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追梦文库 2023-11-02 发布于天津

温馨提示:此文有(一)、(二)两篇,共一万四千多字,请耐心阅读,读书,是最低成本的进步方式,也是见世面最快速的方式

中华文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绝灭,但屹立东方上下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没有绝灭,还绵延不断?每一位国人都应该有这个底气勇气骨气志气,每一位华夏子孙都应该有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文明的自豪。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实这是对世界四大文明的统称,说白了,它们名义上指的是国家,实则指是四种文明。

而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则对应着四个文明的发源地,是大型的人类文明的最早诞生的地方,即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正如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言: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得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那么究竟该怎么定义文明的内涵?

文明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之后,进一步又脱离了原始的野蛮,是人类成为真正的人的重大跨越。

但是文明的演化中,却离不开暴力、野蛮,这些隐藏在人类内心的占有欲和扩张欲,又使得文明有时候会被撕扯地支离破碎。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而四大文明古国中,已经有三个在野蛮的冲撞中黯然失色,但只有中华文明屹立不倒,延续至今。

那么中华文明究竟强大在哪里,为何它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

我们努力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中华文明之所以从未中断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

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挡住了季风,使得这片土地气候宜人,宜于农耕,利于人类长期稳定的生活。加之天然的地理阻隔,当时中华古文明并没有受到外来文明的强烈冲击,自成一体,而地理环境的阻隔则为中华文明提供了外来文明无法逾越的屏障。

确切地说,这个屏障就是中国地理环境周围的山和海,西南的喜马拉雅山的海拔让外来文明望而却步,在它的北边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紧接着又连接着难以穿越的荒漠,而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则是茫茫大海。

如果我们换个思考方式,将同一时间内的历史进行横向对比,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震撼,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当时世界上古代的大型文明已经走上了野蛮扩张进而走向覆灭的路子。

商代时,埃及远征了西亚;春秋时代,波斯与巴比伦打得不可开交;战国时代,希腊的亚历山大又向埃及和巴比伦亮出了屠刀……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当这些文明古国打得昏天暗地时,中国的文明却依然还在延续,虽然也是战乱不断,但这些战乱皆是文明内部的纷争。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希腊文明和波斯文明都不是原创。古巴比伦文明,与西边的古埃及文明遇合产生希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与东边的古印度文明遇合产生波斯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两大文明,唯独没有和最东边的中华文明遇合,也没有碰撞,加之又没有中国地理环境位置的优势,属平原宽阔地带没有高山的阻隔,外来侵略者一马平川,长驱直入,从而都相继走向了灭亡。

而古印度文明遇到了中华文明是最幸运的,中华文明也是幸运的,但由于古印度文明也有地理的缺陷,开伯尔山口一直是豁然敞开的,印度人没有像中国人一样在相对低势敞开处修筑关隘、长城等防御工事,使得印度的开伯尔山口豁然敞开,长期受到最多的外来入侵,这其中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夏王国的希腊人、入侵了印度的西塞种人、安息人、白匈奴人、穆斯林,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殖民帝国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从而使得古印度文明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虽说古印度文明消失了,但庆幸的是古印度文明可以从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中找到其踪迹,这也是古印度文明遇到中华文明的万幸。

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地理环境就好似在中华文明四周建立了坚实墙壁,中华文明得以在其中快乐地传承,保护了它可以不受外来文明的冲击。

而其它三处古代文明,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在彼此的征战中,走向覆灭,进而断裂。

二、中华文明的体量宏大

文明的体量包含着地域体量和精神体量两个方面。

中华文明的地域体量非常庞大,整个黄河流域的面积极为惊人,如果再加上长江流域,那么这个体量要比其它三个古文明的总和还大。

中华文明的精神体量,综合来说,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未必能排在第一位,但是一定比周边少数民族承载的文明要高的多。

在这两种体量之下,中华文明呈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灵活。

当一个地方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就迁徙到别处,只是迁来迁去还都在中华文明的体量之下,当然中华文明也受到过周边少数民族文明的冲击,只是他们的体量太小,对中华文明构不成威胁,更吞噬不了中华文明,反倒是最后都被中华文明所吞噬。

这就是庞大的文明体量具备的独一无二的底气。

三、汉字的统一普及系统

在中华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之中,汉字的作用功不可没,历经数千年岁月的冲刷洗礼,汉字依然具备着勃勃生机。

很难想象,数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毫无阻碍的品读古代的文明,这种穿越了时空的能力,就是汉字所赋予中华文明的优势。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在很多人看来,汉字平平无奇,但是当你了解了,这些方方正正的文字在传承中的作用后,便会觉得它们非但不普通,反而各个都闪烁着文明的光辉。

