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了一下海淀区初一期中数学试卷,来聊聊

 圣龙领主 2023-11-02 发布于重庆
题记:做题使我快乐。

各个群里都在传昨天刚结束的海淀区初一试卷,于是也打印了一份来做。

既然做了,也别白做,和大家随便聊聊我做完这份试卷的感受,其实不仅仅是写给初一年级的孩子及家长,小学家长也可以提前了解,这样毕竟学习就有了方向。

至于为啥群里传初一试卷的较多,而初二初三乃至高中的试卷不多,不是因为这些年级没考,而是因为这些年级的家长已经很淡定了。只有初一的家长们,第一次参加期中考试,还很好奇,很想和其他家长一起分享第一次参加正规考试的喜悦O(∩_∩)O

另外为啥只有海淀区的似乎传播的最广。这个,嗯……就跟海淀小升初传播的最广的道理是差不多的。一个是确实人多群多(尤其相比东西城),另外就是网络上关注教育的家长群体中海淀区的本来占比也高(相比其他总数多但是比例低的区),这也跟海淀区初一的很多家长都经过海淀小升初的择校,还”活跃“在各个微信群和网络平台上也有关系。

总之,就只来聊聊”海淀“”初一“”数学“期中试卷了。其实大家看过之后也会觉得,道理都是相通的。

先整体说一下:
发的试卷上有我自己写的所有的做题过程

没过程的就是口算的,有过程的就是口算算不过来只能动笔写一写的。所以不像教课的初中老师过程写的那么详细和准确,我只求一个看看题目怎么做,然后具体给做出来,仅此而已,对过程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大家忽略那拿不到什么过程分的过程。

另外,听说现在所有的填空题要写括号,然后要把答案写在括号里才可以。不知道从啥时起开始有了这么”奇葩“的要求,不过我没这么写……所以正式考试也给不了分,不过大家看得懂就可以了。

好了,下面是具体的试卷,有关对于试卷和具体题目的想法,就都写在每张图的后面了。

图片


【点评】:这个期中考试的名称……因为我不专业,所以不知道这个名称的出处,有专业的老师可以留言告知一下具体是个啥意思。90分钟的时间,按说不算短,正常情况应该是能够做完的。当然后面的几道题如果不熟练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还不如先确保检查前面的题目没问题再考虑后面的题目。

图片

图片


【点评】:选择的整体难度应该不算大,做的时候认真仔细一些,应该不会出错。其中第9题可以用特殊值-1.5代入计算(虽然我是直接用眼看的,D的正确性比较明显)。第10题注意一下正方形的条件,应该也很好找出两个正确答案。总之选择认真做应该是可以满分的,这种简单题我是建议一定要在交卷前留时间检查一遍,以确保没问题

图片


【点评】:前5个题应该能拿到分。第6题,嗯……我在小学课堂上讲过。这种题用字母直接算要比特殊值靠谱,因为特殊值万一算出来两个相等,不代表所有的都相等。所以和选择第9题比较的话,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搞不明白什么时候能用特殊值而什么时候不能用,那就会在这种题目中出错。这个就需要在平时做题中,去主动发现那些能用特殊值解决的题目以及用特殊值解决会出问题的题目,一定要在平时老师多强调,孩子多感受,才不会出问题。

图片


【点评】:这一页应该是目标能够做到全对的。尤其是前面的4个计算题,是平时练过很多的类型,没啥可说的。第21题前两问没啥,第3问我做的时候其实反复做了半天,因为本来找负数这个事本身不复杂,无论是没找到方法直接在数上面连线,还是能够想到负数×正数=负数,用乘法原理3×4=12,都能够做出答案。而我看了好久的原因,是害怕这个题有陷阱,会出现相同数的情况。不过看了半天也没发现,就跳过了(最后对答案时候发现确实没有)。

所以这块稍微多说两句。
一个是虽然这道题有孩子做对了,但是如果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种题有可能会有陷阱的情况出现,那么在今后做这种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做错,这个要引起注意。
另一个就是我自己在做这道题(包括后面有些需要多想想的题)的时候,特别想和答案对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对了。很多同学做平时练习的时候也是这样,但考试时候是没有答案可对的,所以强烈建议同学们平时做题的时候,哪怕特别想做完了对一对,也要克制住,都做完再对,错了就是错了,哪怕说”我其实想到了“,只要错,就要抄在错题本上,这样才能够进步,才能够保证考试时候不出错。

图片


【点评】:这道题没啥,只要能看懂就行。而且这种流程图其实小学阶段就应该见到过。第2问有不少答案,但1应该是最常见的吧,毕竟在大于0小于2的数里是最好写的。

图片


【点评】:小学学平均数的时候就应该做过类似的题,只不过那时候的方法叫”找基准数“。哪怕小学没学过,初中也会做过类似的题目。细心做就好,第2问可以把能抵消的都抵消掉,这样减少一些计算量(这其实才是小学学那么多巧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尽可能的在中学减少计算量,而不是为了巧算而巧算)

图片


【点评】:后面这3个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这里说就不在后面再说了。那就是会在读题上耗费比较多的时间,不过这也是现在考试的趋势,要慢慢适应(连我都反复读了题中的某些话)。
24题只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其实不太难,看懂题目到底在说什么,然后用字母表示就好。第2问的第1小问其实告诉了我们m的数值,第2小问其实也告诉了我们m的数值,所以在第2问中,只有n是字母表示,其他都用数表示。如果孩子还用了m就是没读懂题(和图)了。
PS:我一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个等差数列,觉得做起来可能会有些复杂,结果真正做的时候发现并不是,一开始还想复杂了(就跟前面找12个负数那个题一样),这么看,其实海淀区下手还是比较轻的O(∩_∩)O

