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惟光 | 寻根问祖,追寻来处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11-02 发布于浙江




寻根问祖,追寻来处




文/陈惟光

对于九零后的一众年轻人来说,寻根问祖这回事可能在他们的概念里是比较淡漠的,一来是觉得自己尚且还年轻,归于尘土这件事离得还很远,而寻根这件事也不见得有多重要的样子。

其实不然,祖先的福德是传承的,我们的基因序列里是带着列祖列宗的痕迹与信息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常讲积德以留子孙,可荫蔽之的原因,因为,行善积德的人内心阳光温暖,这会改善体内不良的基因表达,从而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种子基础与条件,待到因缘和合,我们的善行善念会招感同一福德层次的与我们有缘的中阴身来投胎做我们的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要修身养性的原因,因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也映射了你自己的德行,是他选择你做他的父母,不全是你把他生下来的,若单只有父精母血还不足以有一个小生命,还需要有一个有缘的灵魂嵌入其中才行。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份缘,孩子是带着自己的口粮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不要忧虑说当下给不了孩子太好的物质条件,因为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提供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内的物质供给,而是更需要一个温馨的家,需要柔和的母亲,慈爱的父亲,需要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而至于他长大以后怎样,个人有个人的造化与因缘。

因此我们不做预设,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正如弓与箭一般,我们只能决定孩子发展的大方向,而无法最终决定箭会射多远,多高,我们能做的似乎也非常有限,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尽力给这支注定射往未来的箭提供一张强有力的弓,做他们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在探索未来的旅程中没有后顾之忧,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而寻根问祖就是连根养根的有力表达,为了链接历代祖德的能量,给予我们满满的能量,毕竟,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而我们之所以会来到这里,与这对父母成为一家人,更是说明我们在累世当中有很深的缘分,因果不虚,且行且珍惜,而缘分无非投桃报李,回馈索取,四种,我们要通过几十年的相处来转换不良的种子,达到平和喜乐和谐共生的境界,方是没有辜负这一次的相遇,况且,我们本就是累世的缘招感来的,容不得半点不恭敬的成分,因为但凡还有堵塞的地方,都会导致再造新业 那可真是没完没了,我们来,是为了了缘。

同时,我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连根养根的重要性,我曾经所使用的笔名是郁之光,一用就用了七八年,而在这七八年里,尽管也写出了许多比较出色的作品,但我的人生路是走的比较坎坷的,一直在原有的不良印记里重蹈覆辙,后来,我听了山长峰老师对连根养根问题的详细阐述,我终于下定决心改名,冠以我先祖的姓氏,唤为“陈惟光”,就非常有能量,原先的笔名是显化了断根之相,郁结,阻塞,不通畅,也阻断了我的路,使我走的辛苦又纠结,而链接祖德之后,我的气场明显比从前更好了,而且寓意也很好,可以与唤这个名字的人内心与潜意识都得到正向的滋养,陈惟光,成为光,而惟是我晚上睡觉时,从高维下载来的一个字, 因为很巧,谁是言字旁,右半边完全一样,惟字准确无误的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真是天作之合的两个字,我是谁?我是心,本心,真我,所以古文里多用“惟”,而非“唯”也是有依据的,比如“惟人自召”,实是“惟心自召”另有“惟谦是福”实为“心谦受福”如此而已。

所以,寻根问祖,连根养根是多么重要且严肃的事,我们要认祖归宗,我们要链接能量,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的基因表达都可能与我们个人有关,因为我们是阴阳和合而生的,是包含母亲的基因表达的,母亲又源自她母亲的一部分,所以,尽管我们通常冠之以父姓,但我们的母亲也一样的,所以,但凡往上倒四五代,我们就与许多姓氏脉络的先祖有关系,是4,8,16,32,64.....这样的倍数关系,64个姓氏,不就是百家姓了吗,所以如果追溯源头,我们中华民族都是伏羲女娲的后人,都归于同一血脉。

所以,再扩大一点说,我们就是一个小宇宙,而当内心清静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到"万物同体",但凡有"灵"的生物,就有情感的表达,情感起源于波动,有了波动就有了量子纠缠,就有了能量的共振,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常说我们要敬畏天地鬼神的原因,因为我与无量生灵的灵都是有联结的,都是互相影响的,大洋彼岸的一个蝴蝶也可能影响我们,只是因为我们的有限而不能过早的觉察,这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常怀敬畏心,感恩心,我们的视界就会变得更柔和一些。所以,我们要了解寻根的意义,重视寻根,也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心里才更加安定,才容易发出正向的愿力,因为有历代先祖扶持我们一直往前,所以为什么说父母是我们的根呢,也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一个关键,所谓,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因此你好了,你的视界才能好,世界才有可能好。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我们的先祖才真的开心!

知道了其中的前因后果,我们也便对我们生在华夏的这份福报有了一层更深的理解,生在这个国家是我们累世的修行得来的,生在中国的这个最好的国运期,是我们莫大的幸福与机缘,所以我们要把先祖的嘱托放在心里,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给予更多人光明与温暖,但首先,请照顾好自己,你是最重要的。因为人这一生的果效,都是从你的心发出的,外面从来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安住当下,通向未来!

作者简介

陈惟光

陈惟光:本名陈南君。浙江宁海人,1997年1月出生。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尤其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作有【孩子,我但愿你做个普通人】【关于对生命的反思】等,愿做布道者,愿为蒲公英,随风留下爱的痕迹,处处无家处处家。
□编辑:白色花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