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后官至副国级,一生鞠躬尽瘁,享年78岁

 昵称14934981 2023-11-02 发布于辽宁

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曾几何时它也是萧索落寞,而它能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那些为了上海的发展呕心沥血的“英雄”们。

在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为上海的经济腾飞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使它成为了全国乃至是全世界一颗闪耀的明星。

这个英雄正是——芮杏文。那么,他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图片

芮杏文,江苏涟水县人,1927年4月出生,17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翻看他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从1948年以后,芮杏文同志就长期在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基础建设中担任领导工作,历任东北工业部锦西炼油厂机电三厂分厂长,化工部第五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等职。

在任期间,他组织指挥了吉林化工厂、兰州化工厂等五个国家级重点化工项目和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开封化肥厂、燕山石化总厂等重大工程的建设。

从参加革命以来,芮杏文的职务便屡次变动,尽管从1946年7月后他就长期在东北地区工作,但其职务调动也很频繁,而这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其家庭而言,都是非常困难的。

但他始终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组织上需要他去哪里工作,他都从不推辞,总是任劳任怨。

而为了将组织上交给他的工作干好,他经常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地奋战在工程第一线指挥,为此还曾多次累倒在施工现场。比如在化工部的一次工程建设中,他就因硫化氢中毒而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身为领导是不需要什么都事必躬亲的,只要掌控好大局就行,但芮杏文不是,他的工作作风极为严谨、细致,每件事都要亲自过问,力求将其做到最好。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不懂得放权,相反,他很乐意让手下人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但他所领导建设的工程都关系重大,非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行。

图片

1985年6月,时年58岁的芮杏文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

走马上任后,芮杏文经常深入市区、农村及各行各业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芮杏文率先在上海搞起了土地置换,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了上海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环境,为上海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他还大力倡导对浦东地区的发展。为此,他还专门向有关方面呈递了一份发展规划,打算对浦东地区的发展进行探讨,然而可惜的是,该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他就卸任了。

不过,作为发展浦东的先锋,他却已经将浦东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图片

1987年,在十三届一中全会中,芮杏文成功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标准的副国级干部。

在任期间,他又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诸多重要贡献。

1988年1月后,芮杏文历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93年3月后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在担任政协常委期间,已经66岁的芮杏文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常常深入基层,就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

2004年3月,年过古稀的芮杏文离职休养。离休后的芮杏文,仍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图片

在工作中,芮杏文同志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且他善于思考、肯于钻研、敢于创新,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能干出不错的成绩。

他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对配偶、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严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悉心教育下,他的儿子芮晓武也非常出色,曾担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

2005年6月5日,芮杏文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