图片

图片


【点评】我打印完这份题目之后,特别想吐槽!!!这一道题放到两面和完形填空放到两页上让大家做有什么区别(关键我还是双面打印的)?!但后来看了一眼页脚,想了一下,哦,好像孩子们做的试卷应该是左边和右边,那应该还好。不过无论怎么说,我做的时候还是把题目意思抄在了第6页的上面。

前2问其实就是看懂题了就能做(再怀个旧,这就跟若干年前学而思杯的大题是一个道理,前两问都不难,看懂题就能做,关键的永远是第三问)。

然后第3问,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做错了……我求的是”最多“,但人家求的是”最少“。所以,也别老说孩子平时做题看错题了,自己做题时候也会看错题(至少在泽哥这么多年的做题生涯中一直没能有效避免过)。甚至仔细回想一下,其实也不是看错,而是眼睛虽然看的是”至少“,但脑子里想求的却是”最多“。这只能都怪当时杯赛出题时候,命题组组长当时教导我们说,最值问题,都要求”最大值“,不要求”最小值“,那样显着这道题格局太小。(甩个锅)

至于具体做法,其实不难,就是发现初始的1张卡片两次操作后一定会出现一对相同的,所以初始5张,最少就会出现5对。比求最多其实要少想两步。

图片


【点评】:最后一题肯定是最难的题了。不过说实话,这道题目本身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而且还是和上一道题一样,前两问并不难,顶多第2问多了一步多项式计算。不过这个第2问我做完之后其实也看了好久,本来以为n-4那应该会有一个坑,结果发现并没有,反而如果要是给的是n-5的话,可能会有个坑,所以应该前两问也问题不大。

重点在第3问,我也特别想说说第3问,因为我做完之后发现,我好像和不少初中老师的做法并不完全一样,一看我这个就属于”小学痕迹比较重的做法“。

我是咋做的呢?

首先,是看见两个绝对值,就要按照零点分类讨论,这个应该是初中做绝对值的题目做多了之后的条件反射了。

于是在分类讨论之后的每一类,再针对这道题目的”准同类项“的概念,都能够把m和n的范围确定下来。于是就能够得出比如在1<x<2的这个条件下,k就只能等于2或3或4,于是把k的这几个值代入到n的算式里面,能够求出这种情况下x的最大最小值,x>2的情况同理。

说起来很简单对吧,但是,我相信,真要给一个初中孩子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不太容易能做出正确答案,因为”耗时“。

这个方法其实很好想,做起来就是”分类讨论“+”枚举“+”计算“,都是小学最基本的办法

但这里最后一步的计算,其实算起来没那么容易,而且也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既然求最值,那中间的比如k=3就不需要代入了等等)。所以其实对于不少”难题“而言,只要孩子的”基本功“过关,只用基本功,其实就能解决。这就是为何我自己一直在强调小学阶段枚举和计算的重要性,以及到高年级”多题一解“的重要性。

不过无论怎么说,反正是做对了,就行了O(∩_∩)O

而且特别要说的是,这道题我一开始其实也算了半天第一个x<1的情况,算到一半才发现题目中k>0的条件。后来庆幸自己看见了,没再出错。但是我知道有不少同学就是落下了k>0的条件导致没做对。


这张试卷说到这,看似就已经说完了。
因为是初一的第一次大考,所以有很多的知识点和做题方法,和小学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对于小学学的扎实,学的好的孩子会有一定优势,但随着中学学习的深入,这个优势还会有,只不过不会那么大了而已。

而且通过我的描述,大家也能感觉出来,无论孩子小学的底子怎么样,初中学的怎么样,要想拿到满分,说实话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现在各校的成绩都还没出,但我相信,哪怕是学校最好的实验班,满分率也很难达到大家想象的半个班满分的水平(泽哥当年所在的实验班参加区里统考差不多其实就是半个班多满分的水平)。当然,这和试卷本来的难度有关,也和孩子第一次参加大考的心态有关。不过相信随着孩子考试经验的增加,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刚初一,家长们别着急。我觉得,在现阶段,只要孩子会做这些题,就可以了,哪怕有点粗心马虎错,都能忍,还有两年半呢,慢慢调整就行。

但是,其实并没有说完。
这是因为,有的学校,除了这张区里统考的试卷之外,还有附加题。

泽哥自己就是一路做附加题上来的,每次都是区里统考试卷之外还有附加题,关键是,考试时间也并没有增加。

所以,只能说提醒那些在普通校做了区里统考试卷还不错,觉得自家孩子水平比较高(甚至可能成绩比课外班里的那些重点中学实验班的同学高)的家长,视野还是要开阔些。毕竟,今后的竞争,虽然中考只是在本校内竞争就好,但是高考,还是在全市范围内的竞争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眼光长远点,没什么坏处。

对于区里统考卷做的还不尽如人意的孩子来说,还是那句话,好好打基础吧。

最后,孩子考得好,还是得奖励的,毕竟是初中第一次大考,就这卷子,如果老师按照标准严格判卷,泽哥觉得,能上95分,就能奖励了!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自己跟自己比。

最后,如果家长愿意给孩子普及一下负数以及多项式的概念,其实让五六年级的孩子,做一做其实倒也没什么不行……提前感受一下初中的”会做也不一定能做对“所带来的失落感,也不失为一种另类的”挫折教育“。

之前就有人”吐槽“泽哥话太多,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希望没有耽误大家太多时间,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望大家多理解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