白蕉也早早成为“南社”一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附近地区发掘出的“崧泽遗址”和“广富林遗址”,沉淀着六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些地域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云间”文化的历史烙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