古代文明传承的数千年之中,所爆发的内战并不少,但是打来打去,他们争得只是这种文明得主导权。

等到他们掌控了这种主导权之后,并不会想着废除汉字,更不会想着另外创造一个文明,这就使得中华文明自始至终,没有在根本上受到伤害。

如果真没有了汉字,中华文明便会失去传承媒介,覆灭也会在顷刻之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汉字都不可以被废除。

四、不走极端的理性和中庸之道

理性和中庸之道理解起来恍惚很让人费解,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中庸之道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对外扩张。

其实这种观点极为危险,因为扩张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好事,就拿其它三个古文明来说,它们确实热衷扩张,但是结果呢?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是覆灭。

因为它们偏离了理性和中庸之道,走向的是一种极端主义。

在理性和中庸之道的影响下,华夏子孙并不热衷跨国远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始终奉行的是一种防御性策略,在重要关隘路口通道修筑工事长城。这也其实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保护,即便是强盛的王朝在对外扩张时,也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把那些犯我的人的头砍下,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但这也仅仅只是对他们的一种警示,只想着让他们臣服,而不是想着将他们彻底摧毁。

长此以往,理性和中庸之道就成为了一种集体性格,即便在历史中,也出现过极端主义的肆虐,但终究没有形成完成的宗教极端主义,这种没有支撑的暴戾,终究无法长久。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即便到了现在,这种中庸之道依然深深印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喜欢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也不垂涎别人田地里结出的果实。

始终在自己的文明中,前行。

五、中央集权的统一和延续的科举制度

中华文明未被极端主义左右,建立起的是一种连接朝廷的森严的社会伦理结构,这种结构在商周时期萌发,经过春秋战国的洗礼,在秦朝时最终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大一统使得国家的动员能力,调控能力,支配能力,社会互动性,经济灵活性,文化繁荣性都得到最大发挥,并时刻不断得进行优化。

儒家的理性和法家的权术,是这种伦理结构的两大支撑,而在支撑之中起到调和作用的是可以延续的科举制度。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途径,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不甚相关。

当然,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科举考试的核心是以中华文明为精髓的,这也使得中华文明在无数学子的生命中得到更深刻地滋养,并且培养了大量的社会管理人才,同时也让社会底层的上升通道打开,使得各阶层有了交流上进,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既使有社会动乱,也只不过一百多年,不会象欧洲等西方国家一动乱就上千年。

社会管理的延续和文化体制的延续,都在科举制度中,从远古中走来,又直奔未来而去。

六、自我反思和批判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强调了反思和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促进我们不断地改进自己,避免重复犯错。同时,我们也注重对于真正的成就和贡献的褒奖,尤其是那些带领整个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人。

在推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民族也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能够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统筹发展,注重人的整体效益,社会属性,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和个体的需求和利益。相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都在研究两个系统,一是天道系统,也就是自然规律,二是人道系统,也就是人性规律,并千方百计寻求两个系统的和谐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文化初创时期的《易经》和《道德经》、孔子思想等,都展现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和强烈的自我反思精神。一个有深度的文化体系,若能持续自我反省和批判,不断学习其他民族优点,就会永葆生机。汉朝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口号,以及东汉章帝召开的白虎观会议,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代,文化得到理性发展,国家推崇儒、释、道等文化,同时欢迎世界文化交流,形成了恢宏气魄的盛唐气象。然而,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文字狱政策,使得中华民族失去了开放包容的视野和文化创新的活力,导致了近代的屈辱和苦难。在探索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曾盲目自大或全盘西化,导致文化乱象。21世纪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但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制定中道圆融的文化政策、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清理时代痕迹、应对时代挑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总结和反思,以补益未来的文化发展。当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开始反省自我与批判自我时,文明才有可能进步。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七、自我觉醒和文化自觉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传承不断,就是对有着对文化反思批判和价值重构,才有了自我觉醒和文化自觉。

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是中华民族素有的襟怀和胆魄。

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宋朝的理学,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深入骨髓的批判。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我党的领导下,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创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之由来、发展历程、内在特质、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于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正因为有着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才有了自我觉醒,才有了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觉,才有了创造性的转化并在创新性中发展,这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核心中的核心。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就我国而言,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光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理性清理,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包括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新学等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后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经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后自我超越的结果,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能成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不间断的文明,并不是一种文化的侥幸,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时至今日,中华文明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们不仅能享受来自中华文明的滋养,而且更能在中华文明之中体察到自豪。

世界在瞬息万变,中华文明则永远不会凋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明之中,总有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底气,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我们坚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坚信中华文化将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